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用"爱"来贯穿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善于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要善于创设快乐学习的氛围。这样,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才能得到满足,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效课堂 好奇心 自尊心 成就感 快乐学习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高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所以,在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仅是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更要关注的是高效课堂中学生的状态和参与度,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因为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不良因素影响,部分学生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学习随意性很大,想不想学完全是看自己的兴趣点。这部分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学习完全是一种应付的状态。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如果是这样一种学习状态,学生的自学、交流、讨论等环节都会流于形式,高效课堂也将会成大打折扣。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呢?
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用“爱”来贯穿教学。要想课堂教学获得真正的成功,教师必须用爱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用爱去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才氛围。“爱”是高效课堂的调味品,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课堂的情感核心。也只有“爱”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亲其师,并信其道。没有“爱”的课堂,谈不上高效课堂,又怎么会塑造出仰望星空兴趣的人呢?
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动机。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保护和满足时,就会激发出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事物的热情,就有了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我在上思品《做诚实的人》时设计了一个“实话实说”环节。按理说做人要讲实话,实事求是,但在课堂上,一位班里倒数几名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主张实话不一定要实说。他举例说,一位班主任为了帮助一个学生化解和他父亲矛盾,自己掏腰包拿出50元钱,并告诉他这是他父亲特意给他捎来的,并转达了他父亲对他的想念和期望。这个学生知道父亲心意后百感交集,泪如雨下,决定从此努力学习回报父亲。随后他又多次辩论说明:有时善意的谎言更能激人上进。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把课堂引入了下一环节:我们也要讲诚信的智慧,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同时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增加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进入初中后,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成人感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希望老师能平等地看待自己,能尊重自己的见解。这种情况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次思品课上,我叫正在开小叉的孙武同学回答:“你认为什么是公平?”他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觉得很尴尬。我就说:“你先坐下,再思考思考,等有自己的想法时再回答。”他随后一直表现很好,有机会就举手回答问题,直到老师再次叫到他,最后课堂测试成绩也不错。当时发现他走神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叫他回答问题,是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他没回答出来,没有责怪他,而是鼓励他再次回答问题,也是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对他来说,会明白老师的用意,也会愿意配合老师和其他同学上好课。即使是认为他们回答的不正确,我也尊重他们的想法,并给予诚恳的解释,没有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看似简单的一个个小事件,却蕴含着较深的心理学的原理。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快乐学习的氛围。快乐学习是学生积极求知、理性学习的热情体现,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源泉。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去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使大家能互相包容、尊重、理解、支持和鼓励,使课堂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学生进步时,有人分享;受挫折时,有人支持和鼓励。求知好学,享受快乐,才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更新观念,不断进步和发展。
创建高效课堂,坚守五个标准当是基本底线。
一是“宽”,指课堂要有宽松、愉悦的氛围,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对一位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甚至比学识渊博更为重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当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营造起来的时候,减轻学生负担才会成为可能。
二是“导”,指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这是高效课堂的教师角色定位。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三是“问”,指教师要拥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善于进行课堂提问以及善于把握新生成问题的智慧,这是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创设的问题情景要真实自然,问题呈现要有层次,由易到难。“预设”是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际课堂教学却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只有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是“实”。指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课堂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做功课要很充分。
五是“评”。指运用多维评价方式,这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言语评价不仅要重视问题的结论,而且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另外,还要合理运用肢体语言的评价,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身体距离等。当然,小学生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评价方式和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
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去体会,去感受,去成长,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踊跃参与互动,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才能实现学会、会学和想学,才能把课堂真正变成智慧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好奇心 自尊心 成就感 快乐学习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高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所以,在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仅是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更要关注的是高效课堂中学生的状态和参与度,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因为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不良因素影响,部分学生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学习随意性很大,想不想学完全是看自己的兴趣点。这部分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学习完全是一种应付的状态。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如果是这样一种学习状态,学生的自学、交流、讨论等环节都会流于形式,高效课堂也将会成大打折扣。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呢?
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用“爱”来贯穿教学。要想课堂教学获得真正的成功,教师必须用爱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用爱去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才氛围。“爱”是高效课堂的调味品,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课堂的情感核心。也只有“爱”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亲其师,并信其道。没有“爱”的课堂,谈不上高效课堂,又怎么会塑造出仰望星空兴趣的人呢?
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动机。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保护和满足时,就会激发出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事物的热情,就有了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我在上思品《做诚实的人》时设计了一个“实话实说”环节。按理说做人要讲实话,实事求是,但在课堂上,一位班里倒数几名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主张实话不一定要实说。他举例说,一位班主任为了帮助一个学生化解和他父亲矛盾,自己掏腰包拿出50元钱,并告诉他这是他父亲特意给他捎来的,并转达了他父亲对他的想念和期望。这个学生知道父亲心意后百感交集,泪如雨下,决定从此努力学习回报父亲。随后他又多次辩论说明:有时善意的谎言更能激人上进。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把课堂引入了下一环节:我们也要讲诚信的智慧,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同时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增加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进入初中后,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成人感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希望老师能平等地看待自己,能尊重自己的见解。这种情况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次思品课上,我叫正在开小叉的孙武同学回答:“你认为什么是公平?”他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觉得很尴尬。我就说:“你先坐下,再思考思考,等有自己的想法时再回答。”他随后一直表现很好,有机会就举手回答问题,直到老师再次叫到他,最后课堂测试成绩也不错。当时发现他走神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叫他回答问题,是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他没回答出来,没有责怪他,而是鼓励他再次回答问题,也是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对他来说,会明白老师的用意,也会愿意配合老师和其他同学上好课。即使是认为他们回答的不正确,我也尊重他们的想法,并给予诚恳的解释,没有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看似简单的一个个小事件,却蕴含着较深的心理学的原理。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快乐学习的氛围。快乐学习是学生积极求知、理性学习的热情体现,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源泉。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去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使大家能互相包容、尊重、理解、支持和鼓励,使课堂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学生进步时,有人分享;受挫折时,有人支持和鼓励。求知好学,享受快乐,才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更新观念,不断进步和发展。
创建高效课堂,坚守五个标准当是基本底线。
一是“宽”,指课堂要有宽松、愉悦的氛围,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对一位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甚至比学识渊博更为重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当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营造起来的时候,减轻学生负担才会成为可能。
二是“导”,指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这是高效课堂的教师角色定位。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三是“问”,指教师要拥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善于进行课堂提问以及善于把握新生成问题的智慧,这是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创设的问题情景要真实自然,问题呈现要有层次,由易到难。“预设”是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际课堂教学却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只有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是“实”。指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课堂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做功课要很充分。
五是“评”。指运用多维评价方式,这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言语评价不仅要重视问题的结论,而且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另外,还要合理运用肢体语言的评价,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身体距离等。当然,小学生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评价方式和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
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去体会,去感受,去成长,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踊跃参与互动,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才能实现学会、会学和想学,才能把课堂真正变成智慧的课堂、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