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理状态人群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南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古霉素是临床常用的糖肽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合理使用的指南陆续发布,目的在于优化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提高抗感染效果及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万古霉素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可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通过建立不同人群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有助于充分了解该人群万古霉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本文就近年来处于某些特殊病理状态,如伴发血液系统疾病、接受重症监护及神经外科术后等人群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情况展开概述,旨在加强对该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
其他文献
临床药师参与1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股骨头坏死及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发挥自身药学专业特长,结合循证药学证据进行用药分析,协助医师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调整与制订,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肝硬化合并肾脏损害临床上很常见,严重者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肾损伤(AKI)和肝肾综合征(HRS)发病机制的认识更新,特别是全身炎症对肝硬化进展的作用和疾病谱的变化,使AKI和HRS分类、命名、诊断标准和致病理论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临床对AKI和HRS预防及治疗的策略.大量研究结果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肝内和肝外的复杂因素,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合理的临床方案,更希望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验证和完善HRS的新理论.
目的 建立更贴近生理状态的肝模型对中药注射液进行肝毒性评估.方法 建立了一个通过3D打印和微流控芯片组合利用人源细胞的类肝脏系统,对3种市售中药注射液进行肝毒性评价.结果 该微流控芯片系统中的内皮细胞可长期培养并模拟血管内皮剪切力.生物打印的3D肝微球经14 d培养后仍能保持正常的白蛋白(ALB)和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的表达.中药注射剂的肝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基于3D打印的类肝脏芯片比2D细胞模型更准确.结论 本法准确可信,可为中药肝毒性检测提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