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性二次脑损伤大鼠脑皮质第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改变及意义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k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弥漫性脑损伤(DBI)及其合并低血压性二次脑损伤(SBI)后脑皮质第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各亚型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单纯DBI及DBI合并SBI组.在Marmarou DBI模型基础上,制成低血压性SBI模型.伤后1、3、6、12、24、48和72 h进行脑皮质mGluR2,3 mRNA原位杂交,计数阳性神经元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及单纯低血压组mGluR2,3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均>0.05);单纯DBI组mGluR2,3在损伤12 h后开始减少,48 h降至最低(P均<0.05); DBI合并SBI组mGluR2,3mRNA表达伤后6 h即开始减少,24 h降至最低(P均<0.05).结论:在DBI及其合并SBI过程中,mGluR2,3 mRNA表达降低,mGluR2,3参与了DBI和SBI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脑保护有关.

其他文献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是一类人畜共患的慢性、亚急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羊搔痒病(Scrapie)、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人克
脓毒症(sepsis)是一系列炎性介质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失控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凶险,一旦演变为脓毒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则治疗困难,预后险恶[1].最近研究发现,脓毒症与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有着密切的关系,现综述如下。
在借鉴美日两国经验的基础上,从立法、金融、税收、信息服务及培育对外投资主体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的具体政策建议。
对目前成渝两地已有的典型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对其问题进行探索和寻求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