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数据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在大数据技术的冲击下,积极地对管理进行了优化和调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实践应用,才能够提升基础的教学管理水平,创新相关的教学管理措施,使教学管理质量得到提高。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展开了探讨,并对相应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思考,以提高实际的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学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12-02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大数据是信息技术行业的一大创新,将这一技术合理应用在教育行业,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培育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也需要在新时代的教学管理中,应科学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注重教学管理上的全面创新,以迎合新时代人才的培育需求,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特征
(一)开放性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本身过于局限,多数时候的教学开展仅围绕基础的课本进行,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难以获得全面的提升。为了充分迎合新时代学生的成长实践需求,高校应优化基础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强化教学管理的开放性特征,无论是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都应朝着开放性的方向进行拓展、延伸。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不必拘泥于单一的教学课本,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推动课堂教学延伸,为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知识奠定基础。在教学方式的优化上,教师应积极借鉴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并且结合自身教学的特殊性,调整基础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在学生自主学习完善中,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大数据资源的引导下,形成积极的学习思想和准确方法[1]。
(二)交互性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所凸显的主要是管理者的执行能力,其中的交互性并不明显,对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引导功能。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发展,如今的高校教学管理形成了全新的实践方向,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也有了全新的方法,不仅可以满足两者之间的沟通需求,还能够关注交互的实时有效性。许多指令的传达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管理人员能够与被管理者展开及时的沟通,确保所有的管理工作都能高效完成。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各项管理活动的协调性显著提升,也使不同教学管理活动都能顺利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全面性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虽然覆盖了不同的专业和学科,但重点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落实,新时代高校教育已不可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管理的优化上,也需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在拓展学生学习范围时,大数据能够发挥最为直接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还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与之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调整,以提高教学管理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改善最终的教学成效[2]。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在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教学管理理念能够发挥最为基础的引导功能,只有树立科学、明确的教学管理理念,才能够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教学环境。因此,在新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优化中,应紧紧跟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管理理念调整,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高校全体人员都应该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优化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教学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提高教学管理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对教学环节的合理控制和分析,并且对教学管理数据加以总结,提供客观准确的结构数据,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促使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能够处于持续创新优化中,提高教学管理的先进性[3]。
(二)个性化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也应当融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对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多方面推动现代教育的健康发展。虽然在之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高校都尝试过个性化教学活动,但由于无法准确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因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实践成效。但是,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实施变得可行,教学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对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类数据加以分析,进而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个性,深层次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并在后期改善相应的教学活动,提高个性化教学质量[4]。
(三)积极完善高校教学评价机制
多数高校在基础评价机制上,所设置的评价标准依旧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评价标准使教学管理难以获得全面而有效的改革,教师也很难形成全新的教学实践活力。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高校应当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适当调整基础的教学评价模式,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并结合教师教学的创新有效性,推动教师生成全新的教学活力,促使教师主动跟随新时代的人才培育需求进行教学创新。通过对大数据的合理应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流程和行为加以深层次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不足之处,将这些内容作为基础展开教学改革,进而提高教学成效。
在教育改革中,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必然会面临许多全新的挑戰。为了充分迎合新时代教育改革需求,高校教学管理应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中,逐步完善基础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以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为基准进行教学管理优化,提高教学管理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嘉琦.基于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及对策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4).
[2]郭莹莹.大数据时代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困境及创新变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0).
[3]郭小平,邹振宇.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创新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
[4]孙弢.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导报,2014(19).
【作者简介】
王帅(1992~)男,汉族,江苏兴化人,教育管理研究实习员,本科,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学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12-02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大数据是信息技术行业的一大创新,将这一技术合理应用在教育行业,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培育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也需要在新时代的教学管理中,应科学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注重教学管理上的全面创新,以迎合新时代人才的培育需求,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特征
(一)开放性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本身过于局限,多数时候的教学开展仅围绕基础的课本进行,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难以获得全面的提升。为了充分迎合新时代学生的成长实践需求,高校应优化基础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强化教学管理的开放性特征,无论是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都应朝着开放性的方向进行拓展、延伸。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不必拘泥于单一的教学课本,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推动课堂教学延伸,为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知识奠定基础。在教学方式的优化上,教师应积极借鉴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并且结合自身教学的特殊性,调整基础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在学生自主学习完善中,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大数据资源的引导下,形成积极的学习思想和准确方法[1]。
(二)交互性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所凸显的主要是管理者的执行能力,其中的交互性并不明显,对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引导功能。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发展,如今的高校教学管理形成了全新的实践方向,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也有了全新的方法,不仅可以满足两者之间的沟通需求,还能够关注交互的实时有效性。许多指令的传达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管理人员能够与被管理者展开及时的沟通,确保所有的管理工作都能高效完成。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各项管理活动的协调性显著提升,也使不同教学管理活动都能顺利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全面性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虽然覆盖了不同的专业和学科,但重点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落实,新时代高校教育已不可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管理的优化上,也需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在拓展学生学习范围时,大数据能够发挥最为直接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还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与之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调整,以提高教学管理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改善最终的教学成效[2]。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在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教学管理理念能够发挥最为基础的引导功能,只有树立科学、明确的教学管理理念,才能够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教学环境。因此,在新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优化中,应紧紧跟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管理理念调整,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高校全体人员都应该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优化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教学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提高教学管理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对教学环节的合理控制和分析,并且对教学管理数据加以总结,提供客观准确的结构数据,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促使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能够处于持续创新优化中,提高教学管理的先进性[3]。
(二)个性化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也应当融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对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多方面推动现代教育的健康发展。虽然在之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高校都尝试过个性化教学活动,但由于无法准确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因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实践成效。但是,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实施变得可行,教学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对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类数据加以分析,进而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个性,深层次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并在后期改善相应的教学活动,提高个性化教学质量[4]。
(三)积极完善高校教学评价机制
多数高校在基础评价机制上,所设置的评价标准依旧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评价标准使教学管理难以获得全面而有效的改革,教师也很难形成全新的教学实践活力。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高校应当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适当调整基础的教学评价模式,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并结合教师教学的创新有效性,推动教师生成全新的教学活力,促使教师主动跟随新时代的人才培育需求进行教学创新。通过对大数据的合理应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流程和行为加以深层次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不足之处,将这些内容作为基础展开教学改革,进而提高教学成效。
在教育改革中,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必然会面临许多全新的挑戰。为了充分迎合新时代教育改革需求,高校教学管理应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中,逐步完善基础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以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为基准进行教学管理优化,提高教学管理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嘉琦.基于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及对策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4).
[2]郭莹莹.大数据时代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困境及创新变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0).
[3]郭小平,邹振宇.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创新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
[4]孙弢.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导报,2014(19).
【作者简介】
王帅(1992~)男,汉族,江苏兴化人,教育管理研究实习员,本科,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