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与改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任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对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制约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效果,因此,只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够保证整合实践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并详细的分析了实践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存在问题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0-02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当前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研究正在全面的进行中,研究过程中首先需要明晰两者的概念,才能够在实践之中更为准确把握实践的重点。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于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检索、优化和挖掘等的技术,而课程教学则包括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对于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整体规划过程。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就是利用当前各种形式的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完成课程资源的整合,同时强调学生学习的继承性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在保持其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完成其他学习要素的交叉和融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和谐应用和对学习的高效促进。总之,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就是通过两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发展,更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没有深层次的理解,从而造成了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两者整个实践的效果。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两者整合的内涵,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单的理解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对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缺乏全面的理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没有理论参考,对于整合实践也无所适从。也有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中引入了各种多媒体设施和资源,但是忽视了教学的目的,颠倒了教学目的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次地位,从而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也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和整合实践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课程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促进工具之一,而不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因此摆正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主次关系,并把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层面恰当的在课程整合中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整合实践被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计算机技术的图形模拟、快速计算可以帮助教师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速度,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依然扮演着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学习内容较为繁杂,知识点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为高中生创造新型的学习氛围,拓展课外学习空间,利用学生的自主学能力自我构建学习体系,加强对于课程的理解。当前部分教师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间单纯的理解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是一种对于整合实践理解不全面的表现。
  3.忽视了其他教学资源的应用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不应当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应用,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教学要求,但是依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利用先进的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新颖的学习环境,而传统的教学资源依然有用武之地,例如黑板、教具、粉笔等教具在教学中依然不可取代。在一些整合实践中,由于过度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而采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了传统教具的作用,反而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
  三、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发展对策
  1.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因素,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成败的最大影响者,虽然我国的教学方式正在不断革新,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无可取代。因此应当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要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可以通过讲座或者报告的形式,提高教师的整合实践内涵的认识;再者要加强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工具能力的培养,例如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等;最后还要辅助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让教师在实践中理解教学的实质,并通过实践教学积累经验,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2.处理好信息技术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当代教育教学开展整合实践的重要工具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不应当传统教学设备的作用,在某些知识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媒体反而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整合实践中,要协调信息技术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发挥两者各自的优点,共同为课程教学服务,提高教学环境的舒适度,提高教学效率。
  3.明确信息技术和课程的关系
  在整合实践中,课程是实践的主体,信息技术是围绕着课程进行开展,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不能以牺牲教学目的为代价。因此教师应当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应该服务于课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并优化其教学环境,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和学习知识,最终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真正结合,革新教学方式。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ooCs、翻转课堂、微课等对当代教育教学必然又会引起新一轮的革新与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普及,同时也促进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向着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时代要求、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深层次的转变和提升。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提高两者整合实践至关重要,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革新课程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春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情报科学,2010,28(6).
  [2]张小菊,余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J].社科纵横,2007,22(1).
  [3]李秀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2011(16).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克氏原螯虾雌虾性腺的形态,大小,颜色,分析了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对产卵周期加以确定,并分析了卵巢发育的影响因子。针对生产中克氏原螯虾出现青壳和红壳现象进行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河蟹,其学名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养殖规模较大的淡水养殖品种。中华绒螯蟹肉质丰美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现代教育的一项标志,同时多媒体技术的采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效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22-01  一、多媒体教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就数学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开动脑筋,训练数学逻辑思维的机会和平台,是一种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教学形式,对建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论文将从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措施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和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性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性学习中 对策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校的数学教学也逐步转型与调整,数学文化的引入,使这门自然学科教学迎来了新的教育内容。本文通过论述数学文化素养的广泛作用价值,阐述了数学专业大学生提高数学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以便进一步提升大学数学的综合教育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数学文化 文化素养 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25-02  高
【摘要】学习数学的根本方法是基于现有公式概念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学习,而进行这种创造学习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反思性学习是适应新课改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地反思进行再创造的学习,学生数学反思能力薄弱是目前高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对学生增强数学反思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进行简单的陈述。  【关键词】数学学习 反思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
【摘要】重视幼儿个体差异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之一,本文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的一些案例,描述了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在认知发展水平、个体已有经验、学习方式出现的差异表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幼儿数学 操作法 个体差异  【教改项目】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教法课程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SJGLX488。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