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教学方法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ru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以情感为主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把语文生活化,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通过阅读、想象故事情节,把语文引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文不再是死板的教学,而是转变成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活动,给小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可以自由发挥,通过平时的阅读学习可以提高孩子的词汇量,加强对句子的理解,这样孩子们在写作中就可以合理的运用,鼓励孩子在课下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孩子们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语文的妙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教学方法
  引言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新改革,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语文,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语文文字的学科。小学正是语文的启蒙阶段,以后的工作学习,无一不是依靠语文,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语文的学习首先是激发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只有孩子们乐于学习那么孩子们的语文知识才会不断的提高。除了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之外还要抓住学习的重点。对于语文这两个重要环节。阅读与写作时相辅相成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更多参考资源,写出优秀的文章又可以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丰富学生视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写作对小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写作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营造灵活多变,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一种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小学生参与意识,这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孩子们愿意去学习,乐于去学习。语文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往往单一的课堂形式会让孩子们感到厌倦,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模式。如:课堂上的分角色阅读课文、小表演、情景对话、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当孩子们对语文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变成学习的主人,便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培养阅读能力
  注重孩子们的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声朗读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后能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印象,使学生的日常的表达中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灵活,内容具体、清楚等。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词汇量和语文材料,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拓宽阅读材料和内容,指导阅读。要想教会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学生们精读。指导学生认识文章中每一个字的意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象文章的画面、情景,思考文章的独特之处,之后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学生通过认识,理解,感受,思考,总结达到对文章的掌握。当理解了文章内容,体会了感情,领悟了作者表情达意,学会了阅读的能力才会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除了学习课本的知识外,学生们可以运用这种阅读的方式进行课外延伸。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阅读书籍,经常开展阅读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就像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阅读与写作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阅读可以丰富词汇、积累优美语句,为写作奠定基础,反之,写作对阅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该让学生阅读的时候做好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汇、语句、段落。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记录笔记,摘抄优美的短句,之后把所读到的,看到的,理解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训练写作能力
  善于观察,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门户,是学生运用感官在生活中获取的材料,因此,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良好观察力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面,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把总结的材料运用到写作中。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首先是观察事物的部分,通过部分的观察写成片断。其次,观察事物场景,通过感受到的情景加上部分的片段写成短文。最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大量书写文,让学生每周写3篇小短文,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通过大量的书写之后,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普遍都有明显的提高。
  多积累,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告诉学生要善于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重点积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加上自己的体会,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语段叙述出来。当语言材料积累的多了,写作时才能文思敏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总之,语文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学生可以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堂教学绝不单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只要我们明确语文课的教育目标,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抓住阅读与写作的重要环节,结合上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就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达到提高小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l]彭高宏.高职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16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洪江市两所高中的高三学生进行高等教育需求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该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对高等教育需求 的总体程度较高,且受到学生所在的高中水平、父母的期望水平、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少数民族相对较多的湖南省洪江市两所高中为研究
摘 要:小学数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数学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小学数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吃力,所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模式,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高效,进而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相关探讨,以期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媒介日益丰富,传统阅读已经逐渐被广泛阅读理念所取代。本文将广泛阅读和高中英语教学结合,阐述了广泛阅读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提出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学习;广泛阅读  阅读能力是英语高考的重点,学生的英语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当前传统教学
高中历史习题练习及考试中几乎离不开对历史材料的分析题,它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题型,它不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训练,使学生在跨入考场时能稳重、熟练、准确地应对这类型的考题,我们该怎样进行训练呢?   一、掌握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和“古为今用”,它简
摘 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才的认定是以能力大小来实现的,其中创新能力是必备的一项。初中的作文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创”,学生会在大脑中产生很多新鲜、特殊的想法,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初中阶段,作
摘 要: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也是对学生一生影响最大的教育阶段。因此,在小学教育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对如何提高小学教育质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完善小学教育体系,实现小学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制度;现代化  小学是学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