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实行的背景下,小学藏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面临着全方位的调整,更加重视藏文人文内涵的体现及交流价值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围绕新课改基本要求,结合自身对新课改的理解与实践,以小学藏文教学为研究焦点并从理念转变、革新教法、思维点拨、德育渗透、课堂评价五个方面探究新课改下小学藏文有效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藏文教学;有效策略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重视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并注重学生能力、品质与情感态度的综合提升。小学藏文是一门兼具人文内涵、交流价值的学科,在教学中理应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综合培育学生藏文能力、道德品质与思维观念,使学生通过藏文的习得、运用等体会藏区文化的魅力,在反思与实践中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并在教师指导与同伴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为此,小学藏文教师需深入领会新课改理念的内涵,把握新课改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树立发展观教育思想,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注重五育并举与全面提升,以此提升小学藏文教学实效性与育人作用。
1.转变教学理念,精准界定藏文教学属性
理念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行动。转变藏文教学理念是践行新课改要求的先决条件。新课改理念着重强调了语言人文价值与工具性辩证统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知识讲授与人文精神的彰显[1]。为此,小学藏文教师需深刻认识到藏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与思想性,将藏文视作藏区文化的依托、学生汲取知识信息的载体,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藏文拼读、发音、句式结构、语篇阅读、写作等基本知识与关键技能,还需要挖掘藏文背后的人文价值意蕴,将藏文的文化、民俗民风、民族精神等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透过藏文习得了解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理解藏文是藏区人们的智慧结晶与文化的集中体现,进而增强学生对藏文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传习藏文的内在动因。
2.革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改理念倡导“教”与“学”的有机交互,教师在藏文教学中不仅需要考虑“教什么”、“如何教”,还需要考虑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因此,建议教师面向学生需求、心理特征、兴趣特点等整合信息化、创新化藏文教法,通过教法革新体现以学为主的新课改理念,通过凸显学生在課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如问题引导式教学以问题作为学生思考、探究的“支架”,通过层层设问、分层提问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藏文教育;小组合作式教学是降低学生藏文学习难度的有效手段,在遵循“同组异质”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有交流的对象、表达的对象及合作的对象,不仅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还能够锻炼学生藏文表达与交流能力;微课教学是一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可将微课视频运用于各个藏文教学环节,如复习阶段的知识整合、课前预习指导等,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藏文教学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3.点拨学生思维,关注学生藏文学习体验
思维品质是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藏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语境选择藏文表达方式,可归纳类比藏文知识,能够辩证看待藏文习得过程,将对学生藏文水平的提升及思维品质的发展大有裨益[2]。为此,小学藏文教师需注重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点播,如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语篇分析及解读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汲取语篇内蕴含的藏文基本知识,如词汇、句式、语法等,将知识整理为体系后对语篇的内涵进行分析,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表达个性化见解、提出与教材及教师不同的观点等,教师则负责为学生创建更为自由、开放的任务完成空间,组织课堂秩序,可以使学生形成质疑问难思维,养成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4.渗透德育元素,发挥藏文学科育人作用
“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也是新课改对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藏文教师应善于将德育教育元素渗透至藏文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中。其一,挖掘藏文教材内的德育资源,如赞颂道德行为的课文、学习道德榜样的主题等,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可以保证德育教育与藏文教学对接;其二,在教学中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与信任,使学生感受到藏文内蕴含的人文精神及道德元素,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行为;其三,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友善的魅力与价值,进而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道德品质。
5.重视课堂评价,提升藏文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倡导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课堂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藏文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多元主体评价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产生弥补自身不足的驱动力[3]。同时,教师的课堂评价需以鼓励为主,总结学生表现,提出改进建议,认可学生进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重视与关爱,进而使学生认真学习藏文。
结束语
新课改下,小学藏文教学逐渐朝向全面化、高效化发展,不仅需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需要兼顾德育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指导与信息树立。为此,小学藏文教师需深入领会新课改的本质与思想精髓,了解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先进教学方式培育学生藏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藏文思维水平、提高学生藏文运用能力,并在藏文习得过程中感受其人文精神、文化意蕴、道德观念,以此发挥藏文的学科育人价值、保证藏文教学实效性,促进师生共成长。
参考文献
[1]拉毛.如何在小学藏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华少年,2019(22):110.
[2]仁青永宗.试论小学藏文教学如何让课堂活起来[J].读写算,2018(07):31.
[3]贡保草.小学藏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6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藏文教学;有效策略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重视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并注重学生能力、品质与情感态度的综合提升。小学藏文是一门兼具人文内涵、交流价值的学科,在教学中理应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综合培育学生藏文能力、道德品质与思维观念,使学生通过藏文的习得、运用等体会藏区文化的魅力,在反思与实践中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并在教师指导与同伴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为此,小学藏文教师需深入领会新课改理念的内涵,把握新课改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树立发展观教育思想,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注重五育并举与全面提升,以此提升小学藏文教学实效性与育人作用。
1.转变教学理念,精准界定藏文教学属性
理念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行动。转变藏文教学理念是践行新课改要求的先决条件。新课改理念着重强调了语言人文价值与工具性辩证统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知识讲授与人文精神的彰显[1]。为此,小学藏文教师需深刻认识到藏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与思想性,将藏文视作藏区文化的依托、学生汲取知识信息的载体,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藏文拼读、发音、句式结构、语篇阅读、写作等基本知识与关键技能,还需要挖掘藏文背后的人文价值意蕴,将藏文的文化、民俗民风、民族精神等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透过藏文习得了解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理解藏文是藏区人们的智慧结晶与文化的集中体现,进而增强学生对藏文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传习藏文的内在动因。
2.革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改理念倡导“教”与“学”的有机交互,教师在藏文教学中不仅需要考虑“教什么”、“如何教”,还需要考虑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因此,建议教师面向学生需求、心理特征、兴趣特点等整合信息化、创新化藏文教法,通过教法革新体现以学为主的新课改理念,通过凸显学生在課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如问题引导式教学以问题作为学生思考、探究的“支架”,通过层层设问、分层提问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藏文教育;小组合作式教学是降低学生藏文学习难度的有效手段,在遵循“同组异质”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有交流的对象、表达的对象及合作的对象,不仅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还能够锻炼学生藏文表达与交流能力;微课教学是一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可将微课视频运用于各个藏文教学环节,如复习阶段的知识整合、课前预习指导等,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藏文教学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3.点拨学生思维,关注学生藏文学习体验
思维品质是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藏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语境选择藏文表达方式,可归纳类比藏文知识,能够辩证看待藏文习得过程,将对学生藏文水平的提升及思维品质的发展大有裨益[2]。为此,小学藏文教师需注重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点播,如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语篇分析及解读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汲取语篇内蕴含的藏文基本知识,如词汇、句式、语法等,将知识整理为体系后对语篇的内涵进行分析,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表达个性化见解、提出与教材及教师不同的观点等,教师则负责为学生创建更为自由、开放的任务完成空间,组织课堂秩序,可以使学生形成质疑问难思维,养成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4.渗透德育元素,发挥藏文学科育人作用
“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也是新课改对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藏文教师应善于将德育教育元素渗透至藏文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中。其一,挖掘藏文教材内的德育资源,如赞颂道德行为的课文、学习道德榜样的主题等,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可以保证德育教育与藏文教学对接;其二,在教学中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与信任,使学生感受到藏文内蕴含的人文精神及道德元素,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行为;其三,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友善的魅力与价值,进而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道德品质。
5.重视课堂评价,提升藏文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倡导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课堂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藏文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多元主体评价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产生弥补自身不足的驱动力[3]。同时,教师的课堂评价需以鼓励为主,总结学生表现,提出改进建议,认可学生进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重视与关爱,进而使学生认真学习藏文。
结束语
新课改下,小学藏文教学逐渐朝向全面化、高效化发展,不仅需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需要兼顾德育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指导与信息树立。为此,小学藏文教师需深入领会新课改的本质与思想精髓,了解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先进教学方式培育学生藏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藏文思维水平、提高学生藏文运用能力,并在藏文习得过程中感受其人文精神、文化意蕴、道德观念,以此发挥藏文的学科育人价值、保证藏文教学实效性,促进师生共成长。
参考文献
[1]拉毛.如何在小学藏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华少年,2019(22):110.
[2]仁青永宗.试论小学藏文教学如何让课堂活起来[J].读写算,2018(07):31.
[3]贡保草.小学藏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