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柑桔黄龙病的困难,在于它的病原无法人工培养。因此,长期以来对黄龙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黄梢和叶片斑驳症状。在柑桔园管理不良,缺乏营养或其它病虫混合为害时,便难依据症状作出正确的诊断。这是造成对黄龙病认识上种种混淆的主要原因。70年代应用电镜观察到黄龙病病原(BLO)之后,电镜便成为诊断黄龙病的重要手段。但因病原在病树体内的浓度较低,分布又不均匀,致电镜的检出率偏低。80年代,应用兔丝子将黄龙病BLO转到长春花上增殖、提纯,作为抗原,制备了多抗和单抗的血清,由于多抗血清的效价很低和单抗血清的专化性太狭,均难用于诊断。最近,在病原DNA序列测定的基础上,合成了引物P1及P2,并在引物P1及P2之间合成另一段DNA片段P3作为探针。使PCR(多聚酶链式反应)及Southern杂交技术可能用于黄龙病的诊断。研究结果证明PCR技术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大优点,能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病原;而Q-PCR(竞争性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方法则能测定病原在不同样品中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