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光伏复合墙体冬季主被动热利用模式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qccqc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伏复合墙体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应用形式之一,凭借其特殊的构造体系,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性能.基于沈阳地区实验装置的监测数据,研究光伏复合墙体冬季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实测和模拟,量化了主被动两种热利用方式的供热量和供热效率.冬季太阳直射条件下,南墙光伏组件的温度可达到45~55℃,空气间层温度可达到35~45℃.在被动模式下,光伏复合墙体内的空气与室内空气自然循环,适用于空气间层温度高于30℃工况,基于对比实验装置,发现相对于未使用光伏复合墙体的B建筑,应用光伏复合墙体内循环模式的A建筑可节约36%采暖能耗,模拟发现在立冬日的供热效率为14%.在主动模式下,光伏复合墙体与新风机结合,新风机启停受控于空气间层温度,启动温度为30℃,停止温度为28℃,实际应用于沈阳某办公建筑,光伏复合墙体面积为8.64m2.实测结果表明11月、2月和3月光伏复合墙体的新风机每日工作时间平均为5h,供热效率约为22%,供热量为17.8 MJ,单位面积日均供热量为2.1 MJ/(m2·d).
其他文献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家庭供冷、供暖和生活热水需求特点,建立了一套户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调研形成了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用能模型,构建住宅建筑模型,进一步用TRNSYS软件搭建系统仿真模型,模拟系统全年运行并得到相应数据.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全年运行的太阳能集热效率在40%左右,系统能效比为4.45,系统不保证率为0.9%,佐证系统的可行性;对系统全年能耗进行分类分析,与传统系统进行对比,成本差额动态回收期为11.0a,年运行费用节省621.8元,年碳排放减少621.2 kg,验证了系统的经济性与环保性;
使用FLUENT软件建立了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三维数值传热模型,基于正交试验极差法,分析了入口温度、埋深、内管径、岩土热导率、地温梯度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这五项因素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显著性依次为:埋深、地温梯度、入口温度、岩土热导率、内管径;其次基于平均能源成本法建立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平均能源成本随埋深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选定参数条件下,2500 m埋深的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既要考虑室外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也要适应不同建筑冷负荷变化.通过研究典型城市室外气候条件对建筑冷负荷、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蒸发冷却空调制冷量的影响,提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冷源选型、空调设备二次空气选用等设计要点.对比分析得到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制冷量并非随建筑冷负荷呈规律性变化,需考虑峰值负荷时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供冷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深入研究典型城市室外空气状态点的分布情况,提出不同工程应根据建筑冷负荷设置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建议干热气候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设计应充分利用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