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档案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xuehai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留存下来的。建立家庭档案,既是人们在社会中从事某项工作的需要,也是家庭生活的需要,既是人们生理、安全的需要,也是人们社交、荣誉、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的家庭档案主要包括:一是中学和大学时的日语读书笔记45本。每本笔记都记有大量的日语和中文对照的单词、释义和语法。二是与同学聚会所形成的同学名录、会议纪要、会议文集、赠诗、赠画等材料。三是我工作期间参与编著的书籍两部,分别是《全国供电企业管理》、《沈阳电业局年鉴》。四是1980年至1996年向《沈阳电力报》、《电业职工报》投稿并刊登的文章。五是个人撰写的诗集一册,收藏诗篇114首。六是我参加沈阳电业书法作品比赛获奖作品和其他书法作品。七是家庭备忘录一册,主要记载家庭成员出生年月、读书时入队、入团时间、结婚日期、户号、居民身份证号等。八是本人考证编纂的丁家世袭家谱一册,主要记载太祖父至我儿孙辈的成员姓名、出生地、年谱等。九是我和老伴的病历、医疗手册、心电图、颈椎检测报告等。十是家庭水、电、煤气费等近两年的收据。十一是亲朋好友之间的来往书信。十二是家庭像簿,所收藏的主要是童年时代至现在的家庭及个人照片等。十三是本人及家庭荣获的各种荣誉证、奖牌、奖章等。除此之外,我还搞了剪报。剪报内容主要有党史、伟人轶事、政治、国际、科普、书法、漫画、饮食保健等32种40余册。
  家庭档案是搞好家庭文明建设、活跃家庭文化生活的见证,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我1946年毕业于鞍山工科职业学校,当时班级20多名同学,毕业后,同学们为了生计,各奔东西。在同学会盛行的今天,我们这些老同学非常想聚首一起,回忆往事,再叙友情。作为同学会的召集人,我从家庭档案中翻出了1946年拍摄的毕业照和毕业时的同学录,按图索骥,一个个查找,终于将同学们重聚在一起,召开了第一次同学会。47年未再谋面的老同学聚在一起,那欢声笑语、热泪纵横的场面,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欢庆之余,一位同学说: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将我们47年未见面的老同学聚到一起。一位同学喊道,是“小诸葛”(“小诸葛”是当时同学们送给我的雅号)。我告诉大家,不是我有能耐,而是我有档案,我展示出了当年所拍的毕业照和我们共同设计的辽宁省鞍山工科职业学校组成V字(象征胜利)图形封面的同学录,看到这熟悉的同学录,同学们回忆起当年的同窗生涯,不禁感慨万千,都纷纷索要这颇有纪念意义的同学录。我的家庭档案促成了同学会的召开,我的家庭档案又走进了我同学的家庭。记得有一次二儿媳出门给单位办事,使用的支票需填写身份证号码,因忘带身份证来电话问我。我立即查看家庭备忘录,马上告诉她的号码,使她顺利办事。再如,我女儿因住房搬迁,几经户口的转出转入,外孙子的出生年月9月误给改成了8月,为维护历史的真实,有利于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就找到派出所要求更改,但派出所不给改,理由是派出所没有错。我就回到家中从家庭档案中找出外孙子的出生证明,派出所的同志一看,二话没说马上给改过来了。家庭档案中的各种收据的作用也很大,它能维护家庭的经济效益。比如,我们因动迁曾在女儿家住了一年半,期间发生的煤气、水、电费的收据都由我老伴保存下来。我们搬新居后,其夫兄又因动迁住进原女儿家的房子,因他图用液化气便宜,就完全不用管道煤气。夫兄回迁后,夫姐又用该房,她不用液化气而改用管道煤气。在去买煤气时,煤气站已改用电脑收费。煤气站电脑没有她们一户的记录,不给办理购煤气,这时,我老伴拿出以前所保存的煤气费收据,才解决了问题,给输入了电脑。家庭档案给我们家庭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当儿孙相聚的时候,大家一起翻看家庭档案,满足了情感需要,促进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助互爱、关怀体贴,有助于家庭和睦,建立良好家风,为此我们家多次被市、区有关部门评为模范夫妻、五好家庭。
  我收集整理的资料用处也不小。比如收集的药方、土方,供给大家使用。我女儿生孩子用剪报中登载的药方下奶,立见成效。社区张书记用我收集的偏方给其母治高血压,很快缓解了病情。现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加强公民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我的档案、资料用处更大了。如对收集的科普、科技、气象、社区、菁菁校园、学习、书法、漫画、法律等,无偿供给社区科协和关心下一代协会使用,给寒、暑假的小学生读书角活动使用。
其他文献
摘 要: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标杆。他处于中国社会的变革之际,以空间广阔深邃的目光注视着中国及国民,从内心深处发出炽热而痛疾的呐喊。鲁迅的文学作品是一声孤单而激昂的号角,虽然对其的质疑声从未停止,但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是:他的作品唤醒我们的良知和怜悯,这种力量不会随时代的改变而消失。  关键词:鲁迅;理性批评;审问者;鲁迅精神  作者简介:李晓琴(1992.5-),汉族
女孩沈楠成绩平平,进入小学毕业班后,生活似乎变了样,和好朋友渐行渐远,大家都有了不愿说的秘密,“一辈子要在一起”的承诺慢慢随风而散,和妈妈的相处也不再那么轻松,“择校”的压力让一家人都喘不过气来。  读完这本书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感觉沈楠像是说出了我的心声。那段奋战小升初的生活,是那么煎熬,那么痛苦……  当时的我,每天都沉浸在无际的题海中,升学的高压重重地压在我的身上,讓我有些疲倦。为了更好地学
我爱恋世间的尘土  小小的麦芽  一支烟  和生我的村庄  我爱恋诗意的名字  颧骨高高 嘴唇薄薄的女人  一条茫远的道路  终生也不结束的流浪  我爱恋大苦大悲大痛大乐  我爱恋高天厚土山广水阔  我爱在太阳下踏浪  我爱在小日子的情怀里惆怅  这人间的第一场雪  覆盖无数的错误忧伤  我只好将我的灵魂千淘万洗  怕把一朵脱俗的花弄脏  云卷云舒 日落日出  狂欢的黎明 静谧的黄昏  我爱戀活着
主题感知·素养解读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代人说:“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段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旅行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暂时摆脱原有的生活,用发现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用一颗悲悯的心,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旅行不仅仅是到处走走停停,更是心灵深处的一次改变。  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有大美但是不去炫耀,自然默默地不说
摘 要:《儒林外史》中的凤鸣岐是作品探索士人生活道路、寻找“理想人物”的转折点。凤四老爹以“金刚不坏”的躯体为“道理”,伸张正义、反抗官府权威,与手无缚鸡之力的士人形成鲜明对照,具有强烈的象征和讽刺意味。这个以“只是我一时高兴”为行事原则的仗义之士,为如萧浩父子一类力求做“报国忠臣”、“名留青史”的武士提供了一条出路,也为“市井四奇人”的出现做了铺垫。在凤鸣岐身上,作者进行了不依附封建政权以维护社
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善于变换角度,会见到不同的景象。文章的“变脸”在于根据题意在视角上做到寻找与选择。首先是要寻找感觉和记忆,选取那些能激起写作冲动的材料。其次是选择角度,如果你对每个视角以及具体内容都掌握了,那么就可以从中选一个最适合的,反之选择的范围就极有限。  写母爱这类的文章已有许多人写过了。但下文作者却寻找与选择了母亲头发的视角来作描写与渲染,写出了新
48岁的伊恩·厄舍是澳大利亚堪培拉一名著名银行家,他拥有私人飞机、游艇和豪华别墅,享受着奢靡的生活。他曾经的老师皆以他为荣,并一直拿他来作为榜样教育学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8年,伊恩卖掉了一切,辞去了银行的要职,将自己变成一个彻底的无产者。  伊恩的这一惊人之举,令许多人大惑不解。伊恩解释道:在许多人眼里,我是一个成功人士。但对生活而言,其实我是一个失败者。我常常问自己,我究竟需要一种
最近我在重读一本书,名字叫《长日留痕》。二战结束后,英国的贵族系统彻底破灭,许多美国新贵购买了英国绅士们的庄园。在英国延续多年的“管家”这个职业,走到了生死关头。这个行业,正如电视剧《唐顿庄园》里讲的那样,信奉荣誉、职业、忠诚、尊严,像铆钉一样黏合着英国传统生活系统。但现在,他们不得不面临新的主人和新的规则,老规矩行不通了。这本书讲的,就是那些视传统如生命的人,在一个长日将尽的年月里的挣扎和思考。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JJS15024)成果。  摘 要:人物形象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文学作品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内容和方式需要通过人物来传达和表现,女性形象是表达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内蒙古新世纪小说;女性形象;民族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01
葱郁竹林、老旧的砖瓦城墙,充满东方的意境,宛如跨越时空的场景,随着夏日微风,与Lewis Hamilton相会,一切也仿佛静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