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但我国当前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十分薄弱,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谐社会;环境资源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一)关于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概况
  我国公民目前还不具备很高的生态文明意识,具体表现在:首先,对于生态价值的认识有误区存在,一些公民没有意识到)需要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对于自己的行为,很少会放在生态保护、生态均衡的视角加以反省,对待生态环境时抱有一种人类独尊的想法,使自然资源遭到浪费;其次,缺乏生态责任意识,在生态责任方面,国家并未出台相关的调控机制,也未就生态责任问题对公民提出明确要求,导致部分公民根本不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再者,未能以实践的方式将生态道德意识向自我规范意识内化,欠缺生态审美方面的意识。[1]对于生态环境,一些公民对于什么是美,缺乏欣赏能力。
  (二)造成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的原因
  1.的高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和谐
  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的成功转型,中国社会努力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分化程度加大,与此同时社会也付出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代价,其中公民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尤为突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淡化了公民原本应当具备的时代责任感,其约束力日渐式微,大众娱乐逐渐取代了道德教育,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2]
  2.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因为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一些公民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该现象的出现,极大的扼杀了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致使部分素质较高的公民也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置若罔闻。这一问题的出现极大的遏制了公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为。
  3.社会评价标准对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影响
  面对该类问题,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对于眼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表现出置之不理的态度,作为旁观者而意识不到自己就是当事人,社会公共生活和人际关系麻木冷漠,更加助长了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发生。盲目从众并由此产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冷漠可能会传播蔓延出去形成群体性冷漠,所以说,社会风气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冷漠心理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三)解决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
  首先,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首要问题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的宣传教育力度。[3]对于经济领域的落后现象我们一直都存在比较重的忧患意识,却忽略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落后问题,未能充分认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而威胁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需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使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能够“平起平坐”,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生态文明的理念,促进绿色消费,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2.完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历史工程,除了有道德约束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法制保证。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的法律法规.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1)要进一步加强建设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快速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把生态文明纳入依法治理轨道,运用法律手段来治理生态环境。逐步建立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4]
  (2)要抓紧制定和修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法律法规,制定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简历健全地方生态监管制度,建立公正、合理、有序的执法机制。
  (3)要加大执法程度,提高执法效率,实行重大环境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坚决改变破坏环境的现象。
  3.将法律、道德、生态文明有机结合
  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冷漠的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除了道德层面的问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生态文明意识的欠缺,是当前社会文明层次的一种反应。为使公民缺乏生态文明意识的问题得到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使道德法律化,使基本的道德要求在立法过程中尽可能加以还原和体现,使法律尽可能契合公民朴素的道德观,使全社会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认可法律;其次,法律道德化,要使依靠法律做出的处理或裁判能够契合社会道德,或者通过实施法律,唤醒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生态文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再者,使道德、法律、生态文明三者相结合,使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管理或社会控制的过程中能够共同发挥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二者能够相得益彰,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最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论生态文明观》,烟台大学学报,张琳(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2]《生态文明论》,刘湘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9-11-19(03).
  [4]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
其他文献
目的:以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的全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抗老年性痴呆筛选确定其有效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揭示绞股
项目课题:本文为“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批准文号:201410476016)成果。  摘 要:寿庆习俗是我国一项传统民间习俗,是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增添时代的色彩。建国以来,林州寿庆习俗以改革开放为界限分两个阶段:前期,祝寿形式单一,以沿循旧礼为主,但也出现少许变化;后期,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传入,寿俗出现新的特征,寿礼多
摘 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而如今的“国学热”又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反思。两者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反思与再反思之后,只有以发展的眼光理性对待才能朝着有利于文化传承的路向走下去,并对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体系产生合理启发。  关键词:国学热;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断裂;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摘 要:本文站在文化角度,分析和研究了篮球文化环境对篮球运动的影响,通过大量的书籍资料和深层次的剖析,发现中美篮球运动存在巨大的差异,就中国篮球的目前境况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文化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简单来说,就文化的含义而言主要包括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两种。狭义的文
[中图分类号]:G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在美剧和电影里面风风火火的美高生活现实中又是怎样的呢?是天天通宵的派对?还是勾心斗角的校园暴力?是丑小鸭变天鹅的励志青春?还是无所事事地荒废大好时光?当!当!当!现实生活中的美高生活并没有充满着戏剧性!大部分美国高中都拥有着优美的校园,并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相信看到这句话,大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