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念馆的同志请周恩来题词,周恩来诚恳地说:“今天我就不题了,这个任务我带回去,我要写经验和教训寄给你们。”
1961年9月18日下午,周恩来来到南昌,破例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他过去一直不肯参观宣传他业绩的这座纪念馆,这次是应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的请求而来的。杨尚奎的请求很恳切:“希望总理抽点时间参观纪念馆。对南昌起义一些重要史实作些解答。”周恩来微笑着答应了,他说:“好吧!那就去看看吧,一面给你们提供点帮助,一面我也好总结点经验教训。”
周恩来缓步登上纪念馆台阶,经过会议大厅时,杨尚奎间:“总理,你在这里开过会吧!”
周恩来点点头说:“开过,有些重要会议是在这里开的。”停了一会儿。他又说:“7月27日,在这里成立了前委,决定南昌起义,是对的。本来应该早动手,但被陈独秀耽误了。在汪精卫准备叛变时,我们当时已经有一个军、两个师和武汉警卫团,以当时的力量作骨干,再加上湖南、湖北的工农武装和武汉的工人纠察队,组织5万到7万军队是可能的,有这些条件不去运用,很可惜。到了7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反共了,再不动手,连剩下的武装力量也保不住,时机是相当紧迫的。所以,在这里开会时,对于要立即起义,是几乎一致的意见。”
会议大厅旁边的一套客房,是参谋团的办公室。参谋团当时是前委领导下的军事指挥机关。周恩来将参谋团成员的名字一一告诉了询问的同志,还说:“参谋团主任不是我。是伯承同志。开始,参谋团没有人任参谋长,我就指定刘伯承同志做。起初他谦虚不肯答应,后来我说,一定要你做,他才担任这个职务。”停顿了一会儿,他又说:“伯承同志在南昌起义中是立了功的,他一贯周到细致,作战指挥很有办法。”
周恩来对贺龙和叶挺两个指挥部的房屋模型很感兴趣。他说:“贺龙当时领导了一个军,是起义军中的‘大户’,他性格豪爽,斗争坚决,什么敌人也不怕……”停了一下,他又指着叶挺的指挥部说:“北伐时,叶挺的独立团是能够战斗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部队中起作用,从广东一直到武汉,所向无敌。他的指挥部设在一所学校里,校名叫心远,校长叫熊育锡。”
在朱德旧居照前。周恩来笑着对身边的同志说:“朱德在南昌起义时。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他对南昌的情形非常清楚,各方关系又熟。起义后,他出任九军军长,没有多少兵,但是后来却把队伍带上了井冈山。为人民立了大功。”
在听到起义前夕前委开会与张国焘争论的介绍时,周恩来停住了参观的脚步,笑着对大家说:“当时的争论的确很激烈。在我们就要行动时,张国焘赶来竭力反对,气得我在会上拍了桌子。有的人还主张把张国焘绑起来,我不同意,说:张国焘是中央代表,怎么能绑呢?从这次争论后,张国焘在起义部队中很孤立,很多人都瞧不起他。”稍停,他又说:“起义那天,我们还在叶挺司令部开会,讨论争取蔡廷锴问题,贺龙主张将蔡廷锴扣起来。后来,蔡廷锴答应随我们一起起义,会议才结束。但是在开往抚州途中,他又开了小差。”
在参观到起义战斗的陈列时,由于一些人回忆提供的情况不相同,周恩来很耐心地逐个作了回答和解释,说道:“起义军实际人数没有3万,是号称3万。”“起义打响是(晚上)12点以后,贺龙是总指挥,他是记得清楚的。”他又反问道:“你们现在说几点?”纪念馆的同志回答:“凌晨2点。”周恩来点点头说:“就说2点吧。时间不是主要的。”接着,他又指着起义军各路指挥人员名单,一一说出了这些同志以后的去向。当说到李硕勋、方维夏等同志时,他那明亮的眸子里浮起了哀云,语调变得冷静凝重,他们是哪年哪月在哪个地方牺牲的。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当参观到起义军南征时,周恩来心情极不平静。他默默地走到一座沙盘前,第一次谈到了自己。周恩来手指着沙盘的东部,说:“南昌起义后,要是不向南,而是向东,就地发展就好了。假使就地革命,不一定能保住南昌,但湘鄂赣三省的形势就会不同。这也是没有经验。只晓得生搬硬套苏联的经验,共产国际指示要建立根据地,而我们就只想建立城市根据地,搞大城市起义,没有认识到要搞农村起义。我们走了,人民群众是不高兴的。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当时毛主席已提出来。因此。南昌起义的宣传,一定要讲到井冈山。起义失败后,当年党中央开了个会,就是责备一顿,没有总结什么经验。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有很多教训要吸取。”周恩来说这段话时,表情严肃,声调缓慢,他那种严于责己的胸怀,令在场的同志深为感动。
近两个小时的参观结束时。纪念馆的同志请周恩来题词。周恩来诚恳地说:“今天我就不题了。这个任务我带回去,我要写经验和教训寄给你们。”“我知道你们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我现在没有时间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回忆,回到北京后,我替你们请国务院参事陈公培先生来,他当时在军事部工作,了解很多情况,可以做你们的顾问,许多事情可以问他。”
朱德说:“南昌起义的一幅油画,把周恩来和我们几个都安排在这里宣布起义,这是艺术家的想象吧!”
1961年2月16日。朱德由杨尚奎陪同,来到了八一起义纪念馆。
朱德步履稳健,神情庄重从容。在纪念馆门前台阶上,他微笑着说:“南昌起义的一幅油画,把周恩来和我们几个都安排在这里宣布起义,这是艺术家的想象吧!”
杨尚奎回答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应该说是一种艺术概括。”说完,朱德和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朱德在大厅里缓步走着。深情地看着那一件件陈设。在谈及南昌起义的情形时,朱德说:“起义时的战斗我没有参加,我做的是一些参谋、宣传和配合工作。”
纪念馆的同志问朱德:“听说那天晚上,您请了几名团长喝酒打麻将,用计把敌人扣押了。是真的吗?”朱德笑着说:“是真的,有那么一回事,这也是当时前委起义作战计划的一部分。”“起义部队在(晚上)9时左右就开始行动准备了。因为有一个副营长当了叛徒,起义战斗的时间就提前了。军官教育团的学员有3个连参加了起义,公安局的人参加得不多。”
陈列柜中有一支手枪。枪柄上刻着“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几个字,朱德深情地谈起了它的来历。他说:“这支枪是我用的,这种德国造的3号驳壳枪,当时我有两支,战斗中就用它。后来我刻了几个字,一直带在身边,直到全国解放,才把它交了出来。”杨尚奎说:“这支枪的意义,很不平常。它从南昌开始打响,直到全国解放,才又回到了南昌。这是多么珍贵的历史见证呀!”朱德说:“是的,因为拿起了枪,我们才能推翻敌人,胜利来得不容易呀!”
在三河坝照片前。朱德伫立良久,回忆说:“起义军进到广东后,分为两路,主力进至汕头、揭阳地区,
1961年9月18日下午,周恩来来到南昌,破例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他过去一直不肯参观宣传他业绩的这座纪念馆,这次是应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的请求而来的。杨尚奎的请求很恳切:“希望总理抽点时间参观纪念馆。对南昌起义一些重要史实作些解答。”周恩来微笑着答应了,他说:“好吧!那就去看看吧,一面给你们提供点帮助,一面我也好总结点经验教训。”
周恩来缓步登上纪念馆台阶,经过会议大厅时,杨尚奎间:“总理,你在这里开过会吧!”
周恩来点点头说:“开过,有些重要会议是在这里开的。”停了一会儿。他又说:“7月27日,在这里成立了前委,决定南昌起义,是对的。本来应该早动手,但被陈独秀耽误了。在汪精卫准备叛变时,我们当时已经有一个军、两个师和武汉警卫团,以当时的力量作骨干,再加上湖南、湖北的工农武装和武汉的工人纠察队,组织5万到7万军队是可能的,有这些条件不去运用,很可惜。到了7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反共了,再不动手,连剩下的武装力量也保不住,时机是相当紧迫的。所以,在这里开会时,对于要立即起义,是几乎一致的意见。”
会议大厅旁边的一套客房,是参谋团的办公室。参谋团当时是前委领导下的军事指挥机关。周恩来将参谋团成员的名字一一告诉了询问的同志,还说:“参谋团主任不是我。是伯承同志。开始,参谋团没有人任参谋长,我就指定刘伯承同志做。起初他谦虚不肯答应,后来我说,一定要你做,他才担任这个职务。”停顿了一会儿,他又说:“伯承同志在南昌起义中是立了功的,他一贯周到细致,作战指挥很有办法。”
周恩来对贺龙和叶挺两个指挥部的房屋模型很感兴趣。他说:“贺龙当时领导了一个军,是起义军中的‘大户’,他性格豪爽,斗争坚决,什么敌人也不怕……”停了一下,他又指着叶挺的指挥部说:“北伐时,叶挺的独立团是能够战斗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部队中起作用,从广东一直到武汉,所向无敌。他的指挥部设在一所学校里,校名叫心远,校长叫熊育锡。”
在朱德旧居照前。周恩来笑着对身边的同志说:“朱德在南昌起义时。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他对南昌的情形非常清楚,各方关系又熟。起义后,他出任九军军长,没有多少兵,但是后来却把队伍带上了井冈山。为人民立了大功。”
在听到起义前夕前委开会与张国焘争论的介绍时,周恩来停住了参观的脚步,笑着对大家说:“当时的争论的确很激烈。在我们就要行动时,张国焘赶来竭力反对,气得我在会上拍了桌子。有的人还主张把张国焘绑起来,我不同意,说:张国焘是中央代表,怎么能绑呢?从这次争论后,张国焘在起义部队中很孤立,很多人都瞧不起他。”稍停,他又说:“起义那天,我们还在叶挺司令部开会,讨论争取蔡廷锴问题,贺龙主张将蔡廷锴扣起来。后来,蔡廷锴答应随我们一起起义,会议才结束。但是在开往抚州途中,他又开了小差。”
在参观到起义战斗的陈列时,由于一些人回忆提供的情况不相同,周恩来很耐心地逐个作了回答和解释,说道:“起义军实际人数没有3万,是号称3万。”“起义打响是(晚上)12点以后,贺龙是总指挥,他是记得清楚的。”他又反问道:“你们现在说几点?”纪念馆的同志回答:“凌晨2点。”周恩来点点头说:“就说2点吧。时间不是主要的。”接着,他又指着起义军各路指挥人员名单,一一说出了这些同志以后的去向。当说到李硕勋、方维夏等同志时,他那明亮的眸子里浮起了哀云,语调变得冷静凝重,他们是哪年哪月在哪个地方牺牲的。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当参观到起义军南征时,周恩来心情极不平静。他默默地走到一座沙盘前,第一次谈到了自己。周恩来手指着沙盘的东部,说:“南昌起义后,要是不向南,而是向东,就地发展就好了。假使就地革命,不一定能保住南昌,但湘鄂赣三省的形势就会不同。这也是没有经验。只晓得生搬硬套苏联的经验,共产国际指示要建立根据地,而我们就只想建立城市根据地,搞大城市起义,没有认识到要搞农村起义。我们走了,人民群众是不高兴的。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当时毛主席已提出来。因此。南昌起义的宣传,一定要讲到井冈山。起义失败后,当年党中央开了个会,就是责备一顿,没有总结什么经验。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有很多教训要吸取。”周恩来说这段话时,表情严肃,声调缓慢,他那种严于责己的胸怀,令在场的同志深为感动。
近两个小时的参观结束时。纪念馆的同志请周恩来题词。周恩来诚恳地说:“今天我就不题了。这个任务我带回去,我要写经验和教训寄给你们。”“我知道你们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我现在没有时间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回忆,回到北京后,我替你们请国务院参事陈公培先生来,他当时在军事部工作,了解很多情况,可以做你们的顾问,许多事情可以问他。”
朱德说:“南昌起义的一幅油画,把周恩来和我们几个都安排在这里宣布起义,这是艺术家的想象吧!”
1961年2月16日。朱德由杨尚奎陪同,来到了八一起义纪念馆。
朱德步履稳健,神情庄重从容。在纪念馆门前台阶上,他微笑着说:“南昌起义的一幅油画,把周恩来和我们几个都安排在这里宣布起义,这是艺术家的想象吧!”
杨尚奎回答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应该说是一种艺术概括。”说完,朱德和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朱德在大厅里缓步走着。深情地看着那一件件陈设。在谈及南昌起义的情形时,朱德说:“起义时的战斗我没有参加,我做的是一些参谋、宣传和配合工作。”
纪念馆的同志问朱德:“听说那天晚上,您请了几名团长喝酒打麻将,用计把敌人扣押了。是真的吗?”朱德笑着说:“是真的,有那么一回事,这也是当时前委起义作战计划的一部分。”“起义部队在(晚上)9时左右就开始行动准备了。因为有一个副营长当了叛徒,起义战斗的时间就提前了。军官教育团的学员有3个连参加了起义,公安局的人参加得不多。”
陈列柜中有一支手枪。枪柄上刻着“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几个字,朱德深情地谈起了它的来历。他说:“这支枪是我用的,这种德国造的3号驳壳枪,当时我有两支,战斗中就用它。后来我刻了几个字,一直带在身边,直到全国解放,才把它交了出来。”杨尚奎说:“这支枪的意义,很不平常。它从南昌开始打响,直到全国解放,才又回到了南昌。这是多么珍贵的历史见证呀!”朱德说:“是的,因为拿起了枪,我们才能推翻敌人,胜利来得不容易呀!”
在三河坝照片前。朱德伫立良久,回忆说:“起义军进到广东后,分为两路,主力进至汕头、揭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