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萨特的《禁闭》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禁闭》表现了三个有罪的灵魂在地狱里的纠缠与冲突,揭露了他们生前的选择所带来的卑劣不堪的后果。萨特通过这部戏剧告诫人们,人要敢于行动,勇于承担责任,只有通过自由选择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萨特 禁闭 境遇剧
  境遇剧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戏剧体裁上的具化,在境遇剧中,萨特会有目的地为戏剧中的人物设置出一种进退维谷、生死两难的困境,只给人物留下两条出路,或生或死,或冲出牢笼或永远受罪等,这样人物在选择出路的同时也就作出了自我选择。这种“极限境遇”对人物具有极大的压迫感和威胁感,在这种情形下作出的自我选择不仅对人物的终身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暴露出人物的本质。本文拟对《禁闭》的哲学意蕴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禁闭》对“境遇”与“选择”的呈现
  《禁闭》的故事颇为荒诞不经,在无日无夜的地狱中,关押着三个生前犯有罪恶的灵魂,加尔森是唯一的男人,他生前私生活极其混乱,后来被征召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因临阵逃脱被捕并执行了枪决;伊奈丝是名同性恋,她勾引表嫂,導致表哥的惨死,心理崩溃的表嫂打开煤气结束了自己和伊奈丝的生命;艾斯黛尔是一名贵族太太,她对丈夫不忠,把私生女从窗口扔了下去,导致了情夫的自杀,她后来因肺炎去世。这三个生前各有罪恶的灵魂“偶然”地在地狱相遇,构成了人际关系的怪圈:加尔森追逐着伊奈丝的认同,对艾斯黛尔不屑一顾;艾斯黛尔钟情于加尔森,对伊奈丝无动于衷;伊奈丝希望得到艾斯黛尔,对加尔森嗤之以鼻。他们三个人无论哪一个都对别人有所诉求,然而又永远达不成自己的目的。
  三个人的相互纠缠让大家都陷入到了地狱般的痛苦当中,他们试图从这痛苦的关系中解脱:先想用沉默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然而,地狱里灯火通明,无法出入,谁也无法忽视谁,谁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要求;。后来,他们试图通过坦白自身罪恶以找出来到地狱的原因,彼此倾吐内心的真实想法,然而罪恶已定,生前既定的事实在死后是无法改变的;在无可奈何的处境面前,他们只得再次选择了同入地狱。这完全是由他们的主观意识做出的选择,没有其他外在力量的逼迫。
  二.《禁闭》对社会现实的介入
  《禁闭》写于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西方社会带来了理想的幻灭、信念的丧失,接踵而至的是世界的混乱、癫狂,人的异化、孤独,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隔膜,人们看不到未来任何的光明前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带着对现实世界怀疑的悲观认识,萨特在剧本中创造的“地狱”正是现实世界的投影。萨特试图以荒诞的题材来表现现实世界中人类的真实感受,他通过戏剧向人们所展现的艺术世界也是这荒诞世界的折射。
  “三个灵魂在地狱中的相遇”这本身就是一个颇为荒诞的故事,而这三个灵魂被关在这个无法出去的房间里,彼此之间互不信任,无法沟通却又需要彼此的存在,因为都要从对方身上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这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奇妙的荒诞感。胆小鬼加尔森,对艾斯黛尔的青睐十分厌恶,一直希望得到伊奈丝的认同,只要伊奈丝说一声“你不是胆小鬼”,他就会觉得自己解脱了,甚至在有机会打开门的时候,在有机会逃脱地狱的时候,依旧对伊奈丝的看法耿耿于怀,为了想改变伊奈丝对他作出的“胆小鬼”的判定,最后放弃了逃离的机会,这是多么可悲的荒诞。三个灵魂都能够看到人间的场景:加尔森听到报社同事议论他是胆小鬼,看到妻子仍在为他痛苦,伊奈丝看到自己生前住过的房子内的场景,艾斯黛尔看到了自己的葬礼,这种透过地狱看到人间的描写形成了浓郁的荒诞色彩。
  《禁闭》中的三个主人公在自由选择后,最终只能永远留在地狱里纠缠,这从反面揭露了“恶”的自由选择,揭露了这种自由选择所带来的丑恶的本质。萨特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完美地熔铸在剧本之中,以文学的形式承载了深厚的哲学意蕴。
  1.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如何解决人的绝对自由性与生存环境的对立冲突是萨特通过戏剧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萨特戏剧创作的核心,在他的戏剧中表现为人的自由选择与生存“境遇”的冲突。在“境遇”的制约中,如何发挥人的自由性来进行选择,既是存在主义哲学所迫切要诠释的一个理念,也是萨特在文学创作中长期探寻的一个主题。他特别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必须承担责任,如果人不能够为自己的行动负责,那么他所做出的“自由选择”不仅会困住自己,甚至还会困住他人。
  加尔森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地在逃避自己的责任的人。在家庭生活中,他逃避作为一个丈夫的责任,婚内出轨,导致妻子抑郁而终;在反战运动爆发后,他又逃避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临阵脱逃,反而宣称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最终,一生逃避的加尔森被12颗子弹结束了生命。加尔森的人生中,有过无数次选择的机会,然而作为“胆小鬼”的他总是在做出选择后逃避,或者说,逃避自己的自由选择所造成的后果,无法为自己负起责任。《禁闭》中最发人深省的那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狱”,无疑是影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阴暗与丑恶,向我们提出告诫:卑劣的自我选择会让人如堕地狱。
  2.“他人就是地狱”的哲学意蕴
  “他人,就是地狱”是《禁闭》台词中的精髓所在,简短的一句话就概括了萨特想告诉我们的哲理,萨特曾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世界上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们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禁闭》中,他人的注视成为了一种负担,是一种能够让人变得病态疯狂的力量,“地狱”中的三个人永远处于对方的“监视”之下。
  因为地狱里没有镜子,艾斯黛尔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存在的时候,只能依赖于他人的目光。但是拥有主观意识的人与客观存在的镜子到底不同,人在观察对象的时候总是从自己的存在和需要出发的,当人的形象从他人的目光中反馈过来的时候,这种反馈后的形象已经是“为他”的形象。艾斯黛尔不无担心地问过:“您有审美力吗?您跟我的审美观是一样的吗?”伊奈丝则油滑地回答:“我跟你的审美观是一样的,因为我看你挺顺眼。”因为伊奈丝对艾斯黛尔的“爱”,所以艾斯黛尔在伊奈丝的眼中才格外“顺眼”,艾斯黛尔的形象透过伊奈丝的目光其实已经“拐了个弯儿”了,艾斯黛尔期望中的形象与伊奈丝反馈的形象并不一致,这就是他人对自我不自觉之中的“奴役”。这也证明《禁闭》中塑造的地狱,是一种无法避免、无法反抗的人生处境,他人的存在、他人的的目光就会使人面对失去自我本质的威胁,令人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中。
  在萨特看来,人是一个自由的、完全不确定的存在,他在各种极限境遇中做出的选择不容反悔,也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只有不断地选择,才能不断的自我创造,确定自己的本质。萨特以此启发人们,在极限境遇中,只有敢于自由选择并且积极行动才能够创造自我价值,改变自己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张方.萨特的存在主义及文学观——重读萨特[J].《文艺争鸣》,2007(7):44-49.
  [2]柳鸣九.萨特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3]李克.他人,存在的苦恼之源——《禁闭》对人存在真实境遇的揭示[J].法国研究,2013,(1):68-76.
  [4]萨特.萨特文集第七卷[M].沈志明,艾明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5]黄文贵.存在的启示——萨特及其作品[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6]张莹,张群.萨特戏剧中的境遇与情境之比较[J].戏剧文学,2009(2):79-82.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美丽的雪姑娘是滑雪高手。她踏上滑雪板,像轻盈(yínɡ)的蝴蝶,滑过长长的雪道。  雪姑娘的滑雪板有一只和大家的混在一起了,请你帮忙找出来。  ……
期刊
【摘 要】房地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房地产业发展过慢,则无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将受阻,国民经济也无法得到较快增长,相反,如果房地产业过速,则会导致投资比例过高,资源供应出现短缺,虚拟需求大幅增加,房价上涨过猛,严重的会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适度地发展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内容摘要:基于独特体验的阅读教学,其本质是体现教与学的个性化。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风格,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体验中有创意的阅读与交流。  关键词:独特体验 阅读教学 策略  一.充分展示教师的独特体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就成为可有可无的“配角”。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削弱,更不能或缺。《语文课程标准》指
一位母亲问孩子,身体最重要的部位是什么?小孩回答耳朵、眼睛,但答案都不对。  有一年祖父去世,家人都很伤心。向祖父行告别礼时,妈妈回头问孩子:“你知道答案了吗?”孩子哑口无言、满脸疑惑。妈妈眼里充盈着泪水说:“孩子,最重要的部位是肩膀。它可以让我们的朋友或所爱的人,在哭泣时有所依靠。”  南亚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惨绝人寰的重大伤亡。正当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伤心欲绝时,世界各国及时给予人道救援,精神
期刊
党的十九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基于此,本文从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并针对新时期如何有效建设物业企业服务型党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人力、资本和技术是否可以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总体能力,决定着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21世纪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一个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均、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在精神卫生领域较为突出,且精神专科医疗机构间的医联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我院的医联体工作实践,思考在医联体建设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筑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数量明显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先进水利施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