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布摩在布依族社会的地位及价值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布摩是布依族民间从事祭祀、占卜、禳灾、驱邪等活动的人,这些民间活动曾一度被视为原始宗教的残余、迷信,布摩也被简单定义为“从事迷信活动的人”。实际上,布摩一直是布依族精神文化领域的灵魂人物,在布依族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布摩布依族民间信仰祭祀
  
  布摩又称摩师、老摩,是布依族民间从事祭祀、占卜、禳灾、驱邪等活动的人。据史料记载,布依族中,从事占卜和祭祀的人,清代译为“报暮”,①后来,译为“老摩”(仅指男性)或“迷拉”(特指女性)。②祭祀、占卜等活动曾一度被视为原始宗教的残余、迷信,布摩也被简单定义为“从事迷信活动的人物”。③实际上,布摩堪称布依族民间的精神领袖和文化职司,是布依族传统文化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传承者,在布依族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布摩与巫师、神汉的辨析
  解放后,少数民族旧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民间信仰被斥为落后的迷信活动而被压制、取缔。布摩跟其他巫师、神汉一样,被贬为迷信活动的代表。其实,布摩并非我们所想的是只会装神弄鬼,欺瞒哄骗的神汉之流,他更类似于古代的祭师,而跟现代的巫师、神汉有本质区别。
  成为布摩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成为布摩,有严格的条件。一、布摩须为三奇贵人:“天干三奇甲戊庚、地支三奇乙丙丁、人中三奇壬癸辛、若人命值三奇贵、状元及第冠群英、若是三奇混杂错乱命中遇此终为腐儒……”④这一点跟古代的“觋”颇为相似。“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⑤可见,在古代,从事巫术行业的人,被视为当时的精英。同样,布摩也被视为布依族社会的精英。二、成为布摩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并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如布摩査连祯(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纳赖村中寨组),家中几代都是摩师,另一摩师吴元华(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也是历经近三十年的学习才独立出师。做摩师所学甚多,如天干地支、十二建星、象吉通书,地理五决、易经、玄机地理、渊海子平、象术、摩书等等。三、要成为摩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德行。摩师择徒,品行是一个重要标准。摩师行业通行的戒律是:不能害人,不能骗人,多做好事,行善积德。因此,要成为布依族认可的摩师,并不容易,须有先天的命格加上后天的学习和修为,与巫师和神汉有着本质的区别。
  巫师、神汉装神弄鬼为求钱财,布摩办事却不以钱财为重。巫师、神汉通常以鬼邪加害等编造不幸事由,对事主进行精神上的威胁恫吓,以便吪取钱财。布摩对于事主的不幸遭遇虽也常常以冲撞鬼神作为解释,却是他们的信仰使然。布摩帮事主驱邪、禳灾,一般不主动索要钱财,都是由事主随意打点,打点多少并不在乎。有时一事收入五、六元,有时十二、三元,最高也不过二、三十元,甚至有时还分文不取。由此可知,尽管布摩与当代社会一般的巫师、神汉从事的行业有类似之处,但若把他们完全等同,却又是一种误解。
  布摩在布依族民间的地位
  布摩是布依族民间信仰的神秘力量的代表,在布依族民间具有极高的威信和社会地位。和其他民族一样,布依族的巫文化历史久远。由于在远古时代,生产力落后,科学知识的缺乏,使得人们对一些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以及不可知的自然充满了敬畏。凭着生活实践和长期观察,他们将一些偶然现象神秘化,产生了崇拜以及各种神灵观念。他们认为,造福人类的灵是“神”,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的灵是“鬼”。为了求取“神”的恩赐和庇护,他们对“神”顶礼膜拜;为了消灾避难,他们对“鬼”使用一些特别手段进行驱逐。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祭祀和驱鬼的仪式,也就有了主持这些仪式、解释这些仪式的人,譬如布依族的布摩。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布摩被布依族民间神圣化为不同于其他阶层的“阴阳两通”的人,能沟通人与鬼神的信息,懂得禳灾驱邪之法,占卜吉凶,预知未来。因而,布摩获得了某种神秘性、神圣性,布依族民众非常崇敬他们。
  布摩文化水平较高,懂得多,人缘广,受到布依族民众的普遍尊重。布依族自古“好鬼巫,禁忌”,⑥从古至今,在布依族文化中,巫文化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理性认识的提高,巫术习俗及其活动的神秘性和强制性渐趋弱化。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布依族地区,祭祀等活动,更多表现为一种娱乐性的习俗。但在相对落后的布依族地区,多神崇拜仍然存在。民众经常有求于摩师,几乎每家都要“做摩”。所以,布摩在布依族群众中拥有较广、较好的人缘。而且,相对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布依族群众,布摩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面广,熟悉本民族的习俗、历史,知天文历法,懂阴阳五行,会医药算术,是布依族民众眼中了不起的能人,令布依族民众十分尊重和信服。
  布摩在布依族社会的作用与价值
  布摩缔造了摩文化。布依族信仰多神,没有形成一神教。其宗教信仰多属于原始的自然崇拜,以信奉山神、树神、石神等较为普遍。特殊的是,布依族有一种由多神教演变过程中具备了一神教雏形的民族宗教形式——“摩教”,其创始人即为主持各种祭祀仪式的布摩,“摩教”因此而得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布摩为适应各种祭祀仪式的需要,或自行创作,或将已有的民间文学加以改编,逐步形成了相关的摩教经典,称为摩经。摩经长期在布依族民间口口相传,也有文字记载。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载:“(濮)人,衣尚青碧……自有番书……”“番书”指的就是布依族的摩经,摩经抄本可追溯到汉代。其内容十分广泛,有神话史诗、古歌、传说、故事歌以及布摩超度亡灵时念诵的经文等组成。有学者高度评价摩经:“神秘的宗教氛围中折射出了布依族古代社会形态和先民的思想观念,是了解和研究布依族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⑦布摩作为摩文化的缔造者,对布依族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布摩是布依族各种民俗活动中最活跃的灵魂人物,对于布依族生产、生活的诸多活动,都极具影响力。在布依族早期文化中,巫术被广泛运用着,渗透在人们生活实践和精神信仰的各个方面,它是布依族祖先在蒙昧阶段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认识形式和实用手段,并直接影响到他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直到今天,很多布依族地区依然无事不请摩。
  布摩在布依族文化传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布摩在布依族传统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布依族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各种节日活动、祭祀仪式都离不开他们。布摩通过主持各种祭祀、民族活动,把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思想、传统伦理、价值观念、民族习惯等予以彰显,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大众,并把这些精神文化信息,以程序化和模式化的形式,进行系统化保存,使之得以代代相传。因此,布摩是布依族风俗民情最忠实的践行者,是布依族传统文化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传承者。
  布摩的某些活动具有教化功能,甚至在布依族社会具有强制执行力,对于规范人们的心理、行为,保持社会安定和谐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布依族的摩经文学中,突出地反映了勤劳、俭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等布依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并以“训诫”的方式,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予以传扬。布摩主持的各种活动,既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本民族民众的集中教育。例如:祭山、祭水、祭树等,对自然顶礼膜拜,不能随意破坏,是最生动的环保教育;扫家、扫寨、扫火星,是某种意义的安全意识教育;祭祖、祭亡灵,是潜移默化的尊老敬老教育……在布摩主持的各种民间信仰活动中,还衍生出很多禁忌。这些禁忌成为布依族延续千百年的习惯法,在布依族社会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事实上,很多布依族地区的寨老即摩师,摩师和寨老的话,甚至比政府的行政命令更具行政力,真实印证了马林若夫斯基的话:“宗教使人类的生活和行为神圣化,于是变为最强有力的一种社会控制。”⑧
  不可否认,布摩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迷信色彩,然而,剔除掉落后的部分,以宽容的态度来审视布摩在布依族发展史中扮演的角色,仍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布摩主持的巫事活动,既娱神又娱人,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还内涵劝人向善的因素,对规范人们的心理、行为有重要作用。布摩在巫事活动中,利用虚构的“超自然的力量”来实现人们的某种愿望,使人们失衡的心理得到慰藉,有利于人心安宁,社会的团结、稳定。
  总而言之,布摩的存在,对于研究布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以及布依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特别的意义。(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09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布依族祭祀文化研究——鸡骨卦汉译注释及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GH018)
  
  注释
  ①乾隆《南笼府志·总篇》。
  ②民国《册亨乡土志略·风俗》。
  ③《布依族简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70页。
  ④《命学须知》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布摩査连祯家传手抄本。
  ⑤《国语·楚语下》。
  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⑦韦兴儒、周国茂、伍文义:《布依族摩经文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⑧马林若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78页。
其他文献
事业单位改革也讲了一、二十年。为什么难以改,就在于行政体制改革这个“硬骨头”啃不动。“十一五”把它作为改革攻坚的关键和重点,看来这个目标已难以实现。政府转型不到位,事业单位改革就缺乏内在动力,就很难推进。面对这一现实情况,不能得出事业单位改革“拖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后腿”的结论。    行政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是因为,我国事业单位长期作为行政体制的一部分,至今为止,总体上还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均衡、模式单一、体制不完善、专业艺术教育和业余艺术教育难以融合等方面问题。高校艺术教育要科学发展,既要针对以往教育的不足和失误总结经验,改变高校艺术教育薄弱面貌,又要结合当今全球多元文化的教育新趋势,促进中国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 高等院校 科学发展    艺术教育是对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现代化建设事
【摘要】中华诗词饱含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深刻的价值评价。其中以热爱祖国、关怀民生、崇尚科学等人生追求为主题的佳作,至今仍涤荡着人们的心灵,滋养着人们的情怀,内化为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中华诗词荣辱观价值观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诗言志,词缘情”的人文文化传统,人们用诗词来描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感。人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
【摘要】大学阶段是个人政治观念、意识形态及政治情感趋向成熟的阶段,在政治社会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应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社会实践、发挥大众媒介的作用以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来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校园文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①  大学生政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