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论治肺癌浅探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en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肺癌均已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医文献中,无“肺癌”之名,属于“肺积”、“息贲”、“咯血”、“肺胀”的范畴。中医认为肺癌是以其正虚(气虚、阴虚)为病之本,以其邪实(包括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为病之标,形成本虚标实之证。肺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邪毒侵肺,导致肺气郁闭,宣降失司,集聚成痰,痰凝气滞,郁阻络脉,痰气瘀毒交结,日久形成积块。《杂病源流犀浊》说:“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可见在肺癌的发病机制中,痰既是邪毒侵肺、脏腑失调的产物.又是导致正气内虚、邪毒交结成块的致病因素。因此.痰贯穿于肺癌发病的始终。笔者现就痰与肺癌发病的关系作一探讨。
其他文献
我院泌尿外科2009年7月-2010年5月采用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成人肾积水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对这100例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从自然界来说,朝阳是一种美,夕阳则是另一种美,关键在于每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怎样对待人生。退休后,我选择了后者,使退休生活绽放出“夕阳红”的风采。人生的年轮上,青年时好比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了老年,又好比西山的“夕阳”,面对老之已至,免不了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未免有点凄然;还有一种是“最美不过夕阳红”,更富有人生哲理。退休后,我坚持两大爱好,一是读书,二是锻炼。读书是为
通过实验,对LED发光强度测量中的6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后发现:杂散光的影响可以忽略,安装倾角导致的量值发散性较大,而测量距离、工作电流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与发光强度的测量值
“老汉今年七十三,身体依然康又健,里里外外一把手,田园生活乐无边。”这首打油诗就是父亲对自己田园生活的一种诠释。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娃,16岁那年进城讨生活。几块红薯、一壶溪水、一身粗布衣、一双土布鞋,这些就是父亲刚刚进城时的全部家当。父亲做过码头苦力、当过纱厂工人、干过饭馆儿跑堂,还做过小买卖。面对着各种艰难困苦,父亲硬是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和坚韧毅力一路走了过来,终于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如今,父
“治未病”的思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的含义,其一是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从精神调治、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调养,以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发生;其二是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必须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变规律,
《伤寒论》中的治法,八法具备,汗、吐、下、清、消等法主要用于祛邪,在三阳证的治疗中最为多用,仲景对这些治法的运用,据证立法,或单法独用,或数法兼用。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并在祛邪之中注意保全气津,这一“祛邪顾正”思想,自仲景以后的近2000年来,以其高度的科学性为历代医家所崇尚.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尤其是多种外感热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