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热情 保持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qt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目前信息技术课在中学阶段都普及了,但由于中考对信息技术并不要求进行考核,导致了很多初中阶段的信息课如同虚设,要么就直接占用信息课的时间来上其他的课程,要么就在信息课上让学生们自由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有些学校虽为学生安排了上机课,但也是任由学生们上网或者玩游戏等。这样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差距。在高中阶段,学生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信息技术完全没有兴趣的,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枯燥的,学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生自己也不重视,因此并不花心思去学,也没兴趣学。还有一种是
其他文献
“Great,now,我们一起来show一下各自的作文”、“Let’s go to下一课”、“这个问题,Who来回答”……听课中,发现多位年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掺杂着英语,不伦不类,让人听来别扭。语言之间本有相通之处,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想方设法,在需要用英语时灵活引入(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英文佳作或比较一些中英文表达方面的差异时),笔者是赞赏的。但如果不顾语文教学目的,率性而为
目的:评价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或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应用于白内障术前对视功能的评估及对视网膜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由此可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势在必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简要谈谈笔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教师要具有课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一种过程,涉及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英语阅读能力与学生的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推断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等有关。高考中把阅读理解能力作为主要的考查对象。有人说,在高考中谁阅读能力强谁就考得棒,得阅读者得天下。学生要想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就必须下苦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要想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如地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多角
新课程理念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的、生动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是鲜活的、形象的,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在生活情境中,他们能体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到整个世界与数学的神秘联系,因此也更会充满激情地在生活中发现和生产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怎样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让愉悦和谐的阳光照亮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发现美,必须具备审美的感受能力。所谓审美感受,是指主体在对客体的审美感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新的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带来了审美感受,但是,在一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培养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农村学校的教育改革,必须加强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可以说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终极目标是为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服务。但课堂教学毕竟有其时空的限制,怎样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呢?我们应开发家庭作业这一经常被我们忽视的工具和平台,挖掘其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