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为了适应第二次创业的需要,深圳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这一次调整,既要借鉴香港产业结构演进中的经验教训,又要加强与香港产业结构的连接和互补。为此,要对深圳和香港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者的特点、异同和差距,从中引发对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一、深圳、香港三次产业结构的时差分析 三次产业结构可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角度来考察。香港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见表1),就其发展轨迹来说,与深圳有很多相似之处。表1显示,第一产业日趋衰微,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60年的4.1%下降到1990年的0.3%。这一趋势与深圳80年代的情况大体一致。第二产业在60~70年代经历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这正是深圳80年代后期所发生的轨迹。从80年代开始,香港三次产业进入结构转型期。第二产业所占比率逐渐下降,由1970年的37.1%下降到1990年的25.0%,下降了32.6%。这一段轨迹深圳尚未发生,但迟早一定要发生。香港第三产业在工业化开始之时就占据首位,与深圳80年代初的情况一样。这实际上反映了贸易在这两个城市中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的“后厂”。香港的第三产业超大规模地成长,1990年更达到74.7%的高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