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设计的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263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特殊设计的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 (RGPCL) 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89例 (102只眼) 来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就诊的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通过病史询问和裂隙灯检查法、角膜地形图、综合验光仪、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及A超和角膜厚度测量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的角膜形变选择不同材料和设计的角膜接触镜进行屈光矫正,并定期观察视力的稳定性和角膜改变。采用配对t检验对框架眼镜与RGPCL矫正视力,戴镜前与戴镜后的角膜曲率和角膜地形图各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有56例 (67只眼),其中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53只眼,光学性角膜切削术后4只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10只眼。病变区域角膜厚度<400μm,有些存在薄翳或斑翳,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局域性前突,角膜强主径线屈光力 (SK) 为47.56~ 69.72 D,角膜散光度数4.00~ 14.00 D,不规则形变明显,可见不同程度基质条纹样改变和Fleischer环。外伤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有31例 (31只眼),除有角膜损伤的瘢痕混浊,角膜内皮密度降低和多形变之外,尚有15只眼为无晶状体眼,另外存在不同程度的虹膜、瞳孔、玻璃体和视网膜的损伤。抗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例 (2只眼) 。另有1例 (2只眼) 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作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病变区大片斑翳,轻度薄化,多量新生血管侵入,角膜表面凹凸不平。上述102只眼裸眼视力均较低下,采用非球面、中心及周边多弧面、Rose K、Piggyback等特殊设计高透氧或超高透氧RGPCL配戴后,90%视力可提高至4.9或以上。随访发现RGPCL矫正视力基本保持稳定,尚有一些病例有一定提高。戴镜前患者散光度数、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分别为 (5.21±3.39) D、1.55±0.65、2.71±1.33,戴镜后分别为 (4.25±2.97) D、1.22±0.44、1.86±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89,2.645,2.255; P<0.05) 。戴镜后未见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明显改变。

结论

采用特殊设计的RGPCL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或外伤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矫正视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角膜平坦化、规则化,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327-333)

其他文献
期刊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 是视网膜内惟一连接脑部并将视网膜信息传递到脑部的神经元。因为缺乏特异性标记物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标记分类,目前主要通过形态学区分不同类型的RGC。形态学分类法不仅简便、易观察,还可以直接反映突触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RGC的生理特性。因此,研究其形态学特点是研究正常及病理状态下RGC改变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对RGC分型做一综述。 (中华眼科杂志,2013,4
目的探讨单纯泪腺肿瘤摘除术对眼表泪膜及泪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行泪腺肿瘤摘除术的泪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9例 (19只眼) 。观察分析其术前、术后3 d、1个月、6个月的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 (BUT) 、角膜荧光素染色、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测量下泪湖面积、SchirmerⅠ试验及SchirmerⅡ试验 (反射性泪液分泌)
期刊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可治性盲的首位病因,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婴幼儿白内障的手术成功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是成功的手术并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视功能恢复。由于手术年龄晚、无晶状体眼屈光状态未及时合理矫正、未进行科学的视功能训练,当前国内大量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术后仍处于盲或低视力状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系统规范的屈光状态矫正、弱视治疗及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先天性白内障低视力与盲的综合
目的总结5岁及以上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 (RB) 的临床发病特点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对2005年9月至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发病年龄≥5岁,且经临床诊断和 (或) 病理确诊为RB的92例 (107只眼) 患儿的发病特点、初诊症状、临床缓解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函数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法。结果 (1) 92例患儿的发病中位年龄为6.25岁
临床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是转化医学的桥梁,其结果常常作为制定临床诊疗指南的科学依据。目前我国虽已在开展眼科临床试验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但试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伦理性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重视眼科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管理是今后眼科临床试验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临床试验的设计应根据试验目的,遵循国际通用的伦理学准则和设计原则,重视随机化、盲法和对照设置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类疾病均由表观遗传学异常与基因改变共同引起。表观遗传学调节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RNA调控。表观遗传学已成为国际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其研究重点包括表观遗传学对全基因组水平上发育、衰老、再生及肿瘤发生的影响,以及表观遗传学与复杂疾病发病的关联。很多眼病的发生是多种环境因素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观遗传学机制介导环境因素对眼部多种基因的效应,以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