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握好设问的时机
1.解决教学重难点时,可以设问
设问内容如果能凝练成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精髓,则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在小学后滚翻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在做出向后蹬腿用力的动作时,不会提臀,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后滚翻,这时教师可凝练出问题:“大家想一下,躺在床上,怎样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裤子?”有这种生活经历的学生马上就能做出用力向上蹬腿的动作。
2.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设计意图,为达到设计意图,教师可采取设问的方式
如,在小学立定跳远教学中,在开始部分,学生体验练习各种跳跃动作,教师设计让学生分别体验用竹竿跳和蛙跳动作跳过相同的距离,并记住分别用了几步,再比较2种跳法动作有什么不同,直观理解屈膝深蹲和大幅摆臂可以跳得更远。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思考和分析能力较弱,单一的提问,只能实现部分或较少的设计意图。这时,如果将提问的内容浓缩,形成问题串,效果会不一样。问题串可以这样分述,问题1:“大家比较一下,蛙跳和竹竿跳动作哪种跳的步数少?”多数学生回答:“蛙跳”。问题2:“思考一下,蛙跳的步数比竹竿跳少,说明什么?”学生马上回答:“蛙跳跳得远”。问题3:教师随后又问:“蛙跳和竹竿跳动作有什么不同?”因为学生刚刚亲身体验过,很容易就找到蛙跳对比竹竿跳有屈膝深蹲和大幅摆臂的特征,知道了怎样才能跳得更远。这样以问题串的形式成功贯彻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
二、讲究设问的艺术
设问的方式直接影响设问的效果,设问时要讲艺术、有技巧,注意设问的时间节点、语言表述的方法、针对适合的群体等问题。
1.一个好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提出,效果会不同
设问的最佳节点一般选在某一技能或环节进行到一定程度,并需要改进或提升时。如,篮球行进间高手投篮教学中,教师示范完整动作后,提出问题:“大家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看第1、第2和第3步动作有什么不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一大、二小、三高跳”的脚步特点。如果将这个提问放在多数学生通过学练基本掌握动作后,设问的时间节点就恰当,学生在后续的练习中会有意识地做出脚步大小的动作。如果将这个设问放在刚刚学习的初期,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3步动作的连贯性上,无暇顾及3个脚步的不同,设问就失去意义。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教师的提问,分散了注意力,总是考虑上步的大小,影響了基本动作的掌握,设问则起到了反作用。
2.问题的设置要讲究技巧,突出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必要时用肢体语言作辅助
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在学生自主体验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再次示范动作前,提出问题“大家注意观察,教师在起跳时起跳腿有什么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在1个连续技术动作中捕捉到起跳腿屈膝弯曲和用力蹬地的瞬间动作特点。如果教师设问时语言节奏均匀,没有轻重缓急,学生容易忽略问题中“观察”这个重点词语,也不会聚焦“起跳腿的动作”,设问效果不佳。反之,教师在表述问题时,拖长“观察”一词的发音,并加重语调,在说到“起跳腿”时用手反复拍打起跳腿,引起学生注意,会提升设问的效果。
3.体育课讲究精讲多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问的多,练习时间就少,在设问时要对有问题的群体提问,尽量控制和减少整体提问的次数,不要因为提问而耽误了没有问题的学生的练习时间。女生出现的问题,不要提问男生;学困生出现的问题,不要提问学优生;个别小组出现的问题,不要提问其他组。只有在有必要时才整体提问,做到有的放矢、精确无误,达到既解决教学问题,又不浪费练习时间的目的。
——蔡建刚(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开发区小学,264400);杜永刚(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第二中学,264400)整理
1.解决教学重难点时,可以设问
设问内容如果能凝练成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精髓,则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在小学后滚翻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在做出向后蹬腿用力的动作时,不会提臀,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后滚翻,这时教师可凝练出问题:“大家想一下,躺在床上,怎样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裤子?”有这种生活经历的学生马上就能做出用力向上蹬腿的动作。
2.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设计意图,为达到设计意图,教师可采取设问的方式
如,在小学立定跳远教学中,在开始部分,学生体验练习各种跳跃动作,教师设计让学生分别体验用竹竿跳和蛙跳动作跳过相同的距离,并记住分别用了几步,再比较2种跳法动作有什么不同,直观理解屈膝深蹲和大幅摆臂可以跳得更远。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思考和分析能力较弱,单一的提问,只能实现部分或较少的设计意图。这时,如果将提问的内容浓缩,形成问题串,效果会不一样。问题串可以这样分述,问题1:“大家比较一下,蛙跳和竹竿跳动作哪种跳的步数少?”多数学生回答:“蛙跳”。问题2:“思考一下,蛙跳的步数比竹竿跳少,说明什么?”学生马上回答:“蛙跳跳得远”。问题3:教师随后又问:“蛙跳和竹竿跳动作有什么不同?”因为学生刚刚亲身体验过,很容易就找到蛙跳对比竹竿跳有屈膝深蹲和大幅摆臂的特征,知道了怎样才能跳得更远。这样以问题串的形式成功贯彻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
二、讲究设问的艺术
设问的方式直接影响设问的效果,设问时要讲艺术、有技巧,注意设问的时间节点、语言表述的方法、针对适合的群体等问题。
1.一个好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提出,效果会不同
设问的最佳节点一般选在某一技能或环节进行到一定程度,并需要改进或提升时。如,篮球行进间高手投篮教学中,教师示范完整动作后,提出问题:“大家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看第1、第2和第3步动作有什么不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一大、二小、三高跳”的脚步特点。如果将这个提问放在多数学生通过学练基本掌握动作后,设问的时间节点就恰当,学生在后续的练习中会有意识地做出脚步大小的动作。如果将这个设问放在刚刚学习的初期,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3步动作的连贯性上,无暇顾及3个脚步的不同,设问就失去意义。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教师的提问,分散了注意力,总是考虑上步的大小,影響了基本动作的掌握,设问则起到了反作用。
2.问题的设置要讲究技巧,突出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必要时用肢体语言作辅助
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在学生自主体验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再次示范动作前,提出问题“大家注意观察,教师在起跳时起跳腿有什么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在1个连续技术动作中捕捉到起跳腿屈膝弯曲和用力蹬地的瞬间动作特点。如果教师设问时语言节奏均匀,没有轻重缓急,学生容易忽略问题中“观察”这个重点词语,也不会聚焦“起跳腿的动作”,设问效果不佳。反之,教师在表述问题时,拖长“观察”一词的发音,并加重语调,在说到“起跳腿”时用手反复拍打起跳腿,引起学生注意,会提升设问的效果。
3.体育课讲究精讲多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问的多,练习时间就少,在设问时要对有问题的群体提问,尽量控制和减少整体提问的次数,不要因为提问而耽误了没有问题的学生的练习时间。女生出现的问题,不要提问男生;学困生出现的问题,不要提问学优生;个别小组出现的问题,不要提问其他组。只有在有必要时才整体提问,做到有的放矢、精确无误,达到既解决教学问题,又不浪费练习时间的目的。
——蔡建刚(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开发区小学,264400);杜永刚(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第二中学,2644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