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ll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宣州区毛竹栽培实际,从精心选择竹林、竹林管理、覆盖、采收、移除覆盖物等方面总结了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并对该技术在宣州区实施后采用的措施及效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当地毛竹笋用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9-0082-2
  毛竹的学名为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Mitford cv.Pubescens,属于禾本科刚竹属,一般竿的粗、高分别超过20㎝、20m,属于可再生的兼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经济植物。在我国具有种植面积广、利用范围广泛(在建筑上常作为脚手架、梁柱等的材料,也可用于工艺品、工具的编织等,笋还可以鲜食或者制成笋干、笋衣等食用,此外,由于毛竹四季常青,常栽植于天井、室内、池畔等用于观赏)、栽培历史悠久等优点。
  1 宣州区毛竹生产概述
  宣州区是安徽省竹林重点产地县之一,有6个乡镇的竹林面积超过666.67hm2,竹林现有的栽培总面积1.53万hm2,其中毛竹林占78.26%左右。在当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对有限的林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将竹林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竹农收入水平是林业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1]。20世纪之前,宣州区对毛竹采取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主要经营的对象为成林的竹材。由于经营理念落后,加上技术水平不高,此种单一的经营方式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0世纪之后,区林业局积极结合区域的实际,不断探索,逐渐转变原有的单一的经营方式,将笋用林作为当地毛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实施了具有一定风险但产出很高的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经过一定范围的试验示范,可促使春笋早发(正常的毛竹笋在清明前后产出,通过覆盖后可在春节左右上市)。虽然该技术的投入相对较高,但最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正常清明前后出笋的时间比较集中,市场售价低,而春节出笋则可大大提高价格),实现林农收入增加的目的。2015年,宣州区林业局在全区范围内选择出13户毛竹经营户作为毛竹笋用林科技发展示范户,实施林农自愿申请、部门以奖代补的方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一方面组织其到外地学习,一方面加强与技术单位的合作,请专家针对区域内毛竹笋用林管理中薄弱的技术环节进行现场指导,解决了示范户在经营过程中的问题。
  2 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
  2.1 精心选择竹林 竹林的选择上要精心,要求灌溉条件较好、具较高的产量水平(现有春笋产量约15t/hm2)、竹林整体长势好(未发生病虫害)、土壤深厚(超过80㎝)、交通条件良好、坡度较缓,最好坡向朝东或南方向,而且要求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堆放材料[2]。
  2.2 竹林管理
  2.2.1 土壤的垦复 为了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疏松状态,每年需要实施2次垦复,对土壤中养分的分解有很好的作用,便于鞭根的生长。2次垦复的时间分别在春笋结束到入梅之前、9月左右;第1次垦复的深度约30㎝,结合毛竹的竹鞭分布情况决定,第2次垦复的深度宜为15㎝左右;需要注意的是第1次垦复的深度较深,要在垦复的同时将一些长势较老、死亡、发生霉变的浅鞭挖除;垦复的同時及时将肥料施入土壤中。
  2.2.2 管理立竹 采取覆盖技术的最好为花年竹林,结合各地的实际确定适宜的竹林密度,一般胸径在8~9㎝。毛竹林中的竹子要均匀分布,一般保留3度竹即可(每度比例一致)。有些地区对毛竹采取钩梢的方式,需要注意保证竹枝的数量超过15盘/株。
  2.2.3 科学施肥 在挖取春笋时,要及时穴施复合肥25g/穴,切记竹鞭不要与肥料直接接触。春笋全部结束后,在入梅之前的土壤垦复时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并将其翻入土壤中,也可施入竹笋专用肥750~825㎏/hm2,采取撒施、沟施的方式。具体的施肥量可结合毛竹林笋的实际产量确定,一般产量高的施肥量适当增加。进入9月后开始第2次土壤垦复,施入复合肥1350~1500㎏/hm2。覆盖时,先将毛竹林地的土壤浇透水,然后施入竹笋专用肥750㎏/hm2+未堆沤的鸡粪肥27.5~45.0㎏/hm2。
  2.2.4 及时排灌 毛竹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干旱的气候条件,降水量不能满足毛竹生长发育的需求,尤其是毛竹处于孕笋期时,若土壤一直处于水分缺乏的干燥状态,则会造成笋芽受到抑制,影响其正常生长膨大,因此该阶段一定要及时灌水,确保浇足、浇透。毛竹不耐水涝,在雨水较多的梅雨等季节,为防林间积水,要提前将排水沟等开好,以及时将雨水排出,避免竹鞭沤烂[3]。
  2.3 覆盖 毛竹林的覆盖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进行。以选择在晴天最宜,具体覆盖时间上,需要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价格等,以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根据留养母竹的实际情况。三是根据毛竹林中竹笋的生长情况及当年气候环境。上层和下层的材料分别选择具有较高保温效果(如稻壳等)、较高增温效果(如稻草等)的材料。覆盖之前先将肥料施入并浇入足够的水分之后,再将干燥的稻草等材料均匀平铺在土壤表面,厚度约20㎝即可。为了促进其发酵、起到增温效果,可浇入适量的水分,达到手挤稻草有水印但是稻草没有水流出的标准即可。然后覆盖约5㎝的未堆沤的家畜肥,最后再覆盖1层厚约20㎝的稻壳。注意毛竹林的中间位置温度较低,覆盖的厚度适当降低,而毛竹林的边缘位置容易受到寒冷气候的影响,覆盖的厚度可适当增加,为了达到较高的保温作用,可在毛竹的茎秆上覆盖1层塑料膜[4]。
  不用的竹林由于冬季温度、海拔、朝向等均有差异,因此选择的材料也有所区别,如有些冬季温度较高、海拔低、避风、坡向朝南的竹林,则覆盖的材料宜选择高热型,对于冬季温度低、海拔高的竹林,则覆盖的材料以低热型为最佳,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厚。   2.4 采收竹笋 覆盖之后的1~2个月,毛竹笋开始萌发出来。挖笋的时候要先将土壤表面的覆盖物等扒开后再将竹笋挖出,最后将扒开的土、覆盖物重新覆上。刚开始挖笋时每隔几天挖1次,之后挖笋的时间越来越短,进入旺季后每天都需要挖笋。
  2.5 移除覆盖物 进入3月之后,温度越来越高,为防止土壤中的温度过高而造成竹笋出土时间提前,要将覆盖的材料逐渐移除,便于留养母竹。对于留养的母竹,一定要加强保护,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发生霜冻现象。为了降低覆盖物的成本,上层未腐烂的砻糠等材料可回收利用,其余已经腐烂的材料在垦复的同时深翻入土。
  3 推广措施及应用成效
  3.1 推广措施 为了推广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宣州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与浙江林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密切合作,并组成技术服务小组与示范户实现无缝道对接,尤其是对于一些薄弱环节加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应用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将该技术尽快落实到位,宣州区林业局出台了《宣州区毛竹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奖励办法(试行)》,指出毛竹笋用林的经营要结合毛竹覆盖栽培技术的要求进行,经过验收符合林业部门要求的标准后,给予12万元/hm2的奖励,分3a的补助发送到位,分别为6.0万、3.0万、3.0万元。除了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外,宣州区林业局还对13个示范户进行积极的引导,成立了专业性比较强的合作社,由专门的人才开拓竹笋的销售市场,解决林农的后顾之忧。
  3.2 应用成效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宣州区自2015年实施覆盖技术以后,毛竹林实施覆盖技术的面积逐年增加,经过2a的试点推广,总面积达到了11.87hm2。通过对毛竹覆盖春笋早出示范基地进行测产,鲜笋的平均产量达到18t/hm2,平均产值超过18万元/hm2,其中最高产的毛竹林产量达到了25.5t/hm2,经济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莫月雯.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冯博杰,王宗星,高智慧,等.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及推广效益浅析[J].浙江林业科技,2015,35(2):37-40.
  [3]应叶青,丁笑章,高培军,等.毛竹笋用林覆盖促成栽培技术[J].林业工程学报,2009,23(3):110-112.
  [4]徐麗君,高霜,王燕,等.毛竹笋用林覆盖培育技术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7(3):12-13.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不同活体植物附生铁皮石斛试验,研究不同植物、不同附生方式对附生铁皮石斛性状的影响,从而选择出较佳附生树种和探索其附生栽培的可行性,为铁皮石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蒲葵和中东海枣等棕榈科植物是理想的铁皮石斛附生树种。  关键词:铁皮石斛;棕榈科;附生树种;有机栽培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17-02  铁皮石斛
摘 要:该文介绍了尤溪县持续开展林业种苗繁育标准化示范建设,扎扎实实推进种苗繁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主要措施及主要成效。不仅提高了林木种苗繁育标准化工作水平,也引导带动了营造林、生态公益林建设、森林保护、木材生产、林产品加工等方面标准贯彻实施,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木种苗;繁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主要措施;成效;尤溪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
摘 要:该文在污染源现状调查、水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南京市某城市内河支流水环境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该支流的水质提升实施路径及水环境整治重点任务,从而持续改善河道水质,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  关键词:南京市;城市内河;支流;水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78-03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ve
摘 要:该文对近年来尤溪县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情况进行介绍,从开展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工作的必要性、计划烧除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计划烧除的技术措施以及最终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出了小结。旨在为今后进一步推动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林缘农田;计划烧除;成效调查;尤溪县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9-0081-
摘 要:该文以三色苋的叶片为材料,用比色法对光合色素测定,用纸层析和薄层层析的方法对叶片进行色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三色苋由光合色素和花色素共同作用显示彩叶特征,不同部位所含色素种类及含量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色彩。由于叶端的叶绿素含量要远远高于叶基部的,且叶端和叶基部分的葉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差异较大,因而使叶端的颜色偏绿。  关键词:三色苋;叶片色素;色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81.9 文献标
摘 要:该文介绍了九华新区新型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区建设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主要包括:科学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化管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以供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九华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1-0007-03  九华山风景区位于长江南岸池
摘 要:为切实提高果园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通过引进微耕机、多功能松土施肥机、高效植保机、太阳能杀虫灯等,开展了果园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示范试验,摸索出果园机械化生产技术工艺路线,为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探索;张家港市  中图分类号 S633.3;S23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8-0095-02  Explo
摘 要:该文从树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造林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林苗两用林的培育管理技术,以期为林苗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苗两用林;培育;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109-02  为了改变安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总量不足、生态脆弱等状况,2012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了“千万亩森林
摘 要:该试验采用了宁粳4号、连粳11号等18个在本地有一定推广应用面积的品种,采用不同的稻作方式进行栽培管理,对其产量水平及生育期、抗逆性进行考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钵苗机插条件下,宁粳4号、连粳11号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表现最好;毯苗机插条件下,连粳11号、宁粳4号综合表现最好;抛秧条件下,连粳6号综合表现最好。  关键词:不同水稻品种;稻作方式;生产力比较  
摘 要:该文对安徽农田作业拖拉机的管理存在的原因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补贴报废农机、完善考核制度、依法监管等。  关键词:农田拖拉机管理;现状;对策;安徽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8-0097-02  截至2017年上半年,安徽省拖拉机总拥有量为242.9万台,其中95%以上都是14.7KW以下农田作业拖拉机,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