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巴拉克生命倒计时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也许到了人生最危急的时刻。政治上,他在2012年6月2日被判终身监禁,宣判之时刚过84岁生日不久。健康上,据埃及国家电视台网站6月6日发布的消息,正式入狱的穆巴拉克“病情已经恶化”,生命垂危。而他的政治对手们觉得还不够,非要对他重新审判。
  审判前的监禁日子
  穆巴拉克是埃及前执政党民族民主党主席,1981年10月当选第四任总统,在埃及掌权30年。2011年2月,迫于国内发生的政治动荡,他辞去总统职务,将权力移交给军方。很快,他遭到拘禁,并在2011年8月3日到首都开罗受审。
  判决前,穆巴拉克一直住在国际医疗中心。那是埃及的军方医院,被认为是埃及乃至中东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水平最高的军医院。埃及《祖国报》女记者马达库尔曾探访这所医院,从其透露的细节也可以看出,埃及军方在生活方面对穆巴拉克还是尽力照顾的,这并不奇怪,在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里,从主席坦塔维到其他主要成员,都是穆巴拉克一手提拔的。国际医疗中心2004年10月4日竣工,也是穆巴拉克亲自主持的揭幕式。
  住院后,穆巴拉克住在条件最好的5楼,它由两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面积都不小于250平方米,包括数间房屋、卫生间和会客厅等。此外,还有附属的5间屋子,用来接待探视者住宿或休息。穆巴拉克的会客厅装备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包括先进的会议视频装置。住处甚至还配有一个游泳池,里面有水疗按摩设备,穆巴拉克可以坐在柔软的转椅上,尽情享受。
  照顾穆巴拉克的是一个医疗小组,医生水平千里挑一,还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护士小组,每8个小时倒一次班,时刻不离穆巴拉克。 医生、护士都不允许带手机接近穆巴拉克。
  在国际医疗中心,穆巴拉克每天阅读《消息报》、《金字塔报》,收看埃及电视第一频道,有时还会收看总部设在阿联酋迪拜的阿拉伯电视台。每次看到阿拉伯革命的最新消息,他总是在嘴里唠叨一句:“美国是阿拉伯革命的推动者。”有时,他还会就这话向身边的护士或安全人员解释,仿佛讲课一样。他时常向工作人员询问埃及的情况,了解军队是不是控制住了局势,警察还在街头吗,甚至还问人们“是否真的讨厌我?”他也在关注埃及的选举情况,并认为沙菲克“可以当选”。最让他惊讶的是不久前穆斯林兄弟会上台,大选前,他曾经预测穆兄会“不可能在议会得到80个议席”,结果,穆兄会得到了235席。去年埃及发生焚烧基督教堂、造成多人死亡的暴力事件,穆巴拉克知道后勃然大怒,责问“警察是干什么吃的?内政部去哪儿了?如果是阿德利,三分钟就摆平了!”阿德利是穆巴拉克执政时期的内政部长,2012年6月2日和他一起被判终身监禁。
  穆巴拉克的妻子苏姗基本上没有受到牵连,没有被软禁,她总是隔三差五地来到国际医疗中心陪伴丈夫。刚被软禁时,穆巴拉克心情糟透了,苏姗几乎天天陪着他。两人一起聊天、看电视,晚上苏姗会住在同一层的另一个单元。她每次离开后,总是神色凄然。因为怕孤单,她不敢住在家里,通常是住在弟弟穆尼尔那里。有一天很晚的时候,穆巴拉克的儿子阿拉带着妻儿来看望他,穆巴拉克感到十分欣慰,临了提出能不能让孙子欧姆尔在那里过一夜。儿媳不同意,认为不安全。穆巴拉克黯然神伤。苏姗看在眼里,便力劝儿媳让孙子留下,最终,欧姆尔陪爷爷过了一夜。这一夜是穆巴拉克最高兴的一夜,兴奋得直到凌晨4点还没有入睡。平时,他通常10点就睡觉了。
  苏姗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发生过冲突。有一次,她正和穆巴拉克聊天,听到门口一个护士跟同事说话的声音大了些。心情抑郁的苏姗很不高兴地说:“小声点,如果你再起高腔,我就扭断你的脖子。”护士本能地辩解了几句,苏姗二话没说,打了护士一个耳光。护士尖叫起来,附近的卫兵闻声赶来,一位军官了解情况后,叹了口气对苏姗说:“别动肝火了,请冷静一些。您忘了,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
  不过,穆巴拉克与医疗中心的人关系很融洽。直到审判前,那里的人还肯定地说:“穆巴拉克还会回来!”获悉穆巴拉克被关进监狱后,一位负责打扫穆巴拉克房间卫生的员工说:“他要换洗的衣服还在这里呢。他到了监狱没有衣服换,那可怎么办?”
  监狱内的挣扎
  2012年6月2日上午10时,穆巴拉克在埃及警察学院报告厅接受审判,那里被用作临时法庭。他被人用担架抬进法庭,戴着墨镜,穿着浅棕色夹克衫,审判过程中一言不发。审判台一侧放着高约1米、多达6万页的卷宗。主审法官里法特“仿佛与穆巴拉克有仇”,介绍案情时指责穆巴拉克统治时期是“埃及最黑暗的时代”,同时对推翻穆巴拉克的“革命”大加赞赏。他宣布,判处穆巴拉克和前内政部长阿德利终身监禁,原因是他们没有阻止导致示威者丧生的暴力行动。穆巴拉克的两个儿子及6名前高级警官则被判无罪。
  判决后,直升机把穆巴拉克送往位于开罗城南的托拉监狱,也称珍珠监狱。《今日埃及人报》报道称,穆巴拉克被送往监狱后,在直升机上不愿下来,甚至大哭,闹着要离开。在僵持了两个半小时后,才被说服下了飞机。6月6日出版的埃及《祖国报》则说,这个报道不准确,文章援引埃及内政部陪同穆巴拉克下飞机的官员的话说:“穆巴拉克只是感到惊讶,说事先并没有任何人告诉他要到这里,他还以为返回了原来的住地国际医疗中心呢。略感不满后,他还是接受了现实,不过他问:‘这里的条件怎么样?’”
  监狱的条件当然不怎么样。报道称,穆巴拉克进入珍珠监狱时,健康状况很差,甚至戴上了氧气面罩。正式入狱时,他拍了入狱照,分配了囚犯编号和蓝色囚服。消息人士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穆巴拉克目前正由5名医生、1名特护病房专业医师和3名护士照料,在这里,他明显“心情抑郁”。有报道称,穆巴拉克不信任任何和他说话的人,还向监狱官哭诉,对他的判决是不公正的,他没有下达命令去屠杀埃及“革命者”。不过,也有报道说,穆巴拉克在“闹情绪”,不想住在监狱,而想回到国际医疗中心。
  6月5日,穆巴拉克夫人苏姗和两个儿媳到监狱探望他,苏姗见到丈夫伤心落泪,穆巴拉克也百感交加,血压猛增,突发心脏病,被送进监狱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急救。在那里,穆巴拉克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埃及《消息报》6月6日报道,穆巴拉克的情况“很糟糕”,已经昏厥多次,有6次上了人工呼吸机。穆巴拉克的夫人正式提出要迅速将他转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穆巴拉克的医疗小组也持同样的态度,建议将他送回国际医疗中心或其它军队医院,并要求将在同一监狱因内幕交易候审的穆巴拉克之子贾迈勒调到其旁边的牢房,以方便看护。穆巴拉克的律师表示,托拉监狱医院没有医疗能力,把穆巴拉克关在那里是“企图在监狱内杀害他”,并要求监狱方面48小时内把穆巴拉克转出去。不过,这一切目前还没有下文。
  目前,对穆巴拉克的审判结果埃及国内争议很大。过渡政府总统詹祖里拒绝发表评论,埃及媒体评论说,詹祖里的低调是“聪明之举”,让过渡政府免于卷入政治和派系斗争中。埃及军方没有表态,但分析称,它至少不希望审判结果带来更大的动荡。目前比较激进的是穆斯林兄弟会,他们策划大游行,抗议对穆巴拉克的审判结果,认为过轻,要求重审。中东媒体分析认为,对穆巴拉克的这个判决说得上是平衡各方态度的“折衷结果”,可谓用心良苦。非要把穆巴拉克像萨达姆那样处理掉,也未必得人心。
其他文献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与香港道风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心将联合举办一九九四年暑期宗教与文化高级研讨班。旨在推动国内宗教学研究,提高学术界对于宗教文化研究这一人文学科前沿领域的认识,为从事此专业研究教学的中青年学者提供一学习、研讨、交流的机会。研讨班将聘请国内外有关知名学者: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唐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何光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副研究员)、张志刚(北京大学哲
这天,一群长着翅膀的妖怪从城市上空浩浩荡荡地飞过。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再不赶快穿过迷宫,那座最后的城市就会沦为废墟。叫乌达的男孩拼命地划着船,他必须全力以赴。  小船上的灯盏摇摇晃晃,随着船身微弱的起伏“咯吱”作响。进入迷宫的时候,小乌达屏息敛气地凝望着前方的黑暗。那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已经恭候多时。黑暗中时不时有绿光流窜,它们像幽幽的鬼火一般忽然划过远处的暗幕,然后迅速黯淡下去,转瞬即逝。  紧接
这本名为《灵魂像风》的书,是一个负载着异文化背景的书写者,对西藏这块神秘的高原极地传统生活方式的一次认真的记述。它以一种近似于人类学家田野考察报告式的科学态度,辅以文学家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瑰丽中逸出神秘、大气磅礴里不乏细腻体悟的藏民生活图景。  它的作者马丽华八十年代曾以诗集《我的太阳》和散文集《追你到高原》而显示了她在西部诗歌中的独特面貌。这位在内地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汉族女子,初到西藏,难免
《碧山词研究》,很可以见出批评家的功夫。虽然,在吴则虞笺注《花外集》(附《王沂孙事迹考略》)、黃贤俊作《王碧山四考》、叶嘉莹著《碧山词析论》之后,留给批评家的题目,已经不多。  对批评家来说,碧山词研究,似乎是个难题——王沂孙姓氏不见于史乘,诗文尽佚,生卒年无考;偏偏他的交游,能够让人知道的,也只是词社中和他一起唱和的几个人。在这里,排比史料、考订史实的功夫,已经不大用得上。批评家面对的,几乎只有
我的家乡安徽郎溪县管李子叫“嘉庆子”,但从没有人说明为什么这样叫,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以为不过是邑人土语,所以也只是跟着糊涂叫。直到今日翻读唐人韦述《两京新记》,在东都“嘉庆坊”条下有这样的文字:“有李树,其实甘鲜,为京都之美,故称嘉庆李。今人但言嘉庆子,盖称谓既熟,不加李亦可记也。”(此书早已亡佚,赖有学者不辞辛劳,辑残卷、校失误,此条即从《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二五中辑出。)方知其源于唐代洛阳士
接受东汉“皇统屡绝,权归女主”,“终于陵夷大运,沦亡神宝”的历史教训,三国的政治家对于女性介入政治抱有特别的警惕,但是就在这样一个时代,女性却未见得如坊间所传全然没有作为,她们也自有一种特别的影响力。在“三国妇女儿童与文学”的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就一起分享了魏武帝曹操夫人卞氏的故事。  卞氏的家乡在今天的山东临沂,她原来的职业是倡,《说文解字》说“倡”即“乐也”,就是说她是一名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艺
生存之特点,即在躁动不息。  我想到了苏童,那个困惑与尴尬的苏童。妻妾成群的历史在苏童的故事中成为一种不同形式的而又真实存在于现实中的“性”嫉妒、“性”争夺。在四房姨太太的生死抗争中,陈佐仟老爷的三太太梅珊“含羞投井”、四太太颂莲精神失常;这场局外人看似梦魇的拼杀悲剧把读者与笔者带回到越来越远的真实——第二年春天,陈佐仟老爷娶了五太太文竹,这个严酷的尾声预示了人类又一场超常性的生存追逐。  从美学
二○○八年一月,广东南岭森林遭受冰灾重创。四月,来自台湾地区的著名歌手林生祥、罗思容在广州、北京等地以“每日·种树”为主题开展系列演唱之旅,用歌声赞助南岭的种树计划。《读书》编辑部借此机会邀请部分音乐界、文化界人士,就林生祥创作与演唱活动的特色与意义展开了活跃的讨论。  林生祥:  我所理解的目前美浓的状况是,大家在各自的领域做自己该做的工作。“交工”时代的作品,对我来讲,真的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事情
以色列民族诗人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一会儿就要回答。不过,我还是先来说说数字问题。我以为只有三个诗人配得上民族诗人的称号。为数不多。试想希伯来语言的诗歌有三千年的传统,留名的诗人数以百计,“三”实在是个很小的数目。原因就在民族诗人是同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家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个立国的现代进程却是犹太人历史长河里很小的一段。但是对犹太人来说,这个进程却举足轻重,因而参与其间的诗人都深刻地印在了人的脑海
“华夏诗词丛书”共出了十种:前八种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两种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丛书由封面设计家曹辛之设计封面,由书法家、诗人黄苗子题签,装帧、纸质、印刷均属上乘。已出版的计有:马冰山的《冰山草》、黄施民的《南窗诗钞》、李汝伦的《紫玉箫集》、黄雨的《听车楼集》、荒芜的《麻花堂集》、刘征的《霁月集》、张作斌的《逝水集》、胡希明的《三流诗集》、梁鉴江的《青琅集》、黄苗子的《牛油集》。从作品可以看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