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究不同护理模式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与研究两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到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 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部骨折 应用效果
口腔颌面部骨折在头面部外伤中较为常见,多发生在各类交通事故中,发生率高达57%-60%[1]。由于口腔颌面部骨折部位特殊,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对患者的咬合关系、面部外形、开口度、吞咽功能及视力等均具有直接影响,部分患者由于面部外形的改变会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合适有效的护理在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中显得特别重要[2]。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常规必要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更为精细的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的恢复,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本次研究我院采用两种护理方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护理干预应用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37.3±2.1)岁,面部单处骨折22例,多处骨折17例;新鲜骨折25例,陈旧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7例,闭合性骨折12例。研究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14-59岁,平均年龄(35.4±1.7)岁,面部单处骨折20例,多处骨折19例;新鲜骨折26例,陈旧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15例。两组在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手术方法、手术医师、使用工具、药品均无差别。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必要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术前护理:清洁患者伤口,对口腔进行清洗,叮嘱患者禁止饮水,确认患者是否对抗生素和麻醉剂过敏;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给予患者心理辅助开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术中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并给予解决,对患者的情绪予以安抚,引导患者配合医师完成手术。③术后护理: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去枕平卧,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和血氧监护,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呼吸道的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并记录创口渗血和引流液情况,防止引流管弯折;对术后疼痛的患者给予心理安慰,严重者给予止痛处理;指导患者饮食,引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积极与患者交流,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
1.3 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依据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及复视情况将效果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骨折对位准确,愈合良好,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张口度≥3.5cm,良:骨折对位一般,愈合较好,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较满意,张口度≥2.0cm,差:骨折对位有错位现象,面部外形有改善但功能恢复不理想,张口度<2.0cm。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评分制,分三个等级,满分为100分,满意为评分>90分,比较满意为评分在60-90之间,不满意为评分<60分,总满意率包括满意和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n)、百分数(%)表示,配对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优13例,良19例,差7例,总有效率82.05%,研究组患者优21例,良18例,差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92.3%,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71.7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多为下颌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面骨骨折损伤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创伤,同时对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的心理也产生极大影响[3]。面部骨折使患者的面部外形、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视力等基本生理功能产生巨大改变,患者咬合错乱、面部变形,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外观和正常工作生活,患者一时之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此在医师熟练的治疗技术之外,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方面作用极其重要。
护理干预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情绪进行适当必要的护理,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够起到很好地作用,临床上应用已取得了很好地效果。本次我院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表明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上具有优越性。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到口腔颌面部骨折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看文献
[1]陈少英.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69-1871.
[2]牛彦彦,姚志清,刘苒.心理护理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心理抑郁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97-98.
[3]霍秀英,程燕波.两种护理模式对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人围术期护理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8):2633-2634.
【关键词】 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部骨折 应用效果
口腔颌面部骨折在头面部外伤中较为常见,多发生在各类交通事故中,发生率高达57%-60%[1]。由于口腔颌面部骨折部位特殊,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对患者的咬合关系、面部外形、开口度、吞咽功能及视力等均具有直接影响,部分患者由于面部外形的改变会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合适有效的护理在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中显得特别重要[2]。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常规必要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更为精细的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的恢复,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本次研究我院采用两种护理方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护理干预应用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37.3±2.1)岁,面部单处骨折22例,多处骨折17例;新鲜骨折25例,陈旧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7例,闭合性骨折12例。研究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14-59岁,平均年龄(35.4±1.7)岁,面部单处骨折20例,多处骨折19例;新鲜骨折26例,陈旧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15例。两组在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手术方法、手术医师、使用工具、药品均无差别。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必要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术前护理:清洁患者伤口,对口腔进行清洗,叮嘱患者禁止饮水,确认患者是否对抗生素和麻醉剂过敏;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给予患者心理辅助开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术中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并给予解决,对患者的情绪予以安抚,引导患者配合医师完成手术。③术后护理: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去枕平卧,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和血氧监护,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呼吸道的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并记录创口渗血和引流液情况,防止引流管弯折;对术后疼痛的患者给予心理安慰,严重者给予止痛处理;指导患者饮食,引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积极与患者交流,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
1.3 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依据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及复视情况将效果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骨折对位准确,愈合良好,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张口度≥3.5cm,良:骨折对位一般,愈合较好,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较满意,张口度≥2.0cm,差:骨折对位有错位现象,面部外形有改善但功能恢复不理想,张口度<2.0cm。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评分制,分三个等级,满分为100分,满意为评分>90分,比较满意为评分在60-90之间,不满意为评分<60分,总满意率包括满意和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n)、百分数(%)表示,配对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优13例,良19例,差7例,总有效率82.05%,研究组患者优21例,良18例,差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92.3%,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71.7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多为下颌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面骨骨折损伤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创伤,同时对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的心理也产生极大影响[3]。面部骨折使患者的面部外形、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视力等基本生理功能产生巨大改变,患者咬合错乱、面部变形,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外观和正常工作生活,患者一时之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此在医师熟练的治疗技术之外,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方面作用极其重要。
护理干预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情绪进行适当必要的护理,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够起到很好地作用,临床上应用已取得了很好地效果。本次我院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表明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上具有优越性。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到口腔颌面部骨折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看文献
[1]陈少英.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69-1871.
[2]牛彦彦,姚志清,刘苒.心理护理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心理抑郁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97-98.
[3]霍秀英,程燕波.两种护理模式对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人围术期护理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8):2633-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