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爱和责任感,感恩意识淡薄,是无知的一代,愚蠢的一代,蜜罐子里的一代,不知粮钱不易的一代……”诸如此类对“90后”中学生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然而。近段时间亲历的点滴事情却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要正视“90后”一代中学生。
事情发生在一个刚下过雨的早上。我打算进行一次模拟测试,在匆忙中不小心把试卷弄掉了,看着湿漉漉的地面。我知道试卷肯定弄脏了。捡起来看着试卷上的“梅花鹿”,我心里有点懊恼,担心学生会对试卷挑三拣四。算了,谁拿到就算谁运气不佳喽!接下来,我没把脏试卷的事情放在心上。考试时间很快到了,我开始分发试卷。向来穿着时尚,个性张扬的女生小A好像看到怪物似地惊叫:“这试卷好脏哦,怎么看题、答题呢?”接着一些学生低声地说着什么,似乎在幸灾乐祸。为了保持教室安静,我得跟小A解释一下,劝劝她考试要紧,不要太看重卷面。正在这时,坐在旁边的相貌平平、学习成绩一般的女生小B看看我,嘴唇动了一下,好像要跟我说什么。我假装没看见,小B却站起身来,毫不犹豫地对小A说:“我跟你换吧!”清脆而响亮的声音似一首悠扬的乐曲回荡在教室里。很快,教室恢复了先前的安静。我吃了一惊,愣了愣,立刻给小B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可她已经埋头考试了,而小A羞愧地涨红了脸。
接下来一段时间,教室很安静,学生们认真作答,教室里只有学生翻阅试卷和答题的“沙沙——”声。
“老师,小C在这个班吗?”不知什么时候,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已站在了教室门口。
“在呀。”我连忙回答并打手势示意小C出去一下(这两天很多家长给学生送办理贫困生生活补助的户口簿)。
老头儿跟小C嘀咕了一会儿,似乎在交代小C什么事情,完了便把手上的东西交给小C就走了。小C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边追一边大声喊:“爷爷,您慢走,小心路滑!”“唰——”的一下,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小C身上,他们听了小C对爷爷所说的话,内心有所触动,脸上或惊异、或感动、或愧疚……
看着学生脸上的种种表情,我灵机_动,把这次的话题作文改成“那一幕”。
考试结束了,我急忙去读学生的作文。那一件件真实的事情,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无不令人动容。没想到考试时发生的一幕幕让学生眼前一亮,它带给学生许多的思索,勾起学生许多的遐想,激起了学生对生活更深的感悟,更细的品味,更强烈的向往之情……谁说我们的“90后”中学生冷漠、麻木不仁呢?谁说他们缺乏对长辈的理解和关爱之情呢?
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中学时代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为人师者不加以正确引导,“90后”的真假、善恶、美丑、是非观念就有可能被扭曲,社会新风更不可能得到发扬光大!我们应该深入地了解他们,平心静气、客观地评价他们,这样,才能加深我们对“90后”一代中学生的认识,才有利于我们对“90后”一代的教育。
首先,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案例中,我没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小B的一片苦心,没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也许会让其他学生误认为“普通学生无论做什么有益于集体的事,老师都是不放在眼里的,更不要奢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常独特微妙的人际关系,教师的言行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自觉地去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爱的具体表现,也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也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如果教师偏爱相貌出众、学习好的学生,冷落普通学生,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会形成两种极端的心理。过分关爱会导致得到关爱的学生优越感太强,容易目中无人,遇到挫折时不易适应,就如案例中的小A;过分冷落又会使学生失去动力和信心。
其次,深入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学生。有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他们总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父母应该为自己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稍不如意就认为是父母没有尽到责任。案例中的男生小C,体会到爷爷给自己送东西就是一种关爱,同时他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爷爷的体贴与关心,难道这不是小C的闪光点吗?还有小B,学会关心他人,有强烈的集体观……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光,如果今后我们能充分发扬他们的优点,委以重任,深信他们定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学校、社会作出贡献,也定能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不平凡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教师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变化,看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要以一种欣赏的目光看待“90后”中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也许教师对他的欣赏正是他勤奋学习和创新进取的强大动力。
责编 马超勤
事情发生在一个刚下过雨的早上。我打算进行一次模拟测试,在匆忙中不小心把试卷弄掉了,看着湿漉漉的地面。我知道试卷肯定弄脏了。捡起来看着试卷上的“梅花鹿”,我心里有点懊恼,担心学生会对试卷挑三拣四。算了,谁拿到就算谁运气不佳喽!接下来,我没把脏试卷的事情放在心上。考试时间很快到了,我开始分发试卷。向来穿着时尚,个性张扬的女生小A好像看到怪物似地惊叫:“这试卷好脏哦,怎么看题、答题呢?”接着一些学生低声地说着什么,似乎在幸灾乐祸。为了保持教室安静,我得跟小A解释一下,劝劝她考试要紧,不要太看重卷面。正在这时,坐在旁边的相貌平平、学习成绩一般的女生小B看看我,嘴唇动了一下,好像要跟我说什么。我假装没看见,小B却站起身来,毫不犹豫地对小A说:“我跟你换吧!”清脆而响亮的声音似一首悠扬的乐曲回荡在教室里。很快,教室恢复了先前的安静。我吃了一惊,愣了愣,立刻给小B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可她已经埋头考试了,而小A羞愧地涨红了脸。
接下来一段时间,教室很安静,学生们认真作答,教室里只有学生翻阅试卷和答题的“沙沙——”声。
“老师,小C在这个班吗?”不知什么时候,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已站在了教室门口。
“在呀。”我连忙回答并打手势示意小C出去一下(这两天很多家长给学生送办理贫困生生活补助的户口簿)。
老头儿跟小C嘀咕了一会儿,似乎在交代小C什么事情,完了便把手上的东西交给小C就走了。小C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边追一边大声喊:“爷爷,您慢走,小心路滑!”“唰——”的一下,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小C身上,他们听了小C对爷爷所说的话,内心有所触动,脸上或惊异、或感动、或愧疚……
看着学生脸上的种种表情,我灵机_动,把这次的话题作文改成“那一幕”。
考试结束了,我急忙去读学生的作文。那一件件真实的事情,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无不令人动容。没想到考试时发生的一幕幕让学生眼前一亮,它带给学生许多的思索,勾起学生许多的遐想,激起了学生对生活更深的感悟,更细的品味,更强烈的向往之情……谁说我们的“90后”中学生冷漠、麻木不仁呢?谁说他们缺乏对长辈的理解和关爱之情呢?
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中学时代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为人师者不加以正确引导,“90后”的真假、善恶、美丑、是非观念就有可能被扭曲,社会新风更不可能得到发扬光大!我们应该深入地了解他们,平心静气、客观地评价他们,这样,才能加深我们对“90后”一代中学生的认识,才有利于我们对“90后”一代的教育。
首先,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案例中,我没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小B的一片苦心,没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也许会让其他学生误认为“普通学生无论做什么有益于集体的事,老师都是不放在眼里的,更不要奢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常独特微妙的人际关系,教师的言行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自觉地去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爱的具体表现,也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也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如果教师偏爱相貌出众、学习好的学生,冷落普通学生,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会形成两种极端的心理。过分关爱会导致得到关爱的学生优越感太强,容易目中无人,遇到挫折时不易适应,就如案例中的小A;过分冷落又会使学生失去动力和信心。
其次,深入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学生。有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他们总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父母应该为自己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稍不如意就认为是父母没有尽到责任。案例中的男生小C,体会到爷爷给自己送东西就是一种关爱,同时他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爷爷的体贴与关心,难道这不是小C的闪光点吗?还有小B,学会关心他人,有强烈的集体观……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光,如果今后我们能充分发扬他们的优点,委以重任,深信他们定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学校、社会作出贡献,也定能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不平凡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教师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变化,看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要以一种欣赏的目光看待“90后”中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也许教师对他的欣赏正是他勤奋学习和创新进取的强大动力。
责编 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