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義新农村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的全面发展,新型农民的培育造就则离不开靠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快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开发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如果说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治本之策的话,那么,农村职业教育就是当前的治标良药。所以,审视一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农村的学生大部分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要么升入普通高中,要么未接受培训直接进入社会,只有少部分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考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据统计,2009年全国约有2000万初中毕业生,其中有825万升入了普通高中,500万进入职业学校,二者的比例接近6:4;此外尚有700万左右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直接进入社会。普高热的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为了生存,中等职业学校迫于无奈,招收学生达到“饥不择食”的地步,只要学生愿意报名就能录取,从而导致生源良莠不齐,素质普遍不高,进而声誉下降,造成恶性循环。而目前新农村建设对各类技能人才需求很大,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不利于合谐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
至今仍有很多人对农村职业教育包含的“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有偏见,而这两个领域都是当前教育系统的薄弱环节,农村职教恰好两个都占了,可见实现农村职教发展的艰巨性。
2.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滞后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农村职教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不应与城市职教相比,只需因陋就简的发展。殊不知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缺乏足够的教学设备,教育质量自然也就很难保证。这种“以落后的教学方式培养先进的生产力”的模式只能导致农村职教发展的停滞。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农村职校教师仅处于应付教学的水平上,而缺乏必要的进一步培训,还有一部分农村职校的课程开设基本沿用普通教育模式,不仅脱离农村实际,而且也难以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
3.改革力度不够
与整个教育系统改革热潮不断升温的趋势相反,农村职教领域内的改革仍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多数农村职校没有明确的改革定位及发展方向,处于“等、靠、要”的消极观望状态。
4.资源配置不合理
资源配置情况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职教适度超前发展的整体布局。从整个职教体系看,城市职教的资源配置明显优于农村职业教育。
三、搞好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际,针对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转变观念、调整政策、创新办学模式等方面下功夫。
1.要转变传统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
第一,从民生的高度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国家扶持“三农”、建设新农村等举措,不仅是考虑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更是因为“三农”是国家、民族的命脉,没有稳定的“三农”,国家就失去了稳固的根基。现有农村职高要回归原有定位,真正面向“三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第二,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合格的农村建设者。农业也是一个完整的职业体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任务当然就是培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者了。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就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2.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管理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在政策层面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教育政策都要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多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新政策。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村职校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办学条件;尤其要加强适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入,提高农村职校教师的待遇,从而将专业技能型的教师吸引到农村职校来,使农村职校的技能培训落到实处;适当加大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吸引生源,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保证师资队伍稳定和生源充足,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3.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培育新型农民的保障机制
借助目前乡镇体制改革和农村教育改革的契机,强化政府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统筹经费的功能,进一步整合教育部门、农业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科技部门以及扶贫办等在农村的教育培训资源,既包括基础设施的共享,又包括师资、技术、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共享,这种共享、合作将弥补农村职业教育在资金、设施上的不足,使农村职业教育价值得到了较好体现。
4.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农村职业教育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城市远程教育优势,开通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网络学校,通过网络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传播给农民。
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对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提出的“二十字目标”,与以前相比增添了新内容,即第一次突出强调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崭新农民的精神面貌,改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局面,唯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村风文明”和“管理民主”。这说明,与城市相比农村劳动者教育文化水平滞后已成了公认的事实,已成了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农村职教是为农村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者专业技术素质的重要形式,既能增加文化知识,又能培训劳动技能,一举两得,是农村教育中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最直接的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地要在打好“两基”攻坚战的基础上,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2.有利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新趋势要求必须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及时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相关的知识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就一定意义而言,我国现阶段农业突出的问题不在农业科学研究,而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因此,要充分依托农村职业学校积极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通过举办农业继续教育与科技培训班,提高当地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合市场经济需要和产业化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3.有利于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
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最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它的存在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首先,它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又阻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增多,造成人均占有资源的减少,从而减少人均收入。未来劳动力供给的主流将不是城市新增劳动力,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职校来说,发展机会是无与伦比的,它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崛起提供了诸多的机遇,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希望在田野上。
4.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能源、资源越来越贫瘠的形势,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科技发展到现在还没有哪个产业可以替代农业给人类提供比较稳定的食品,人们对农业的依赖是100%的。如果农业发展不可持续,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更不要奢谈国家的现代化。前面所谈及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论是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还是有利于开发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省浮梁县高级职业学校
(责任编辑 甘 璐)
一、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如果说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治本之策的话,那么,农村职业教育就是当前的治标良药。所以,审视一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农村的学生大部分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要么升入普通高中,要么未接受培训直接进入社会,只有少部分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考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据统计,2009年全国约有2000万初中毕业生,其中有825万升入了普通高中,500万进入职业学校,二者的比例接近6:4;此外尚有700万左右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直接进入社会。普高热的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为了生存,中等职业学校迫于无奈,招收学生达到“饥不择食”的地步,只要学生愿意报名就能录取,从而导致生源良莠不齐,素质普遍不高,进而声誉下降,造成恶性循环。而目前新农村建设对各类技能人才需求很大,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不利于合谐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
至今仍有很多人对农村职业教育包含的“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有偏见,而这两个领域都是当前教育系统的薄弱环节,农村职教恰好两个都占了,可见实现农村职教发展的艰巨性。
2.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滞后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农村职教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不应与城市职教相比,只需因陋就简的发展。殊不知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缺乏足够的教学设备,教育质量自然也就很难保证。这种“以落后的教学方式培养先进的生产力”的模式只能导致农村职教发展的停滞。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农村职校教师仅处于应付教学的水平上,而缺乏必要的进一步培训,还有一部分农村职校的课程开设基本沿用普通教育模式,不仅脱离农村实际,而且也难以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
3.改革力度不够
与整个教育系统改革热潮不断升温的趋势相反,农村职教领域内的改革仍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多数农村职校没有明确的改革定位及发展方向,处于“等、靠、要”的消极观望状态。
4.资源配置不合理
资源配置情况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职教适度超前发展的整体布局。从整个职教体系看,城市职教的资源配置明显优于农村职业教育。
三、搞好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际,针对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转变观念、调整政策、创新办学模式等方面下功夫。
1.要转变传统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
第一,从民生的高度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国家扶持“三农”、建设新农村等举措,不仅是考虑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更是因为“三农”是国家、民族的命脉,没有稳定的“三农”,国家就失去了稳固的根基。现有农村职高要回归原有定位,真正面向“三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第二,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合格的农村建设者。农业也是一个完整的职业体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任务当然就是培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者了。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就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2.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管理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在政策层面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教育政策都要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多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新政策。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村职校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办学条件;尤其要加强适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入,提高农村职校教师的待遇,从而将专业技能型的教师吸引到农村职校来,使农村职校的技能培训落到实处;适当加大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吸引生源,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保证师资队伍稳定和生源充足,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3.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培育新型农民的保障机制
借助目前乡镇体制改革和农村教育改革的契机,强化政府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统筹经费的功能,进一步整合教育部门、农业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科技部门以及扶贫办等在农村的教育培训资源,既包括基础设施的共享,又包括师资、技术、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共享,这种共享、合作将弥补农村职业教育在资金、设施上的不足,使农村职业教育价值得到了较好体现。
4.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农村职业教育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城市远程教育优势,开通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网络学校,通过网络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传播给农民。
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对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提出的“二十字目标”,与以前相比增添了新内容,即第一次突出强调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崭新农民的精神面貌,改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局面,唯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村风文明”和“管理民主”。这说明,与城市相比农村劳动者教育文化水平滞后已成了公认的事实,已成了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农村职教是为农村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者专业技术素质的重要形式,既能增加文化知识,又能培训劳动技能,一举两得,是农村教育中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最直接的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地要在打好“两基”攻坚战的基础上,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2.有利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新趋势要求必须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及时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相关的知识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就一定意义而言,我国现阶段农业突出的问题不在农业科学研究,而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因此,要充分依托农村职业学校积极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通过举办农业继续教育与科技培训班,提高当地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合市场经济需要和产业化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3.有利于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
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最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它的存在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首先,它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又阻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增多,造成人均占有资源的减少,从而减少人均收入。未来劳动力供给的主流将不是城市新增劳动力,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职校来说,发展机会是无与伦比的,它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崛起提供了诸多的机遇,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希望在田野上。
4.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能源、资源越来越贫瘠的形势,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科技发展到现在还没有哪个产业可以替代农业给人类提供比较稳定的食品,人们对农业的依赖是100%的。如果农业发展不可持续,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更不要奢谈国家的现代化。前面所谈及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论是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还是有利于开发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省浮梁县高级职业学校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