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考提分瓶颈策略分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政治主观试题具有区分考生、选拔人才的功能,其得分情况体现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能力。尽管高考主观题命题的材料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灵活多样,但考查的课本理论知识是相对不变的,解题的方法规律是有章可循的。要提高高考政治成绩必须提升主观题得分率,洞悉高考主观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加强主观题的题型训练。
  [关键词]高考备考;学科素养;题型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16-005 8-03
  主观题失分过多已成为制约考生提高高考政治成绩的一个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力争主观题多得分成为学生高考备考复习的重心所在。
  高考政治主观试题具有区分考生、选拔人才的功能,得分情况体现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能力。尽管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材料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灵活多样,但考查的课本理论知识是相对稳定的,解题的方法和规律有章可循的,解题的技巧是可以掌握的,解题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在高考政治备考中洞悉高考主观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加强主观题的题型训练,切实掌握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方法和技巧,将是提升学生主观题得分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洞悉学科素养,有的放矢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材料一般来源于最新的重大会议精神、重要文件内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新实施的法律法规、新制定的政策、社会生活热点等,且能够体现当前形势、渗透学科知识、贯彻学科素养。
  高考试题所用材料原则上体现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内容具体详细、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能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观,还集中体现了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对学科素养有详细的把握,处理好其与教材的衔接,把它们贯穿在备考复习的选材和题型的训练当中。
  政治认同,是指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意识,是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和护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科学精神,是指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公共参与,是指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二、研究考情考法,探寻规律
  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必须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考大纲对学科的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从近年来的高考政治全国卷试题的设问方式来看,出现频率最高的、每年必考的两类题型是原因、意义类和建议、措施、体现类。
  (一)原因、意义类
  2019年全国2卷:38、39。
  2019年全国3卷:38(2)、39(2)。
  2018年全国1卷:38。
  2018年全国2卷:39、40(1)。
  2018年全国3卷:39。
  2017年全国1卷1:39、40(1)(3)。
  2017年全国2卷:40(1)。
  2017年全国3卷:38(2)、39(1)。
  2016年全国1卷:38(1)。
  2016年全国2卷:38(1)。
  2015年全国1卷:38(2)。
  2015年全国2卷:38(1)、38(2)。
  (二)建议、措施、体现类
  2019年全国3卷:39(1)。
  2018年全国1卷:40(2)。
  2018年全国2卷:40(2)。
  2018年全国3卷:40(1)。
  2017年全国1卷:40(2)。
  2017年全国3卷:39(2)。
  2016年全国1卷:39(2)。
  2016年全国2卷:38(1)。
  2016年全国3卷:39。
  2015年全国1卷:38(1)。
  因此,在备考复习中一定要加强这两类题型的训练,掌握、领悟其解题技法。一旦规范解题成为一种习惯,那么高考取得高分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三、加强题型训练,融会贯通
  (一)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目的突出特点是答案要点与设问之间存在因果联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原因、理由、依据”“……的意义”等形式呈现,也包括一些设问变式,如“A对B的意义(或作用、影响)”“A是如何(为什么能)实现B的”。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地位、现状、意义等。
  【方法点拨】原因类还可以细分为“为什么能”和“为什么要”两类。
  1.“为什么能”这类题,根据材料找原因时可从结果倒推原因:原因一问题一措施一结果。其实就是把“达到某种结果所采取的措施”改为“为什么能实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即措施就是原因。
  2.“为什么要”这类题,答案的构成一般包括:地位、必要性、现状、意义。
  【答題关键词】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改善了
  【典例分析】
  典例1(2018年全国1卷第38题,题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变形: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为什么能快速发展起来。)
  解题的逻辑思维:原因一问题一措施一结果。
  典例2(2019年全国3卷第38题,题略)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为何在中国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
  变形: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为什么要在中国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
  答案的构成一般包括:地位、必要性、现状、意义。
  (二)建议、措施、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这类题目一般会用“怎样”“应该”“如何做”“建议”“启示”等关键词进行设问,回答的是措施、对策、办法、建议等,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具体的做法、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从能力考查来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
  【方法点拨】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1.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介绍过的措施,找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
  2.从材料中找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存在的问题,那么材料中存在的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具体的做法或成功的经验,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或成功经验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阐述就可以了。(材料中有几个问题或几个做法,答案就有几个要点,可以以材料中的句号或分号为参考依据来确定答案的要点)
  3.从当前时政热点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重要文件、重大会议中找措施。
  4.如果材料信息对答题没有任何帮助,可以围绕问题的核心,多方位链接教材知识和时政术语。(建议反复地读题目,从题目出发找措施)
  【答题关键词】坚持、贯彻、落实、应该……
  【典例分析】
  典例3(2019年全国3卷第39题,题略)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典例4(题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总之,我们要熟悉全国卷的设问方式,在高考备考中除了训练高频出现的以上两类题型外,还应加强评析类、关系类等题型的训练,切实掌握解答各类主观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提升主觀题的得分率。
  (责任编辑 柳紫)
其他文献
[摘 要]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带有浓厚的思维训练意涵,其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知道如何完善表达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这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有助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高阶思维能力的一种,批判性思维在英语阅读乃至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都十分重要,但是当前有些教师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不够重视,在指导
[摘 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孕育发展、积淀、延续,既得益于汉字的延续,也得益于传统节日周期性地复现,引导我们知道来路不忘根脉。但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节日受到大多数青少年的追捧,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从课程开设的原因、设计思路和具体实践等方面,对古诗词与节俗文化课程进行探索,力求体现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担当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古诗词;节俗文化
[摘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基于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导入课有效教学策略有:衔接新旧知识,铺垫单元学习,提升思维逻辑性;绘制思维导图,设计新颖板书,提升思维深刻性;巧设问题链,适时适度追问,提升思维批判性;先表演后续说,设计小组海报,提升思维创造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入课;深度学习;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大赛  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竞赛在成都举行  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决赛于2010年11月8日至13日在成都市技师学院举行。   据悉,本届大赛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大赛分为院校初赛、省级复赛、全国决赛三个阶段,参赛选手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技工院校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经过第二轮省级复赛,全国共有545名选手进入决赛。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课文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是碎片化且杂乱无章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较为全面又有效的复习是个难题。文章对“作家与作品”的复习、“文体知识”的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进行了分析,以期总结出复习文学文化常识的策略。  [关键词]中考,文化文学常识复习;
技工学校经常承担复转军人的岗前培训教育工作,针对复转军人普遍文化素养不足、学员个体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自修完大专学历)的情况,必须本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重在技能”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员克服困难,转换角色,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尽快获得适应岗位需要的相关技能。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员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收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
[摘要]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文章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新旧版本教材为研究对象,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基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文献法、比较法和统计法对两个版本的教材在特点、课文内容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比新旧两个版本的教材,新版教材难度降低,知识精简,更加契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教材;鲁教版;
[摘要]遨游书海,把朗读、默读、广泛阅读、反复阅读和思考紧密联系起来。文章对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进行了分析,指出学生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关键词]朗读;默读;广泛阅读;反复阅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16-0021-02  纵情于阅读天地,世界便近在咫尺。通过阅读,我们能走出狭小的生活空
[摘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反其道而思之、换角度感悟、结合生活实际、多元化理解、张开想象翅膀等,进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语文教学。  [关键词]求异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05-02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新性思维,具有广阔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另辟蹊径,运用求异思维感悟
[摘 要]欧盟国家和美国不约而同地将素养界定为适应特定情境的能力,我国将核心素养界定为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美国》一节为例,探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情境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教学;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4-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