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Prader-Willi综合征常见远期并发症表现形式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rader-Willi综合征(PWS)属于基因病,系因印迹基因缺陷而引发的多系统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不一,以下丘脑功能障碍相关表现多见,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PWS临床症状不同,远期存在多系统受累.临床医师若能及早发现患儿的异常体征并结合基因检测将有助于疾病的及时确诊,进而积极给予临床干预及家庭护理,可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因PWS患儿存在多方面问题,表现出的体征并非完全一致,期待未来研发针对不同患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参与人体钙、磷的调节以及骨代谢.近年来,维生素D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在女性生殖健康方面.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诸多不良妊娠结局,并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在妊娠妇女中,维生素D缺乏亦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及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妊娠期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预防子痫前期,并有望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病情.维生素D与多种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在调节女性生殖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胃癌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胃癌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口腔是人体消化道的起点,同时也是人体主要的微生物菌库之一,而口腔微生物与胃肠道疾病存在紧密联系.近年来,关于口腔微生物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增多.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随着胃癌的发生发展出现显著改变,其中幽门螺杆菌已被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除幽门螺杆菌外,口腔内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其他细菌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也有密切联系.因此,深入研究口腔微
横纹肌溶解(RM)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常因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在横纹肌细胞破坏过程中,过量的肌红蛋白等有毒成分的释放可导致急性肾损伤.RM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肾脏血管收缩、肾小管管型的形成及肌红蛋白的直接毒性作用,还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共同作用.RM的治疗以药物及肾脏替代治疗为主,其中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模式.目前,RM行肾脏替代的治疗模式及治疗时机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未来可针对标准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索.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指多因素导致的体内过多脂肪堆积和(或)分布异常,严重危害机体健康,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营养不良是饥荒暴露导致的最终结果之一,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能与成年期肥胖相关,目前的主要相关学说包括胎儿起源学说、节俭基因和表型假说等.通过饥荒暴露环境探讨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期肥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寻找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期肥胖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将为肥胖的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