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特殊设计的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 (RGPCL) 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对89例 (102只眼) 来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就诊的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通过病史询问和裂隙灯检查法、角膜地形图、综合验光仪、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及A超和角膜厚度测量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的角膜形变选择不同材料和设计的角膜接触镜进行屈光矫正,并定期观察视力的稳定性和角膜改变。采用配对t检验对框架眼镜与RGPCL矫正视力,戴镜前与戴镜后的角膜曲率和角膜地形图各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有56例 (67只眼),其中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53只眼,光学性角膜切削术后4只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10只眼。病变区域角膜厚度<400μm,有些存在薄翳或斑翳,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局域性前突,角膜强主径线屈光力 (SK) 为47.56~ 69.72 D,角膜散光度数4.00~ 14.00 D,不规则形变明显,可见不同程度基质条纹样改变和Fleischer环。外伤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有31例 (31只眼),除有角膜损伤的瘢痕混浊,角膜内皮密度降低和多形变之外,尚有15只眼为无晶状体眼,另外存在不同程度的虹膜、瞳孔、玻璃体和视网膜的损伤。抗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例 (2只眼) 。另有1例 (2只眼) 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作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病变区大片斑翳,轻度薄化,多量新生血管侵入,角膜表面凹凸不平。上述102只眼裸眼视力均较低下,采用非球面、中心及周边多弧面、Rose K、Piggyback等特殊设计高透氧或超高透氧RGPCL配戴后,90%视力可提高至4.9或以上。随访发现RGPCL矫正视力基本保持稳定,尚有一些病例有一定提高。戴镜前患者散光度数、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分别为 (5.21±3.39) D、1.55±0.65、2.71±1.33,戴镜后分别为 (4.25±2.97) D、1.22±0.44、1.86±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89,2.645,2.255; P<0.05) 。戴镜后未见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明显改变。
结论采用特殊设计的RGPCL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或外伤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矫正视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角膜平坦化、规则化,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32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