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的人才培养需要,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实现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能力型的重大转变。但目前独立学院(三本院校)还没有走出“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理论不重实践,重继承不重创新,重一致不重差异”的传统格局。
【关键词】独立学院;考试;管理
【中图号】G648【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088-01
独立学院具有自主招生,自主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应该走出一条培养学生走自己的路,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师资队伍全面发展,改進学风、教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创新教育;更好为社会服务的民办独立高校之路。
1独立学院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考试作为检验教与学的情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常规手段,各高校无不认真对待。但从现代教育形势和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反思,目前独立学院传统的考试模式仍存在不少弊端,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试内容中记忆分所占比例大,考题答案唯一。考试内容过于重视书本知识、记忆能力和共性知识的考核,综合性、应用性试题偏少,忽视对学生知识运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评分标准化,使学生无法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形成了线性思维的习惯,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和训练。考试形式单一。独立学院采用最多的闭卷考试,命题、评分往往偏重于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难以体现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考试成了书本知识的再现,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加强考试管理,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改革独立学院的考试制度
2.1创造良好的考试改革环境树立科学的现代考试观,为考试改革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传统的考试观念是从“知识”本身出发的,即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现代考试观念是从“人”本身出发的,它着重强调的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更加强调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独立学院应树立科学的现代考试观,改革应试教育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考试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激励作用,以推进教学改革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让考试为育人服务”的宗旨,使考试在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为考试改革提供科学的课程环境。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当今社会知识创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考试改革的实施奠定基础。
2.2端正考试目的,明确考试功能应该明确独立学院课程考试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和应变能力,考试的终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和后天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从这三个目的出发,明确考试应该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检测评价功能。通过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实效,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诊断反馈功能。通过考试帮助教师和学生分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进步程度和存在的问题,获得如何调整和改进其后续教学活动的信息。三是激励导向功能。通过考试鞭策、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和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敢闯、敢干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3创新考试管理机制,把制度做得更细致、更现实、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完善考试制度。要推进考试改革,就必须建立完善和科学的考试制度,对考试的拟卷、考卷印制、考试实施、考场管理、考后管理、考试质量分析、考试资料存档等环节进行规范,保证考试的严肃性、科学性和考试管理的规范化,同时也为考试改革提供标尺和准绳。建立考试改革管理机制。为保持考试改革的连续性、持续性,并将考试改革成果固化进课程教学当中,独立学院应建立推行考试改革的一系列机制和措施:给以充分的自主权,系(部)可根据课程自身的性质、特点和需求,自主确定考试改革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组织各种范围的考试改革研讨会,推广考试改革的成功经验,相互切磋、交流、借鉴;建立考试改革立项激励机制,以立项来进一步深化和推动考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3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
3.1考试内容改革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能够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情况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试卷中应尽量避免过分侧重于知识机械记忆,发挥考试的“塑造”功能,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3.2命题手段改革命题是实施考试的关键性环节,命题质量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才的考试效度。应加大试题库建设力度,促进科学命题,实施考教分离,提高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3.3加强实践性环节考核的管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对于含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选取最适合的考核方法,不仅要进行理论考试,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考核实践环节,并有严格的实践环节考核标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利用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4丰富考核方式打破现行单一的考试模式,从深入、确切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设立不同的考试形式。改变目前独立学院中闭卷考试一统到底的局面,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检查评价的要求,灵活运用开卷、半开半闭卷、闭卷、口试、操作、演示、辩论、论文、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多种考试方法和形式。而且考试结果的评定也不能只局限于一次性期末考试形式,还应该考虑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和平时学习的态度、创新能力等诸多因素。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的培养。
【关键词】独立学院;考试;管理
【中图号】G648【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088-01
独立学院具有自主招生,自主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应该走出一条培养学生走自己的路,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师资队伍全面发展,改進学风、教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创新教育;更好为社会服务的民办独立高校之路。
1独立学院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考试作为检验教与学的情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常规手段,各高校无不认真对待。但从现代教育形势和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反思,目前独立学院传统的考试模式仍存在不少弊端,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试内容中记忆分所占比例大,考题答案唯一。考试内容过于重视书本知识、记忆能力和共性知识的考核,综合性、应用性试题偏少,忽视对学生知识运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评分标准化,使学生无法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形成了线性思维的习惯,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和训练。考试形式单一。独立学院采用最多的闭卷考试,命题、评分往往偏重于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难以体现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考试成了书本知识的再现,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加强考试管理,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改革独立学院的考试制度
2.1创造良好的考试改革环境树立科学的现代考试观,为考试改革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传统的考试观念是从“知识”本身出发的,即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现代考试观念是从“人”本身出发的,它着重强调的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更加强调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独立学院应树立科学的现代考试观,改革应试教育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考试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激励作用,以推进教学改革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让考试为育人服务”的宗旨,使考试在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为考试改革提供科学的课程环境。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当今社会知识创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考试改革的实施奠定基础。
2.2端正考试目的,明确考试功能应该明确独立学院课程考试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和应变能力,考试的终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和后天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从这三个目的出发,明确考试应该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检测评价功能。通过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实效,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诊断反馈功能。通过考试帮助教师和学生分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进步程度和存在的问题,获得如何调整和改进其后续教学活动的信息。三是激励导向功能。通过考试鞭策、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和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敢闯、敢干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3创新考试管理机制,把制度做得更细致、更现实、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完善考试制度。要推进考试改革,就必须建立完善和科学的考试制度,对考试的拟卷、考卷印制、考试实施、考场管理、考后管理、考试质量分析、考试资料存档等环节进行规范,保证考试的严肃性、科学性和考试管理的规范化,同时也为考试改革提供标尺和准绳。建立考试改革管理机制。为保持考试改革的连续性、持续性,并将考试改革成果固化进课程教学当中,独立学院应建立推行考试改革的一系列机制和措施:给以充分的自主权,系(部)可根据课程自身的性质、特点和需求,自主确定考试改革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组织各种范围的考试改革研讨会,推广考试改革的成功经验,相互切磋、交流、借鉴;建立考试改革立项激励机制,以立项来进一步深化和推动考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3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
3.1考试内容改革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能够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情况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试卷中应尽量避免过分侧重于知识机械记忆,发挥考试的“塑造”功能,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3.2命题手段改革命题是实施考试的关键性环节,命题质量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才的考试效度。应加大试题库建设力度,促进科学命题,实施考教分离,提高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3.3加强实践性环节考核的管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对于含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选取最适合的考核方法,不仅要进行理论考试,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考核实践环节,并有严格的实践环节考核标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利用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4丰富考核方式打破现行单一的考试模式,从深入、确切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设立不同的考试形式。改变目前独立学院中闭卷考试一统到底的局面,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检查评价的要求,灵活运用开卷、半开半闭卷、闭卷、口试、操作、演示、辩论、论文、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多种考试方法和形式。而且考试结果的评定也不能只局限于一次性期末考试形式,还应该考虑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和平时学习的态度、创新能力等诸多因素。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