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英语教师如何创设更精彩的英语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新版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8 Is it a monster?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多媒体能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展现出来,将难以表达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地表现出来,营造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从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和趣味性,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并且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喜欢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备进行英语教学。本文以新版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8 Is it a monster?多媒体教学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如何优化整合多媒体资源,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精彩。
一、采取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新版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8 Is it a monster?的中心话题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动物和使用“Is it ...?”句型表达询问动物用语。在此课程中,笔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原则,采取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笔者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设计动物画面和声音,进行动物猜谜游戏,重视学生对动物角色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用英语描述动物,掌握“Is it a ...?”句型,增加学生对动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之情,进而学会保护动物。
二、运用多媒體技术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
(一)巧用声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活泼、可爱的动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英语,笔者运用实物玩具、多彩的图片、逼真的声音展示动物,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1. 猜一猜游戏导入
T: Good morning, everyone. Now, let’s play guessing game listen carefully! What’s this?(此处,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的声音,让学生听音猜出动物。)
S: It’s a cat.
T: And what’s this?(学生听音猜动物)
S: It’s a dog.
T: They’re animals. Do you know any other animals?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声音猜动物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用玩具鸭子、猴子等来导入,让学生使用句型“what’s this?”进行互相提问,利用头脑风暴,使学生用英语列举所学过的动物,从而巩固学生之前学过的关于动物的单词。
2. PPT呈现实际内容
学生通过多媒体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要多得多,并且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同时,鲜活、形象的场景能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因此,笔者制作了含有动物图片的PPT,通过猜猜看的游戏,让学生学习新单词。首先,教师展示动物身体某部位及动物发出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学习用英语表达,并让学生描述动物的特征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随后,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互动环节大量地操练新句型“Is it a ...?”。最后,突破教学难点。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图片猜谜中,学会关于动物的单词以及形容每种动物特性的形容词,并让学生拼读出来。结合图片能加深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合作交流。
(二)巧用图片,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1. 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去动物园参观。因此,笔者在本环节设计了一个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假设现在我们一起去动物园,你们首先想看什么动物?请说明原因。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对话,对话结束后让学生自愿上台为大家表演。
本环节设计意图:对话的练习,在语言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带领学生把课本的材料还原成生动有趣的语言练习,既联系了教材,又放下了教材,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表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由地用英语表达,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 联系听力训练
(1)学生打开课本,对应教师设计的PPT图画和单词的发音,看图将单词和图画配对,巩固新单词。
(2)听录音,检查学生听到的表示动物的单词,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核对答案,训练学生的听力。
(3)教师采用PPT展示听力对话原文,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与女生对话朗读,小组之间比赛朗读,以复习、巩固新句型。
本环节设计意图:将已学的词汇通过听力先输入,然后再输出,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其次,通过分角色朗读,反复操练、巩固所学句型。 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中,使教师能够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更加灵活、多樣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让学生好学、乐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因此,笔者在本环节巧妙地设计了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
第一步:教师利用PPT设计好的图片,通过描述图片上动物的形容词以及这些动物的喜好、来自哪里,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T: shy,big and fat,black and white,eat bamboo,be from China. Is it a bird?(展示相应的PPT图片)
S: No, it isn’t.
T: You are great!
第二步:请学生来展示PPT图片并描述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S1: Small,interesting,live in the trees,like to eat leaves,be from Australia. Is it a monster?
S2: No, it isn’t. It’s a koala.(此处教师特别强调“No”答句的用法,并配合肢体语言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进行反复操练。)
第三步:请学生上台用英语为大家口头描述动物,让教师和其他学生猜猜看。
本环节设计意图:该部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该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新词和新句型,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与参与意识。
第四步:进行课程总结。
课程结束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随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达到学习巩固的作用。此外,教师展示本课主题: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就是热爱我们自己。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
第五步:布置家庭作业。
教师展示PPT“Describe your favorite animals.”,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句子描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并用“Is it ...?”句型向家人问两三个问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更多关于动物的表达以及动物的个性特征,因而,家庭作业布置描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更能走入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表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PPT图片生动、形象、直接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便于学生迅速组织语言,找到本课时的主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不仅能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必须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学习的内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的使用不能喧宾夺主,否则,英语教学将失去其应有的功能。笔者坚信:多媒体技术将会给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让英语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使学科教学更精彩,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英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周友忠.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蒙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大观周刊,2012(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韩永昌.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多媒体能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展现出来,将难以表达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地表现出来,营造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从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和趣味性,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并且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喜欢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备进行英语教学。本文以新版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8 Is it a monster?多媒体教学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如何优化整合多媒体资源,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精彩。
一、采取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新版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8 Is it a monster?的中心话题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动物和使用“Is it ...?”句型表达询问动物用语。在此课程中,笔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原则,采取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笔者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设计动物画面和声音,进行动物猜谜游戏,重视学生对动物角色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用英语描述动物,掌握“Is it a ...?”句型,增加学生对动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之情,进而学会保护动物。
二、运用多媒體技术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
(一)巧用声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活泼、可爱的动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英语,笔者运用实物玩具、多彩的图片、逼真的声音展示动物,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1. 猜一猜游戏导入
T: Good morning, everyone. Now, let’s play guessing game listen carefully! What’s this?(此处,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的声音,让学生听音猜出动物。)
S: It’s a cat.
T: And what’s this?(学生听音猜动物)
S: It’s a dog.
T: They’re animals. Do you know any other animals?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声音猜动物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用玩具鸭子、猴子等来导入,让学生使用句型“what’s this?”进行互相提问,利用头脑风暴,使学生用英语列举所学过的动物,从而巩固学生之前学过的关于动物的单词。
2. PPT呈现实际内容
学生通过多媒体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要多得多,并且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同时,鲜活、形象的场景能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因此,笔者制作了含有动物图片的PPT,通过猜猜看的游戏,让学生学习新单词。首先,教师展示动物身体某部位及动物发出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学习用英语表达,并让学生描述动物的特征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随后,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互动环节大量地操练新句型“Is it a ...?”。最后,突破教学难点。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图片猜谜中,学会关于动物的单词以及形容每种动物特性的形容词,并让学生拼读出来。结合图片能加深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合作交流。
(二)巧用图片,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1. 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去动物园参观。因此,笔者在本环节设计了一个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假设现在我们一起去动物园,你们首先想看什么动物?请说明原因。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对话,对话结束后让学生自愿上台为大家表演。
本环节设计意图:对话的练习,在语言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带领学生把课本的材料还原成生动有趣的语言练习,既联系了教材,又放下了教材,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表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由地用英语表达,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 联系听力训练
(1)学生打开课本,对应教师设计的PPT图画和单词的发音,看图将单词和图画配对,巩固新单词。
(2)听录音,检查学生听到的表示动物的单词,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核对答案,训练学生的听力。
(3)教师采用PPT展示听力对话原文,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与女生对话朗读,小组之间比赛朗读,以复习、巩固新句型。
本环节设计意图:将已学的词汇通过听力先输入,然后再输出,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其次,通过分角色朗读,反复操练、巩固所学句型。 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中,使教师能够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更加灵活、多樣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让学生好学、乐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因此,笔者在本环节巧妙地设计了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
第一步:教师利用PPT设计好的图片,通过描述图片上动物的形容词以及这些动物的喜好、来自哪里,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T: shy,big and fat,black and white,eat bamboo,be from China. Is it a bird?(展示相应的PPT图片)
S: No, it isn’t.
T: You are great!
第二步:请学生来展示PPT图片并描述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S1: Small,interesting,live in the trees,like to eat leaves,be from Australia. Is it a monster?
S2: No, it isn’t. It’s a koala.(此处教师特别强调“No”答句的用法,并配合肢体语言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进行反复操练。)
第三步:请学生上台用英语为大家口头描述动物,让教师和其他学生猜猜看。
本环节设计意图:该部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该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新词和新句型,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与参与意识。
第四步:进行课程总结。
课程结束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随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达到学习巩固的作用。此外,教师展示本课主题: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就是热爱我们自己。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
第五步:布置家庭作业。
教师展示PPT“Describe your favorite animals.”,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句子描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并用“Is it ...?”句型向家人问两三个问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更多关于动物的表达以及动物的个性特征,因而,家庭作业布置描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更能走入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表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PPT图片生动、形象、直接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便于学生迅速组织语言,找到本课时的主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不仅能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必须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学习的内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的使用不能喧宾夺主,否则,英语教学将失去其应有的功能。笔者坚信:多媒体技术将会给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让英语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使学科教学更精彩,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英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周友忠.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蒙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大观周刊,2012(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韩永昌.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