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CD147基因对人甲状腺髓样癌TT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沉默CD147基因对人甲状腺髓样癌TT细胞ANXA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2蛋白表达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首先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CD147、ANXA2、MMP-2、TIMP-2等蛋白在T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筛选出能有效沉默TT细胞CD147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和最佳时间点;在最佳时间点,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NXA2、MMP-2、TIMP-2等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CD147基因沉默后TT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147基因被沉默后各实验组TT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的改变;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沉默CD147基因对TT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CD147、ANXA2、MMP-2、TIMP-2等蛋白在TF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筛选出2条能够在72 h时有效沉默TT细胞CD147基因表达的siRNA序列;MMP-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也同时下降;而ANXA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TIMP-2 mRNA相对表达量无变化,但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沉默CD147基因后TT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Go/G1期细胞明显增加,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但各实验组凋亡细胞的比例没有变化;沉默TT细胞CD147基因后,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中,各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RNAi技术,2条CD147 siRNA可以有效的沉默TT细胞CD147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同时下调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对TIMP-2 mRNA无明显影响,但是导致了TIMP-2蛋白表达下降,对ANXA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沉默CD147基因可以抑制TT细胞的生长,改变其细胞周期,但是对TT细胞的凋亡、迁移和侵袭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腹膜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其起源进行探讨.方法 按照WHO 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34例曾诊断为“腹膜假黏液瘤”的病例重新分类,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分析低级别和高级别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特异性AT序列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囊内乳头状癌(ICPC)的概念于1983年由Carter等[1]首先提出,被认为是导管内乳头状癌( IPC )的亚型。 Hill 和Yeh[2]研究显示,ICPC肿瘤周缘完全缺乏或仅见少量肌上皮细胞,不同于导管内乳头状癌,提出了包被性乳头状癌(EPC)的概念。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3]引用了EPC的定义,将其列为单独病种。我们回顾性分析32例EP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
期刊
目的 利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 siRNA下调骨肉瘤细胞中PTTG1的表达,研究其表达下调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株骨肉瘤细胞(MG-63、SaOS-2和U2OS)和1株成骨细胞hFOB1.19中PTTG1蛋白的表达.用对照和PTTG1 siRNA转染骨肉瘤U2OS细胞,采用Western blot
病理诊断的重要性通过几个关键环节得以不断提升,最近的环节就是“个性化医学”对病理诊断和病理学家的挑战,病理学既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又在不断引进新的技术.2013年9月5至8日第八届国际病理学会亚太地区学术大会在韩国釜山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病理学,开启个性化医学 (pathology,opening the personalized medicine) "。
期刊
近年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演进不仅与肿瘤细胞本身发生原癌基因激活、肿瘤抑制基因灭活或丢失、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功能紊乱等有关,也与肿瘤间质密切相关。肿瘤间质包括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内皮细胞及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等)和细胞外基质( ECM )。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共同构成肿瘤的微环境。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 CAF )是肿瘤
期刊
肝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为(3 ~4)/10万,以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多见,男女的发病比例为1∶9[1].组织学上,肝腺瘤是由分化好的肝细胞组成,肿瘤细胞排列成单板状,有时可呈双板,肿瘤实质内见“裸动脉”供血,不具有汇管区结构.大约2/3的肝腺瘤为单发性病变,当病变大于10个时称肝腺瘤病[2].临床表现为肝内占位,常见并发症为破裂出血,偶尔可进展为肝细胞肝癌。
期刊
患者男,73岁.因乏力、盗汗、体重减轻伴反复发热2个月余于2012年1月入院.曾做腹部CT示:脾脏肿大,多发低密度灶,并后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纵隔、两侧腋窝见多发淋巴结影,以左侧为明显;入院后检查见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巨脾;临床初步诊断考虑恶性淋巴瘤。
期刊
目前认为氧化应激是诱发肿瘤等恶性疾病的重要起因.在有氧条件下,生物代谢反应会生成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X),包括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等,在机体内大量堆积可产生严重的生物效应甚至导致细胞死亡.Peroxiredoxin (Prdx)是新近发现的一类抗氧化蛋白超家族,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该蛋白家族的生化功能主要是通过硫氧还蛋白还原过氧化
期刊
胃的早期癌指的是癌瘤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一直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首选方法。 Kudo[1]创用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以代替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在此基础上,2005年Oyama等[2]将其发展为在内镜下将整块黏膜切除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
期刊
患者男,58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胀痛,加重2d,于2011年5月16日收入院.患者疼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绞痛,无放射、牵涉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伴恶心无呕吐,无寒战、发热.既往有输尿管结石,无外伤史、手术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右侧输尿管行程区压痛.上腹部CT平扫右肾下极约6 cm×7 em团块影,内见低密度区及斑点、条状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肾实质变薄,肾内见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