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不同于新加坡及欧美国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双语政策目的不同
新加坡、美国、加拿大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新加坡推行“英语第一、母语第二”的双语教育,其首要目的是建立统一的新加坡国家意识。美国的双语政策有过多次变化,但其主导政策还是偏向于把双语逐渐转向英语。总统罗斯福就敦促所有的移民使用英语。他说美国不能长久地维持不同的语言,维持不同的语言是不幸、是犯罪。如果移民5年以后仍掌握不了英语,就应该被遣送回老家。里根政府同样坚持强硬的同化论调,1981年里根在一次发言中说双语课程完全是错误的,是违背美国概念的。加拿大为了保证两种官方语言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法语,于1974年通过了“官方语言法”。1977年魁北克省议会又通过了《101法》(《法语宪章》),规定(魁北克省)所有学生小学和中学阶段都必须上法语学校,只有到学院(大学)阶段,学生才可以自由选择法语学校或英语学校。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政治目的远远小于经济目的,培养双语专业人才主要是为了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二、双语环境不同
双语教育的成败取决于社会对语言的态度。
美国和新加坡是移民国家,不同民族不断接触,给语言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双语环境。在新加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两种语言在社会上都能得到广泛使用。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官方语言,官方政策鼓励人们掌握双语。据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英语为母语的居民占全国人口的59.1%,法语居民占22.9%。双语居民总数有所增加,43.4%的法语居民(约300万)和9%的英语居民(约160万)为双语者。
欧洲语学校和卢森堡有更好的双语/多语环境。贝腾斯·比尔德斯摩把欧洲语学校的成功归因于课堂和课外的因素以及“迅速有效的关联”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能给予学生短期和长期的回报。短期的回报就是学生能在课外迅速地使用社会交往的主要语言和其他语言。长期的回报就是在欧洲各主要大城市为多语者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在这种教育体裁下,学校周围环境以及团体之外多语的特征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而且能促使他们用这些语言交流。如果师生双方都有双语的生溪背景,开展双语教学会顺利得多。
在我国中小学,外语只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来学习,基本上被限制在课堂内,课外无法使用。这样,学习者与这种语言结构的学习脱节,学习者的经验与该语言所表达的真实世界不能產生迅速的关联,从而无助于语言学习。而当一种语言不是积极遗、持续地被用来思维、说话、阅读、写作、交流或相互影响的话,语言学习很难进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但同样缺乏使用双语的场合与视会。
三、双语师资资源不同
双语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双语教育的效果。双语教育国家成功的经验证明,双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学历资质,有流利表达两种语言的能力,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甚至两国历史地理等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因为课堂上要持续地使用目的语,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才足以在任何时候都用目的语授课。1981年美国教育部对教师在双语教学中使用语言的情况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研究。根据该项调查,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孩子,如果要想不妨碍他们发展双语水平,教师可以使用母语的最大比率是全部教学语言的25%。研究清楚地表明,教师在双语课程中使用学生的母语越多,学生在学习方面就越差。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双语水平)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到英语和学进多少英语的关键之一。
新加坡和欧美有较丰富的双语师资资源。新加坡独立前被英国统治近140年,英语一直是行政、法律、商业等重要部门的工作语言,众多的英语学校和母语学校(特别是华语学校)也为双语教育奠定了基础。美国是移民大国,双语(英语和各族移民母语)教师都较容易获得。加拿大本身就是双语国家,双语居民达到460万人。卢森堡有更好的双语/多语环境。与新加坡及欧美相比,我国双语师资极为贫乏。国内毕业的专业人才外语综合能力总体上较差,外语口语水平高、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更是凤毛麟角。
四、教学对象不同
从世界范围来看,双语教学的对象有四类:①出生在双语家庭的儿童;② 少数民族或移民家庭的儿童;③以两种(或多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国家的儿童;④ 母语占绝对统治地位国家的儿童。美国主要属于第二类,加拿大、新加坡和卢森堡属予第三和第一类,我国属于第四类,也是进行双语教学难度最大的一种类型。美国、加拿大、卢森堡和新加坡有良好的双语环境和丰富的双语师资资源,双语教育多从小学抓起。双语教育的重点是中小学生,到了大学又采用主流单语教育。美国和新加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加拿大中学以后的教育又回到英语学校和法语学校。我国的情况和上述国家正相反,中小学生接受的是母语教学,外语只作为一门语言课,现在要求大学采取双语教学,用英语教授某些知识性课程,其难度较大。这与我国的语言环境、外语师资、考试制度等因素有关,我国大、中、小学生课外几乎没有机会使用英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普遍很差。据调查,目前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英文的能力也很成问题:速度慢,读不懂或不能按时看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影响老师的授课进度,进而影响课程的系统性教学任务。
一、双语政策目的不同
新加坡、美国、加拿大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新加坡推行“英语第一、母语第二”的双语教育,其首要目的是建立统一的新加坡国家意识。美国的双语政策有过多次变化,但其主导政策还是偏向于把双语逐渐转向英语。总统罗斯福就敦促所有的移民使用英语。他说美国不能长久地维持不同的语言,维持不同的语言是不幸、是犯罪。如果移民5年以后仍掌握不了英语,就应该被遣送回老家。里根政府同样坚持强硬的同化论调,1981年里根在一次发言中说双语课程完全是错误的,是违背美国概念的。加拿大为了保证两种官方语言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法语,于1974年通过了“官方语言法”。1977年魁北克省议会又通过了《101法》(《法语宪章》),规定(魁北克省)所有学生小学和中学阶段都必须上法语学校,只有到学院(大学)阶段,学生才可以自由选择法语学校或英语学校。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政治目的远远小于经济目的,培养双语专业人才主要是为了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二、双语环境不同
双语教育的成败取决于社会对语言的态度。
美国和新加坡是移民国家,不同民族不断接触,给语言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双语环境。在新加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两种语言在社会上都能得到广泛使用。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官方语言,官方政策鼓励人们掌握双语。据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英语为母语的居民占全国人口的59.1%,法语居民占22.9%。双语居民总数有所增加,43.4%的法语居民(约300万)和9%的英语居民(约160万)为双语者。
欧洲语学校和卢森堡有更好的双语/多语环境。贝腾斯·比尔德斯摩把欧洲语学校的成功归因于课堂和课外的因素以及“迅速有效的关联”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能给予学生短期和长期的回报。短期的回报就是学生能在课外迅速地使用社会交往的主要语言和其他语言。长期的回报就是在欧洲各主要大城市为多语者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在这种教育体裁下,学校周围环境以及团体之外多语的特征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而且能促使他们用这些语言交流。如果师生双方都有双语的生溪背景,开展双语教学会顺利得多。
在我国中小学,外语只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来学习,基本上被限制在课堂内,课外无法使用。这样,学习者与这种语言结构的学习脱节,学习者的经验与该语言所表达的真实世界不能產生迅速的关联,从而无助于语言学习。而当一种语言不是积极遗、持续地被用来思维、说话、阅读、写作、交流或相互影响的话,语言学习很难进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但同样缺乏使用双语的场合与视会。
三、双语师资资源不同
双语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双语教育的效果。双语教育国家成功的经验证明,双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学历资质,有流利表达两种语言的能力,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甚至两国历史地理等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因为课堂上要持续地使用目的语,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才足以在任何时候都用目的语授课。1981年美国教育部对教师在双语教学中使用语言的情况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研究。根据该项调查,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孩子,如果要想不妨碍他们发展双语水平,教师可以使用母语的最大比率是全部教学语言的25%。研究清楚地表明,教师在双语课程中使用学生的母语越多,学生在学习方面就越差。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双语水平)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到英语和学进多少英语的关键之一。
新加坡和欧美有较丰富的双语师资资源。新加坡独立前被英国统治近140年,英语一直是行政、法律、商业等重要部门的工作语言,众多的英语学校和母语学校(特别是华语学校)也为双语教育奠定了基础。美国是移民大国,双语(英语和各族移民母语)教师都较容易获得。加拿大本身就是双语国家,双语居民达到460万人。卢森堡有更好的双语/多语环境。与新加坡及欧美相比,我国双语师资极为贫乏。国内毕业的专业人才外语综合能力总体上较差,外语口语水平高、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更是凤毛麟角。
四、教学对象不同
从世界范围来看,双语教学的对象有四类:①出生在双语家庭的儿童;② 少数民族或移民家庭的儿童;③以两种(或多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国家的儿童;④ 母语占绝对统治地位国家的儿童。美国主要属于第二类,加拿大、新加坡和卢森堡属予第三和第一类,我国属于第四类,也是进行双语教学难度最大的一种类型。美国、加拿大、卢森堡和新加坡有良好的双语环境和丰富的双语师资资源,双语教育多从小学抓起。双语教育的重点是中小学生,到了大学又采用主流单语教育。美国和新加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加拿大中学以后的教育又回到英语学校和法语学校。我国的情况和上述国家正相反,中小学生接受的是母语教学,外语只作为一门语言课,现在要求大学采取双语教学,用英语教授某些知识性课程,其难度较大。这与我国的语言环境、外语师资、考试制度等因素有关,我国大、中、小学生课外几乎没有机会使用英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普遍很差。据调查,目前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英文的能力也很成问题:速度慢,读不懂或不能按时看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影响老师的授课进度,进而影响课程的系统性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