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征善战的巴渝英豪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tian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说咱们国家名字最好听的城市,重庆绝对排得上前几名。重庆重庆,双重喜庆,你知道这个名字跟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吗?答案是南宋光宗皇帝赵惇。在公元1189年,他先是被封为恭王,不久便正式继承皇位,于是将原本的恭州改名为重庆,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
  重庆的别名有很多。在遥远的商周时期,重庆属于巴国的势力范围,在這里生活着英勇善战的巴人。他们曾经作为敢死队,在武王伐纣的战役中冲到最前线,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有一条重要的支流——嘉陵江,它在古代被称作渝水,是重庆的母亲河。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厚重的巴山和青绿的渝水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山城儿女,所以重庆又被称为巴渝之地。
  虽然巴人数量稀少,但他们创造出了伟大灿烂的巴文化,尤其是高超的青铜制造技术,令后人啧啧称奇。
  威猛善战的巴人,打起仗来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他们不喜欢用中原地区常见的戈、戟等长兵器,更不喜欢用弓弩这样的远距离兵器。或许是觉得这些武器不过瘾吧,他们最喜欢用的武器是柳叶形青铜剑,这种剑又薄又锋利,是近身搏斗的利器。
  如果让你来选,要是近身搏斗的话,是不是就得穿戴厚实的盔甲?最好拿着一面盾牌才保险!可是在巴人看来,这些都是妨碍他们大显身手的多余东西。在考古发现中,人们几乎没有找到盔甲和盾牌。当然,你可千万不要认为巴人就是只攻不守的“野蛮人”,其实巴人也穿防护衣,那很可能就是《三国演义》里提到过的“藤甲”它轻便、耐用,正适合矮小、灵活的巴人。
  不仅武器有特点,巴人使用的乐器也不一般。看到这个长得像罐子的东西了吗?它叫錞(chún)于,是古代军队使用的打击乐器,有鼓舞士气、协调步伐的作用。这种乐器集中出土于巴,人生活的地区,所以被认为是巴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青铜乐器。
  由于生存条件艰苦,加上四周被强国包围,不得不长期打仗,巴人之中涌现出许多精忠爱国的豪杰,巴蔓子将军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国土的完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三座城池,成为深受后人敬仰的大英雄。像他这样的人物,在巴渝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上,还有很多很多……
  你知道吗
  山城与雾都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和“雾都”说它是山城,因为它地处群山环绕之中,地势高低起伏,坡度很大。如果你来重庆,就会发现这里几乎见不到自行车——因为骑起来实在是太累了。而“雾都”这一称呼则缘于重庆多雨的湿润天气。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说的就是这座常年云雾缭绕、犹如仙境的美丽山城。
其他文献
鹰形陶鼎  同学们,谢谢你来看我!让我猜猜你有多大了。6岁还是9岁?不对?那我还是别猜了。我可把握不好你们人类的年龄。  你问我多大了?那我可太自豪了,我至少有6000岁啦!你问我为什么来到人世间,为什么走进博物馆?听我慢慢告诉你。  我们苍鹰在数百万年前就是天空之王,高高地飞翔在万米的高空。我们可不仅仅是在兜风,也是在捕捉猎物。别看我们飞得这么高,地面上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期刊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学数学?  在古代中国,数学最重要的作用是演算历法,制作历书。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历书能够指导人们的耕种节奏,对国家、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来中国的历法是用中国的算术方法演算出来的,主要依据的是“天圆地方”的思想,结果就有错误。康熙时期有两位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他们用西方数学方法算出来的历法结合了“地圆说”,所以推算出来的历法更准确。康熙皇帝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采用他们
期刊
我们都知道,现代人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要经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认真学习才行。那么,古代住在紫禁城里的人也需要学习吗?他们是怎样学习的?让我们以明代皇室为例来了解一下吧。皇帝长大了,还需要学习吗?  没错,皇帝即使成年了,也得“活到老、学到老”,和我们现在是一样的!明代的成年皇帝主要通过“经筵”和“日讲”两种方式来接受“继续教育”。  经筵,是汉代以后帝王用来讨论儒家经典和治国得失的“继续
期刊
出入紫禁城需要通行证吗?  当你去故宫游玩的时候,一定会发现那里有许多道门。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这些门当年都由专门的侍卫把守,每天晚上各处的侍卫都要把门锁好。  紫禁城分为外廷与内廷。外廷也叫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仪式的重要场所。在紫禁城里,以乾清门为界,往南代表“国”,往北代表“家”。  外廷有一个官职名叫“司钥长”,他的工作就是统一管理所有外廷大门的钥匙。每天晚上各处
期刊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元日》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过年。过年可以与亲人团聚,有美食吃、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同学们都喜爱这个节日。那你知道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和他的家人是怎样过年的吗?  古代的“
期刊
建造紫禁城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第一件事当然是设计和规划啦。  紫禁城由蒯(kuǎi)祥主持建造,设计理念遵循了以下16字原则: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文东武西。意思是说——  中轴对称: 紫禁城中的重要建筑都放在最中间,位于重要建筑左右两侧的建筑是对称的。  左祖右社: 紫禁城的东侧是太庙——祭祀皇室祖先的地方,西侧是社稷坛——祭祀江山社稷的地方。  前朝后寝、文东武西: 在紫禁城里面,
期刊
拥有很多“第一”的城市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的生活。随着文明的发展,城市逐步出现了,从早先用来防御敌人、举办祭祀仪式的地方,到工商业催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类花费了数千年的时光。工业革命后,城市出现的速度大大加快,短短数百年,城市——这一现代文明的象征,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世界各地。  在中国,有这么一座城市,它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长江入海口的北岸。它很年轻,在近代才悄无声息
期刊
利玛窦为何来中国?  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以传教士的身份抵达澳门,开始了他在中国近30年的传教生涯。为了向中国人证明欧洲也是文明之地,而非盛产商人和海盗的蛮夷之邦,利玛窦一方面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通过馈赠礼物等方式,积极向中国“上层人士”介绍欧洲先进的物质文明。机械钟表就是当时很受中国达官贵人喜爱的礼物之一。万历皇帝喜欢什么礼物?  为尽快融入中国“上层社会”,利玛窦以儒生的身份
期刊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你一定看过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吧!当你见到那么多拥有传奇故事的文物,是不是也想成为一名国宝守护人,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机会来了,现在这里就有三件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国宝,它们有着动听感人、荡气回肠的前世故事。现在,请允许我作为我们的001号讲解员,邀请你来一起守护我们的“国家宝藏”!  老将也有雄心在——乌杨石阙  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先映入
期刊
馆长推荐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重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200万年以前,巫山人”就在这片热土上生存、进化了。雄伟险峻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滩多水急的西陵峡共同组成了地球上最富造化伟力和人文情怀的奇观一长江三峡。接下来,就请你跟我一起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领略山水之城的魅力,感受重庆的悠久历史和长江三峡的灿烂文化!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  出个题目考考你:我们人类是由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