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知识经济与企业研发活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当今,经济增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作为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其作用日愈明显。一个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即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兴起。正如资本和能源在200年前取代土地和劳动力一样,而且20世纪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由体力转为智力。另一方面,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2003版各成员科学、技术和产业排行榜的统计数据,中国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支出高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超过德国。近年来,中国在研发上的支出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增加,远远超过大多数OECD成员(在所有研发支出中,60%的支出来自公司,其中包括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余40%来自政府)。OECD认为,中国的研发支出明显上涨,说明整个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整个国家经济向“知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说明中国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建设。同时,OECD发现中国的研发支出主要集中在生产活动的末端,中国获得的专利发明数量不多,表明中国在重大创造发明能力上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距离。对于研究与开发,显然需要一种深入研究的、真正采用先进技术的方法,要求研发团队有效地获取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创建合理的研发环境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并保持其竞争优势。
二、研发团队的知识是企业获得与维持竞争优势的特殊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研发团队的知识是现代企业区别于设备、资本以及关系等企业资源的独特的资源,是企业特殊的异质资源,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以及保持优势。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研发团队的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非常高的复制成本。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不具备复制的可能性。在现实竞争中,研发团队中的成员掌握着不同的技术知识,这些技术知识虽然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但是成员对于该项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程度具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是不能被复制的。正是这种不可复制性使得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同时,这种高额的成本也限制了其它企业的模仿行为。其次,企业建立、维持以及发展研发团队具有路径依赖性。研发团队的成员以及成员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并不能在团队建立伊始就显现出它的前景。另一方面研发团队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则,有的研发团队虽然瞄准先进的技术,但是团队成员的素质与协调最终可能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企业建立了适合自己与市场需要的研发团队,就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随着环境的变化,其它企业要想建立同样的,即使不是更好的研发团队也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如果企业建立的研发团队是属于先行者行列的,那么该企业就能获得资源地位壁垒优势(Wernerfelt.B.,1984)。资源地位壁垒是首先获得资源者,会控制这种资源的获得成本和带来的收益,以期建立障碍防止更多人的进入。这种优势不仅表现在占有资源上,还包括它们的机制和体制上的优势。再次,研发团队知识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在使用时具有本质上的“效率”差异。该知识是优于其它生产要素的生产要素,也就是具有异质性的生产要素。企业拥有这些异质性的生产要素就能够产生更多的效益和/或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通过赚取李嘉图租金和垄断租金获得竞争优势。只要研发团队的知识不能自由地扩大或被其他公司模仿,企业就能够维持这种类型的竞争优势。
三、研发团队知识的获取与管理
(1)组织学习。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员几乎毫不例外地把企业特殊的资源指向了企业的知识和能力,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习。由于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每一个研发团队成员知识和能力的简单加总,而是研发团队成员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有组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个人知识和能力向组织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使知识和能力聚焦,产生更大的合力。企业可以依靠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化整合加速自主创新进程。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的基本要求,一味的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引进和模仿只会加重企业对外界技术的依赖和自身创新能力的弱化。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研发团队的组织学习,努力从外部获得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盘活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依靠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化整合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是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2)知识管理。知识只有被研发团队的人掌握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研发团队的知识最终只有通过研发团队成员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知识,需要不断地对员工创造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需要将特定的知识传递给特定工作岗位的人,企业处置知识的效率和速度将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3)建立外部网络。对于弱势企业来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知识联盟来学习优势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则要便捷得多。来自不同公司的研发团队员工在一起工作、学习还可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促进知识的创造和能力的培养。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当今,经济增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作为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其作用日愈明显。一个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即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兴起。正如资本和能源在200年前取代土地和劳动力一样,而且20世纪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由体力转为智力。另一方面,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2003版各成员科学、技术和产业排行榜的统计数据,中国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支出高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超过德国。近年来,中国在研发上的支出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增加,远远超过大多数OECD成员(在所有研发支出中,60%的支出来自公司,其中包括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余40%来自政府)。OECD认为,中国的研发支出明显上涨,说明整个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整个国家经济向“知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说明中国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建设。同时,OECD发现中国的研发支出主要集中在生产活动的末端,中国获得的专利发明数量不多,表明中国在重大创造发明能力上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距离。对于研究与开发,显然需要一种深入研究的、真正采用先进技术的方法,要求研发团队有效地获取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创建合理的研发环境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并保持其竞争优势。
二、研发团队的知识是企业获得与维持竞争优势的特殊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研发团队的知识是现代企业区别于设备、资本以及关系等企业资源的独特的资源,是企业特殊的异质资源,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以及保持优势。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研发团队的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非常高的复制成本。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不具备复制的可能性。在现实竞争中,研发团队中的成员掌握着不同的技术知识,这些技术知识虽然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但是成员对于该项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程度具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是不能被复制的。正是这种不可复制性使得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同时,这种高额的成本也限制了其它企业的模仿行为。其次,企业建立、维持以及发展研发团队具有路径依赖性。研发团队的成员以及成员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并不能在团队建立伊始就显现出它的前景。另一方面研发团队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则,有的研发团队虽然瞄准先进的技术,但是团队成员的素质与协调最终可能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企业建立了适合自己与市场需要的研发团队,就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随着环境的变化,其它企业要想建立同样的,即使不是更好的研发团队也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如果企业建立的研发团队是属于先行者行列的,那么该企业就能获得资源地位壁垒优势(Wernerfelt.B.,1984)。资源地位壁垒是首先获得资源者,会控制这种资源的获得成本和带来的收益,以期建立障碍防止更多人的进入。这种优势不仅表现在占有资源上,还包括它们的机制和体制上的优势。再次,研发团队知识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在使用时具有本质上的“效率”差异。该知识是优于其它生产要素的生产要素,也就是具有异质性的生产要素。企业拥有这些异质性的生产要素就能够产生更多的效益和/或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通过赚取李嘉图租金和垄断租金获得竞争优势。只要研发团队的知识不能自由地扩大或被其他公司模仿,企业就能够维持这种类型的竞争优势。
三、研发团队知识的获取与管理
(1)组织学习。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员几乎毫不例外地把企业特殊的资源指向了企业的知识和能力,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习。由于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每一个研发团队成员知识和能力的简单加总,而是研发团队成员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有组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个人知识和能力向组织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使知识和能力聚焦,产生更大的合力。企业可以依靠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化整合加速自主创新进程。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的基本要求,一味的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引进和模仿只会加重企业对外界技术的依赖和自身创新能力的弱化。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研发团队的组织学习,努力从外部获得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盘活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依靠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化整合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是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2)知识管理。知识只有被研发团队的人掌握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研发团队的知识最终只有通过研发团队成员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知识,需要不断地对员工创造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需要将特定的知识传递给特定工作岗位的人,企业处置知识的效率和速度将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3)建立外部网络。对于弱势企业来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知识联盟来学习优势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则要便捷得多。来自不同公司的研发团队员工在一起工作、学习还可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促进知识的创造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