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景宁县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BNBN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景宁县林业产业的现状,从思想观念、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工企业产业基础、经营机制、宏观调控与行业监管等方面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加快当地林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30-02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9个重点林区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该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林业用地16.16万hm2,占行政区总面积的83%,有24个乡镇(管理区),28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3.8万人,人均林地1.15hm2,林木蓄积量757.37万m3,毛竹4 023.62万株。农业经济发展以山林土地为依托,吃山用山靠山;尤其是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景宁县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整体效益是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提前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绿色畲乡和打造生态、文化景宁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重大突破,是满足经济建设和扩大人民生活多种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民生活致富和繁荣市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4]。现对景宁县林业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一探讨。
  
  1景宁县林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需求的拉动,景宁县林业产业呈现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从事人造板生产、木和竹制品加工、林木种苗和花卉、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经济林产品等系列开发,从业人员近10万人,木材年生产能力逾5.9万m3,毛竹年生产能力126.3万株;全县建成500km綠色长廊。积极实施15.93万hm2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阔叶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提高林分质量。进一步实施“竹海”建设战略,推广应用笋竹两用林高产技术、厚朴丰产栽培技术、雷竹覆盖技术;建成了国家特色种苗基地,制定了《畲山牌》厚朴生产标准和《无公害厚朴生产标准》;营造厚朴林800hm2、阔叶树逾333.3hm2和建设666.67hm2木本药材特色基地,竹、木制品加工大幅度上升,全县竹木加工企业112家;成立年产2.1万m3中密度纤维板的绿阳木业人造板有限公司和5 000m3的松木胶合板厂,促进了景宁林产品加工向深加工程度发展;并以工业原料林和名、特、优经济果木林为重点,通过新造和培育,进一步扩大区域化、规模化的商品林基地,营造以松树、乡土速生阔叶树种和本地适生的外来树种,以建成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 333.3hm2和3 000 hm2的厚朴特色基地,并荣获“浙江省厚朴之乡”称号;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和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年林产工业产值12.5亿元,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给新时期林业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存在的问题
  
  景宁县林业产业虽然取得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产业化思想观念陈旧
  传统林业指导思想浓厚,只抓造林,忽视管理和资源保护、资源开发,致使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发调节两大职能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造成产业主体与市场主体差距很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森林旅游业。由于思想观念、经营体制、管理机制和资金投入不足等制约因素,其森林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已经开发的大多还处于初级水平,粗放经营,“朝阳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二是景宁县的花卉园林产业潜力巨大,但发展滞后,未形成规模化、品种多样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尚未解决分散经营农户花卉销售问题,没有形成“公司 农户 基地”的产业链经营模式。
  
  2.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因信息传递不畅等因素导致产品加工与市场销售之间的脱节,难以抵御市场竞争中带来的经营风险。而景宁县林业产业发展还刚刚起步,与全省和周边地区相比,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相对迟缓,大多仍是以原木和初级、粗放林副产品上市交易,名、特、优、新品种少,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产品市场开拓也不完善,经济效益不明显。
  
  2.3竹木加工企业的产业基础薄弱
  景宁县林产品加工企业多而散、小而全,没能形成特色产业或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少,牵动力小。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林产品加工基本上为粗加工,产品转化能力弱、资源消耗量大、附加值低,因此经济效益不明显。目前全县有竹木加工企业113家,其中竹加工企业39家,木加工企业有 74家;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只有2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设备、工艺相对落后,且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
  
  2.4林业产业经营机制不活,商品化程度低
  由于林权制度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森林资源市场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商品林林地使用权和活立木资产等森林资源资产仍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林业资本运营。林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潜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吸引社会资源能力弱,林业投融资渠道狭窄;林业资源管理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林业生产经营者既是林业主体,也是市场主体,当前木竹生产受采伐限额控制;而资源配置由市场自发调节,市场依据供求关系调节其余缺。因此,作为林业主体的林业生产经营者却不能享有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制约着商品林业的发展。
  
  2.5宏观调控与行业监管不力
  由于缺乏中介媒体作用,往往使原材料供应,产品加工和产品销售之间相互脱节,难以抵御市场竞争带来的经营风险;行业协会和行业内部缺乏自律机制,致使生产力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等现象相当严重,争资源、争市场等不规范性竞争行为日趋激烈,森林资源管理、市场经营秩序相当严峻,乱砍滥伐山林、树木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
  
  3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林业产业化的特殊性决定了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通过政策调整,进一步理顺关系,激活机制,推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
  
  3.1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实现森林资源培育社会化。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必须因地制宜地加快以原料林、经济果木林为主的商品林基地建设,以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林副产品资源,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采取股份合作制、独资等多种形式,兴建社会化的商品林基地。在产权制度上,要坚持“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山场所有权与林木经营权、所有权分离,要推行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做好所有权认证,运用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的机制,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各部门参与社会化造林的积极性。二是森林经营商品化。要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对划定的生态公益林,实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落实好、用好生态效益试点补偿经费,加强检查督促。商品林实行商品化经营,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进行管理,走一体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三是林产工业集约化。林产工业重点是发展玩具制品加工、人造板材加工、竹制品、经济林果品加工。着力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与更新换代,增加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发展关联产业,走“公司 基地 农户 市场”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从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方面,扶持、支持、培育龙头企业以及主导产品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发挥其辐射、带动和扩张作用。四是林业产业市场化。根据景宁县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花卉苗木为主的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市场、林业部门要打破行业界限,破除行规束缚,跳出林业圈子抓产业,按照产业的生产力布局,建立专业或市场,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促销活动,特别是森林旅游业一定要按照“内引外联“的方式,拓展市场空间。同时,还要发展和创造资源、技术、人才、机遇、机制等条件,为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创造必备的条件环境。
  
  3.2加大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保障体系
  产业的发展资源是基础,市场是动力,资金是保障。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缓慢,一些具有优势的产业,如森林旅游、花卉苗木、玩具加工、竹制品等,虽开展多年,大多还是传统产品,有品牌无名牌,导致产业效益不明显。为加快产业发展,必须拓宽融资渠道来增加投入,通过政策引导与利益驱动,逐步形成多成分、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由封闭式单一主体国家、集体投资办林业,向开放式多主体投入转变,形成共同开发林业产业的格局。
  
  3.3建立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
  一是建设商品林基地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培育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将商品林林地使用权和活立木资产推向市场运营。企业定向培育的商品原料林,按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由企业按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编报年度采伐限额,报经县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核准,消除因不同经营目的而造成的政策制约,影响群众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社会各方面对林业建设的“投资热”。二是加大对林业金融的支持,放宽林业投融资政策,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允许林业经营者以林木资产作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允许林业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对规模大的林业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以及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示范基地的重点扶持,采取贷款贴息、补充资本金和技改贴息等多种办法,加快林业企业的产业化经营。三是实行轻税赋、低收费的税费政策和实行优惠政策。取消对林农和其他林业生产经营者各种不合理收费,使林业产业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中加快发展。
  
  3.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产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要积极地引用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效率,提高林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要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增强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积极地开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造就一批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的林业产业人才队伍,从整体上提高林业产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5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
  对现有的林业产业分别进行整顿、改造和重点扶持,按照宏观调控、抓大放小、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发展优势产业的原则,对生产规模小、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且长期亏损的分散经营的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有限的资源,扶持技术进步快、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实施名牌战略,带动产业的大发展。及早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开发新产品,实施产品更新换代,努力增加产品高附加值。并大力发展经果林产品加工业,重点抓好板栗、笋竹业和厚朴的精深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要把林业产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成为整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从认识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领导到位、资金到位、落实到位。要努力创造条件,降低门槛,扩大林业吸纳和利用外资的环境,在土地使用、税费、人才以及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方面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优
  惠、优厚的条件,保障其投资效益和合法权益。
  
  3.6完善林业市场经济服务体系
  要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流转,为确保经营双方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机构,研究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计算和评估方法,确认评估程序,规范评估行为。同时,建立和规范森林资源专业或综合性的生产要素市场,坚持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将商品林基地使用权与活立木资产推向市场运营,保障生产主体的合法利益。建立和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和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和牵动作用,实行林、工、商、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和各种经济共同体,成为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4參考文献
  
  [1] 姚金铃,金舒敏.公主岭市林业产业现况分析及对策[J].吉林农业,2009(10):24.
  [2] 付艳忠.东阳市林业产业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吉林蔬菜,2009(5):68-69.
  [3] 胡祥林,楼文星,王方朝,等.英吉沙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施肥建议[J].林业规划调查,2009,34(5):97-100.
  [4] 赵斌.册亨县林业产业发展对策刍议[J].贵州林业科技,2009,37(3):14-17,40.
其他文献
摘要总结了张杂谷3号在北票市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谷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张杂谷3号;适时播种;田间管理;辽宁北票  中图分类号S515.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5-0046-01    张杂谷3号是利用光温敏两系法选育出的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该品种生育期125d,株高112.4cm
摘要利用海带中富含碘、钙的特点,开发了一种以海带粉、高筋面粉、枧水为原料制作的高碘海带煮面。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配方为:高筋面粉50%,海带粉2%,枧水0.6%,水30%。同时对海带煮面生产工艺中关键步骤糊化处理的水煮时间与热蒸时间进行研究,发现水煮2min、热蒸6min的产品外观及适口性最佳。产品营养分析表明,该海带煮面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尤其碘的含量高,能满足人们日常饮食中对碘的需
摘要总结了春季茶园管理技术,包括早施催芽肥、浅耕松土、适时偏早开园、及时进行茶树修剪、谨防“倒春寒”发生、制茶前的准备、春茶采后管理等内容,以期为茶叶高产优质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茶园;春季;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102-01    茶树是叶用作物,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以其幼嫩叶芽为收获目的,芽叶越多产量越高。春茶产量一般占全
摘要阐述了景宁县山林纠纷的现状,分析了山林纠纷的特点,并提出了解决山林纠纷的对策。  关键词山林纠纷;现状;特点;对策;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28-02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9个重点林区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景宁县的工农业生产尤其是
摘要总结了优质双低油菜稻田免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大田整地、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推动油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双低油菜;稻田免耕移栽;品种选择;适时移栽;肥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65.4.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79-01    黄冈是湖北省油菜主要产区之一,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8.7万
摘要介绍了冬闲桑园套种芥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闲桑园;芥菜;套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132-01    桐庐县桑园面积逾2 133.33hm2,主要地区在农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该地区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要阐述了吉林省玉米宽窄行密植机械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前准备、机械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玉米;宽窄行密植;播前准备;机械播种;田间管理;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513.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67-02    玉米宽窄行密植机械栽培技术试验表明,宽窄行种植可培肥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及生
摘要水稻“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178.20kg/hm2、五氧化二磷51.90kg/hm2和氧化钾149.40kg/hm2的产量最高,达7 791.67kg/hm2,经济效益也最高,达12 868.27元/hm2。  关键词水稻;“3414”试验;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S14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55-01   
摘要从症状识别及防治措施两方面介绍了发生在李树上的李疮痂病、李褐腐病、李袋果病、李细菌性穿孔病、李红点病等果实病害,以期为果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李树果实病害;症状识别;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2.3;S436.621.1 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205-01    危害李树果实的病害主要有李疮痂病、李褐腐病、李袋果病、李细菌性穿孔病、李红点病等[1]。现
摘要 总结武陵山区魔芋防病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种芋消毒、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方面内容,强调应坚持科学布局、合理栽培,以促进魔芋高产、高效栽培,可為农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魔芋;防病;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67-01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