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争议--国外报纸言论版评述

来源 :中国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884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各地报纸纷纷开办了言论版.因此,对国外报纸言论版的借鉴,也就成了报纸言论编辑比较关心的问题.rn言论版是世界报纸的普遍形式rn其实,除了英、美主流大报有着颇具影响的言论版,连美国的都市报、“小报”,如(Daily News)(New York Post),都有着模样相同的言论版,就是我们邻近的东方国家的报纸,也有着差不多相同模样的言论版,如新加坡的(The Straits Times)、泰国的(The Nation)(Bangkok Post)、斯里兰卡的(The Island).由此可以推断,汇集着社论、读者来信与专栏文章等多种言论的言论版,实际上可能已经无分主流与非主流、大报与小报、东方与西方,而成为当今国际报纸的普遍规范和制度.
其他文献
期刊
作为专业财经媒体,《日本经济新闻》除了像其他报纸一样将记者采集到的各种信息用于报纸,还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使自己成为一个将经济信息变成商
《华尔街日报》的社论是我们长久以来引以为荣的传统。早在1902年,查尔斯·道就开辟了“回顾与前瞻”专栏。如今,该栏目仍在《华尔街日报》《亚洲华尔街日报》和《华尔街日
在今天的开放环境与信息全球流动的条件下,要想有效应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多元化,要想努力保持并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增强传媒运用能力和
一种深入的思考,在中国传媒主阵地中蔓延.在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要议题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要求,被胡锦涛总书记定义为“高度重视和切实做
当前很多报纸尤其党报都比较重视评论.然而经常读评论,总感到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对艺术性要求重视不够.有的作品思想内容不错,但不大讲究表现手法,不讲究修辞,读起来干巴
正面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新闻界在贯彻正面宣传方针中也取得很大成绩.但在新时期,正面报道遇到新挑战,似乎成了新的“难点”.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视野开
从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发端至今,我国的报业集团已达40家。通过发展集约化经营,许多报业集团卓有成效地整合了资产、财务、广告、发行、印务、物业、物资等资源,同时,对新
人生紧要处的故事,一辈子也忘不了。 1981年初春的一个蒙蒙雨日,我正守望在广西边防前线一处炮兵阵地的哨位上,仔细分辨着远处群山与乌云的分界线。突然,副连长钻出了伪装网,
这篇文章看上去只是一个省的新闻摄影状况调查报告,但所涉及的问题带有普遍意义。希望无论是在地市报还是在中央级报纸工作的同行,特别是新闻摄影工作者,读了此文,都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