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的科学做法(十九)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osho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世清,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激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的前沿研发,是参与产业经济战略与决策咨询、基础教育改革咨询.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设计等多领域战略专家,也是上海市最为活跃的科技创新教育专家之一。
  截至目前,我们对创客教育的科学做法作了一系列的讲解。创客教育的全部流程已经基本讲述完毕,本专栏也就慢慢接近了讲解创客教育流程的收尾阶段(至少是多次循环中的一个周期的收尾阶段)。毋庸置疑,如果这些做法能够得到有效践行,创客作品将会源源不断地从接受创客教育的孩子们(未来的创客们)中涌现。有了作品怎么办?这就自然地给创客教育提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出口”需求,那就是要让这些未来的创客们能够有机会带着作品参加展览和交流。我们这里将这一过程称为“展秀”,直意就是上展览会去“秀一秀”(英文对应着Show)。从规律的角度看,展秀是创客(包括创客教育)流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缺了这一环节,创客(包括创客教育)的完整流程(乃至过程)将失去很多关键的元素和效果,甚至会失去创客的本义。所以本讲我们介绍展秀的做法和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这与前面所讲述的分享还不一样,以下的讲解我们会让大家逐步得到释疑。
  创客教育的作品展秀:检验和提升创客教育效果并促进创客深度发展
  创客好学好玩好做究竟为了什么?我们前面反复讲过,主要是为了实现其自身的成就感和满足内在的好胜心。创客首先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欲望”在努力、在造物,只有造完了然后得到认可了或者显现成效了,那份“欲望”才有可能得以抒发和满足。所以,创客造物的“终点”就是要得到认可、得到心理满足和实现成就感。如果没有这个终点,那还要创客前面的过程干什么?那不就失去了创客的本来意义了吗(打个比方:没有目标点,你参加马拉松比赛那跑什么呢)!所以,创客必须最终将作品呈现至展秀中。换句话讲,展秀就是创客的一种里程碑式的环节或者事件。既然展秀如此重要,它除了交流意义外,也就一定内含了其他更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界定清楚创客展秀的形式和要求。从当前已有情况看,创客的展秀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点。常见的有创客嘉年华(maker carnival)、创客集市(maker faire)、创客节日(maker festival)、创新创意赛事、主题表演、技术博览会或交易会等。图1给出一个典型的创客集市现场。这些展秀中一般参与人群众多,往往还有管理方、资金方和媒体方出现,对作品展示本身也通常具有相应的规范性和达标性要求。为了在这样的场合下更能成功展示,就需要创客作品具有较高的完成度和技术成熟度,尽量将作品达到完善;而且创客自身必须对作品的展示作较为充分和合适的准备,例如准备好演讲稿、展板,以及作品准确效果演示(或模型展示)演练等。这与作品还没有完成或者完全优化时的分享交流过程是很不相同的。
  其次,虽然也属于一种交流过程和行为,但创客展秀与平时进行的创客间的交流在很多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不同。以下几个特征显然是展秀特有的。一是仪式感往往很强,正式的意义更为明显,往往除了技术问题还会牵扯别的多方面、多领域的问题,例如甚至还可能必须满足一定的政治要求;二是展秀往往带有竞赛性,这比创客自己将作品做出来仅供自己赏玩在技术工艺上要求更多更高(你不只是够好,还必须比别人更好);三是因为参与人群也会五花八门,那么交流中被问的问题就更为丰富,甚至出现稀奇古怪的平时不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类型),这无疑对创客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和启发性。例如,如果交流的人有消费者,他会从创客作品的使用方面提出意想不到的现实要求,超出创客自身的设想;如果交流的人有其他专业的人,更会出现专业交叉的别样问题,或许更有特别的新意。更为关键的,展秀中还可能有更高级的专家或者技术达人,那么最终交流的层次无疑会比平时更为超越。
  有了以上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归纳出创客展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1)展秀是创客永远的动力源泉。在造物过程中,创客难免会遭遇不同的挫折和失败,但有一样东西永远是激发其好动、好胜天性和欲望的动力源泉,那就是在他人面前显摆和炫耀自己的“超能”(过人之处)。在展秀这样的正式场合,有比拼、竞赛甚至对决,结果会涉及到创客的荣誉感、形象和国内地位,创客一定会努力实现自身的“胜出”,并由此获得满足感,彰显成就感。即便是再大的困难和挫折,创客平时都会不懈地努力,忘我地追求,“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或许也就只为了去那么一下下的“秀”。(人生要的就是这一下子!赢了,畅快淋漓;输了,那就再来!不是我不行,只是我今天不行!笑!)这其实就是一种最为核心的创客精神。图2给出一些创客在展秀中的开心和舒畅的图景,其中可以看出那是一种何等的得意和成就感!
  (2)展秀是创客特殊的学习过程。在创客通常的学习过程中,从来都不会有展秀中可能遭遇的改进性讨论和反对性质疑。在展秀现场,当创客讲解自己的作品时,最自然的是期望被认可,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称赞,可事实上总会存在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与分享时的交流截然不同的是,这时的意见一般更为极端,甚至十分激烈,还可能存在完全没想到的或颠覆性的新型建议。这时创客往往会经历强烈的心理冲击。试想,一个创客本以为自己的作品挺好的,特想炫耀一下,结果一下子被人浇了一盆冷水,或全盘否定,或即使不被否定也感觉出人家的方案比自己的好得多,自己自然有感觉被比下去了,当然就会十分难堪,更谈不上炫耀自己了。可是,在这种瞬间的激荡冲击中,创客的学习却完全不同于平时的学习(包括自我主动学习和接受指导时的常规性学习),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和思维度,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更苛刻的限制,具有更高速运转和释放自己思维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这种时候正是创客达成更奇异的学习升华的好时机。这只有经历展秀才可能獲得。就像图3所示的那样,平时难以逾越的,可能就一下子达成了。这种飞跃,无论是技艺上的还是思维上的,无论是作品本身的还是作品外延的,都是创客求之不得的。多经历几次展秀,创客的成长和成熟,往往会快很多。
  (3)展秀是创客更佳的修正机遇。更多的意见、更广的启发、更深的理解,一定是创客完善修正自己作品的好时机。经历了展秀的研讨的作品,方方面面的因素往往被考虑得更周到、更协调、更适合。伴随着作品的完善,创客见世面、长见识、学技术、知发展,更见识到其他创客的“过人之处”,其自身的各方面认识与修养也就在不断修正,达成更好的视野、更系统全面的思维、更强的思维变化调整能力,并总成为更准确、更科学、更到位的适应多方需求的造物技能和创新能力。甚至,更为深层次的,创客在价值观、世界观的层面上,就会朝向更正确的方向,创客精神也会因此得到更好的重塑。其最终结果就是逐渐“得道”,由达人上升为“圣人”,成为“大家”,更让人折服。
  总之,在创客教育中,创客导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展秀的作用和意义,尽可能为未来的创客们提供和促成各种展秀机会,从而超越一般的教学,加速创客的成长。
其他文献
用不了多久,这个星球上活着的最大陆地“巨兽”,可能只有人类饲养的肉牛了。  ——费丽萨·史密斯(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生物学家)  远古杀戮——掷向北美巨兽的第一支矛枪  2万年前,一个宁静的午后,一群美洲乳齿象正在广袤的北美洲丛林深处漫步觅食。其中一头青年乳齿象发现附近一处繁茂的草地,走过去开始专注享用起来。它并没有察觉到,身边象群已经渐渐走远。  忽然,不远处的草丛中传来一阵窸窣之声,乳齿象好奇地抬
摘要: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和青少年科普促进会基于STEM教育理念,依托区域科技教育创新联合体这一跨组织(机构)载体,聚焦独特的多学段社会化育人方式,开展了相应的实践研究。其对区域科技教育创新联合体的创建与运作方式之探索,值得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进行借鉴和推广。  关键字:创新人才 科技教育 创新联合体 运作方式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核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营以“兴趣为翼,探究科学”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营队活动。名家大师讲坛——邀请院士、教授们为营员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科普讲座,与营员交流互动,拓展学生的科技知识,促进他们对科技前沿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科研参观体验——带领营员参观火灾科学、同步辐射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研究环境、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思
和叶谦博士相识30多年了,从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到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再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从中国防灾减灾到联合国减灾计划,到后来的国际“未来地球计划”,万水千山,千变万化,叶谦博士的工作都没有离开过气候变化这个主旋律。  叶谦博士发邮件给我说为青少年普及气候变化科学的知识写了一本书,问答式,由72个问题引出72个故事,可否为此书写一个序?随即发过来全书,即《地球气候演化小史》。飛快地浏览了目录,翻阅
“探秘电磁”项目是依托重庆科技馆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平台,基于基础科学展厅磁电展区展品开展的系列探究课程。课程以电磁学发展史为线索,在“做中学,玩中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再现科学家的经典实验,体现情景式教学,充分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更加突出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补充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  项目概况  重庆科技馆的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自2015年10月正式实施以来,以满足学校需求为导
郑永春,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有一个词“未来已来”在当下很流行,似乎未来已经来了,而且有些未来还会引发人们的焦虑和恐慌。现在有些工作,未来要么不存在了,要么会被机器所取代。据我了解,中小学阶段的考试阅卷、批改作业等工作,机器已经做得很好了,甚至判卷的准确率比人还要高。再比如,股市涨跌、天气预报、体育资讯等
生态替代:以别种生物瞒天过海  雖然救活一个物种总是让人欢欣鼓舞,但是这不是研究者的终极目的。就算我们靠克隆、冷冻胚胎和测序记录下来了每一个物种,如果属于它们的环境不见了,也没有用。之所以我们要拯救物种,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  可如果一个物种已经彻底灭绝了,那生态系统怎么办?  假如一个人肾脏坏掉了又无法修复,他也许会选择肾移植——前提是能找到合适的器官提供者。假如某个生态系统里物
前一讲,我们说明了STEM教育所提供的教学法更能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也正是时代发展所催生出的匹配性教学法。它遵循了历史发展的演化过程,因此是过去所有教学法在不断的传承扬弃后所形成的迄今为止可算是最为优秀的教学法。那么,STEM教育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过程展开和实施呢?这一讲,我们将专门对此予以描述。最主要的,我们将给出所谓的“九步法”过程。  STEM教育的基本方式与过程:遵循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