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各大学校的美育教育工作引起了教师、家长们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在中学的音乐教学当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宗旨便是如何培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水平。本文基于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阐述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现状中的所存问题及解决措施,希望能为中学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主体
音乐鉴赏可谓是音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所在。音乐鉴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而言,起到了其他教学科目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不断改革创新传统的教育手段,寻找到更为科学有效的新型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便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希望借此文内容能为中学音乐教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阐述
(一)校方领导不看重音乐科目,觉得可有可无
大部分的中学都还沿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永远与办学质量直接挂钩。所以,在这种传统而死板思想的影响之下,所有高考科目中不包含的科目内容都会受到冷落。中学的音乐课在多数情况下成为了一项可有可无的内容,除了在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时会进行准备以外,形同虚设。每周的音乐课程都经常会被语数外等科目占用,学生之前学习到的音乐知识根本无法连贯的记住。而总所周知,如果希望学好音乐内容,必须依靠不断的练习以及实践运用,如果课时很少,那么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根本无从得到保障。
(二)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内容没有积极性、能动性,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课程并不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科目范围以内,而平日里学生的学习任务又非常繁重,所以很少有学生愿意将自己所剩无几的时间、精力再投注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上。每名学生都拥有家长或自己设定出的明确升学目标,于是他们便会有选择的去学习那些对升学有帮助的科目,音乐自然显得不太重要了。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中学生都认为音乐课程不重要,升学考试不考,学了也成不了专家,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不如不上。
(三)师资队伍的能力有所欠缺,跟不上时代需求
在正常的师资待遇方面,如若中学音乐教师希望获得与其他科目教师共同的薪资待遇,便必须花费更多的课时与精力。除此之外,音乐教师相比于其他基础科目的教师而言,也缺乏进修深造、考评职称的机会。这样一来,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便被大大降低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抱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政府对于音乐方面的进修深造机会较少,所以也无法创新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案,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一直死板而陈旧。
二、培养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有效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以往对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水平而忽略了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在教学模式上做出改变与创新,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们对于音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促使音乐课程变成鉴赏课程,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例如说,当前的中学生都是90后~00后,大多对于流行歌曲比较喜爱,所以,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契机,在每堂课的最后十分钟,播放他们喜爱且内容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给大家听。当听完这首歌曲以后,课堂提问:“这首歌曲是由谁演唱的?想表达出什么思想呢?你为什么喜欢这首歌?”然后,将这首歌曲和教材当中的经典名曲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们更为理解经典名曲的内涵所在。长此以往,学生们便可以在这种雅与俗;优与劣的对比之中,感悟到美的认知。除此之外,在注重音乐课程教学实践的同时,还应当利用各种多样性的渠道,让学生们尽情感悟美、发现美。可以采用看、听、读、写、念、画、看、评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音乐特色的立体化教学,如此一来,既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们对于音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他们学习音乐的能动性,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言,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利用各种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营造出良好的音乐鉴赏氛围
一般来说,营造音乐鉴赏氛围教师需要完成以下三项内容:其一,教师需要依照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精心安排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将音乐基础知识的重点、核心思想、音乐作品风格、音乐知识内容等完全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当中,促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有亮点,以此来促发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其二,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场景,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的认知能力与感悟能力。在每节课上课以前,学生便可以跟随者美妙的歌声进入课堂,伴随着这些优美的旋律,本身便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良好的音乐氛围,逐渐便可以培养出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其三,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多元化的现代手段,来激发学生们对于音乐内容学习的兴趣。例如PPT、Flash或图片等,都可以增加音乐教学的信息资源,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美的构成,而在中学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也是当下新课标背景下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美、认知美、展现美以及創造美的综合鉴赏能力。而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主体地位,将学生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前提。唯有如此,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音乐鉴赏教育也会发挥它应有的光与热。
参考文献:
[1]任安莉.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2]董艳.音乐欣赏,美寓教学——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3(08).
[3]郭颖.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体会——浅谈中学音乐鉴赏课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1).
(作者单位:贵州省关岭县关索街道办事处关索中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主体
音乐鉴赏可谓是音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所在。音乐鉴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而言,起到了其他教学科目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不断改革创新传统的教育手段,寻找到更为科学有效的新型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便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希望借此文内容能为中学音乐教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阐述
(一)校方领导不看重音乐科目,觉得可有可无
大部分的中学都还沿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永远与办学质量直接挂钩。所以,在这种传统而死板思想的影响之下,所有高考科目中不包含的科目内容都会受到冷落。中学的音乐课在多数情况下成为了一项可有可无的内容,除了在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时会进行准备以外,形同虚设。每周的音乐课程都经常会被语数外等科目占用,学生之前学习到的音乐知识根本无法连贯的记住。而总所周知,如果希望学好音乐内容,必须依靠不断的练习以及实践运用,如果课时很少,那么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根本无从得到保障。
(二)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内容没有积极性、能动性,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课程并不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科目范围以内,而平日里学生的学习任务又非常繁重,所以很少有学生愿意将自己所剩无几的时间、精力再投注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上。每名学生都拥有家长或自己设定出的明确升学目标,于是他们便会有选择的去学习那些对升学有帮助的科目,音乐自然显得不太重要了。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中学生都认为音乐课程不重要,升学考试不考,学了也成不了专家,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不如不上。
(三)师资队伍的能力有所欠缺,跟不上时代需求
在正常的师资待遇方面,如若中学音乐教师希望获得与其他科目教师共同的薪资待遇,便必须花费更多的课时与精力。除此之外,音乐教师相比于其他基础科目的教师而言,也缺乏进修深造、考评职称的机会。这样一来,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便被大大降低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抱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政府对于音乐方面的进修深造机会较少,所以也无法创新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案,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一直死板而陈旧。
二、培养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有效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以往对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水平而忽略了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在教学模式上做出改变与创新,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们对于音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促使音乐课程变成鉴赏课程,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例如说,当前的中学生都是90后~00后,大多对于流行歌曲比较喜爱,所以,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契机,在每堂课的最后十分钟,播放他们喜爱且内容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给大家听。当听完这首歌曲以后,课堂提问:“这首歌曲是由谁演唱的?想表达出什么思想呢?你为什么喜欢这首歌?”然后,将这首歌曲和教材当中的经典名曲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们更为理解经典名曲的内涵所在。长此以往,学生们便可以在这种雅与俗;优与劣的对比之中,感悟到美的认知。除此之外,在注重音乐课程教学实践的同时,还应当利用各种多样性的渠道,让学生们尽情感悟美、发现美。可以采用看、听、读、写、念、画、看、评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音乐特色的立体化教学,如此一来,既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们对于音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他们学习音乐的能动性,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言,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利用各种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营造出良好的音乐鉴赏氛围
一般来说,营造音乐鉴赏氛围教师需要完成以下三项内容:其一,教师需要依照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精心安排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将音乐基础知识的重点、核心思想、音乐作品风格、音乐知识内容等完全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当中,促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有亮点,以此来促发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其二,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场景,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的认知能力与感悟能力。在每节课上课以前,学生便可以跟随者美妙的歌声进入课堂,伴随着这些优美的旋律,本身便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良好的音乐氛围,逐渐便可以培养出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其三,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多元化的现代手段,来激发学生们对于音乐内容学习的兴趣。例如PPT、Flash或图片等,都可以增加音乐教学的信息资源,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美的构成,而在中学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也是当下新课标背景下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美、认知美、展现美以及創造美的综合鉴赏能力。而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主体地位,将学生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前提。唯有如此,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音乐鉴赏教育也会发挥它应有的光与热。
参考文献:
[1]任安莉.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2]董艳.音乐欣赏,美寓教学——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3(08).
[3]郭颖.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体会——浅谈中学音乐鉴赏课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1).
(作者单位:贵州省关岭县关索街道办事处关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