上好哲学课的点滴思考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由于它逻辑严谨,理论性强,学生很难理解,便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让学生学好哲学,本文就如何上好哲学课谈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哲学课 思考
  谈起哲学,我就想起自己在高中学习哲学时的情景。在学习“物质”“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等抽象的概念、深邃的原理、理性化的观点时,我听得是脑袋晕晕,云里雾里。现在的高中生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把逻辑严谨、理论性强的哲学上得通俗易懂呢?如何才能让学生由害怕哲学变为喜欢哲学呢?我不断学习借鉴经验,总结课堂教学,反思自身不足。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发现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运用通俗易懂的故事、诗句、成语、俗语、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以及时政热点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哲理通俗化,晦涩的理论形象化,从而可使学生清晰明白、轻松地掌握深邃的哲理,把哲学学好。
  一、运用故事,引趣激思
  有心理学研究材料表明,85%以上的学生喜欢听故事。于是,我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结合《生活与哲学》的教材内容把一些故事引入了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教学的佳境。
  例如,在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时,假如教师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如雾里看花般无法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理解“主观唯心主义”的含义,我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了“疑邻盗斧”的故事,并请学生分析“此人怀疑邻居家的儿子偷了他的斧子有没有事实依据”“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邻居家的儿子偷了他的斧子”“是人的主观精神还是客观事实”等问题。通过对此故事的分析,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又如,在教学“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时,我运用“刻舟求剑”的故事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白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在教学“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这个知识点时,我运用“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請学生分析,使学生从中悟出了“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哲理;在教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内容时,我利用Flash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故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分析公孙龙犯的错误中明白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哲学道理,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分析,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诗歌、成语、俗语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凝练深刻,包含着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具有“文以明道”和“文以载道”的功用。在哲学教学中,巧用诗歌,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使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将哲理栖居在诗歌中,就是融文学性、哲理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把学生带入回味和思考之中,能够激发学生对哲学理论的兴趣,并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能让学生在“乐学”的境界里轻松获取知识。哲学课上,根据教学内容,我经常将学生带进诗歌营造的氛围中,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哲理。
  例如,我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讲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概括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间正道是沧桑”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引用“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来讲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成语、俗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以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为鲜明特点,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绚丽花朵。它富含哲理,为哲学教学提供了一座又一座的平台。比如,在讲“联系的多样性”时,我引用了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来说明;在讲“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时,我引用了成语“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来说明;在讲“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我引用了俗语“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来说明;在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我运用了俗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说明。
  在教学中运用诗歌、成语、俗语,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化、形象化,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哲学课堂充满魅力,从而使哲学变得可亲又可近。
  三、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是从感官开始的。”学生需要生活化的哲学课堂,需要用感官接触社会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最终习得哲学的观点与原理。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手段,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的实境中感悟。
  例如,在教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我举了实际生活的例子。如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学习计划则是意识,学习实际则是物质;教师的教案是意识,学生的学习情况是物质。然后,我提问:“企业的经营策略与市场的销售情况,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医生的处方与病情呢?”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物质与意识的含义。又如,在教学“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这个知识点时,我则举了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来说明“人能否认识世界”。再如,在教学“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时,我运用了“青藏铁路修建”的事例。我提问:“青藏铁路的修建在孙中山时期就有这一想法,为什么到今天才成为现实?”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领悟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教学“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时,我利用Flash 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及时把握社会的变化,敏锐捕捉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素材,就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动力,就能增强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思想政治课教学.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善待语文就是善待人生。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要使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能力有所提升.必须要关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升阅读品位.要处理好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优化教学结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的重要优势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肯定与认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运用与研究的不断深化,广大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也更加趋于理性化与科学化,由最初的热衷到现在的科学,大大提高了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现结合初中体育多媒体教学实践对所存
2012年8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八次年会“中国乳业经济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本恒、广东雅士利
本文根据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从经济、政治和精神等各方面提出了一套相关的对策,以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的发展,进而促进高职思
摘要:网络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如何促进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成为网络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则是增进网络学习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从元认知的概念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教学环境下元认知的新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技术平台、教师和学习者的三维元认知培养结构,试图为学习者的元认知培养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最后,笔者从教师和学
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生被动接受,思维倦怠,文言文阅读能力无法切实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廉蔺列传》为例,进行了一次尝试,
真空断路器在进行操作时会产生过电压,通过对其理论分析提出了在真空断路器生产制造过程中限制过电压措施,从而减少对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危害方便用户使用,增加真空断路器
"黄金十年",我们曾经在《中国乳业》杂志2010年第1期中用这个词来形容过去10年里中国奶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也正是这飞速发展的10年使中国得以跻身世界产奶大国的行列,并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