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妇成荧屏“红人”,比明星更受欢迎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萍,女,50岁,北京人,热爱下厨,擅做美食,经常活跃于“快乐生活一点通”“食全食美”“健康生活”“身边”“天天饮食”“美食美客三人餐桌”“超市大赢家”等众多生活类节目中。
  
  小时候就觉得做饭好玩
  
  韩萍出生在北京市鲜鱼口的四合院里,她是个热心、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人。自从2004年误打误撞进入电视圈后,她一直活跃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各档大众生活美食类节目中。韩萍出名后。很多人都亲热地叫她“韩姐”。
  4岁时,有一天趁着家里人不在。韩萍自己偷偷下厨房,做了一盘香油炒香菜。母亲回家后,看着香油里泡着的那些根儿上还有泥的香菜,哭笑不得。
  那时候,各家各户都在院子里做饭,谁家做什么饭都看得见,做完了,大家交换着吃。韩萍很小就喜欢看别人做饭,比如八婶家的“粘卷子”,后来就成了她在电视节目里教大家做的一道小吃。
  韩萍家附近就是天兴居炒肝、便宜坊烤鸭、老正兴、都一处……这些饭馆做饭都是在外边,,放学回家的路上,韩萍盯着“都一处”包烧麦的师傅能看上一个小时:“我没什么爱玩的,就是看他们做饭好玩。”
  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宽裕,母亲只有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这给韩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秋天落了秧的茄子头个小不好吃,但非常便宜,母亲便把茄子用盐水腌了以后做菜,没想到别具风味。
  韩萍成家后。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一天韩萍下班回家,女儿和一群孩子正在大院里玩,女儿挂着汗珠的小脸尖尖的,没有了从前的红润。女儿消瘦的模样让韩萍很心疼,她抓起菜篮子直奔菜场。晚上,韩萍做了女儿爱吃的菜团子,看着女儿吃得那么香,她下决心一定要照顾好家人的饮食。
  韩姐会做的吃食种类繁多,家常小菜如蒜苗炒鱿鱼、海带排骨汤,传统美食如棋子馅饼、元宝馄饨,山珍海味如燕窝鱼翅鲍鱼。女儿是韩萍前进的动力:“妈,有好吃的吗?”只要女儿从学校往家里打电话,韩萍就知道女儿肚里的馋虫在叫唤了。“女儿爱吃我做的饭,我还是挺得意的。”
  韩萍第一次上电视是在2004年,那天她正在厨房做饭,女儿在屋里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教生活小窍门,是用两口蒸锅迅速化冻肉的方法。韩萍觉得这个小窍门一点都不科学,净想着化肉了,那两口锅不还得费劲洗吗?
  第二天。韩萍给栏目组打去电话,谈了自己的看法,介绍了一些小窍门。没想到,编导当时就邀请韩萍去电视台做节目,但她拒绝了。一个月后。编导又打来电话,言辞恳切地说电视台特别缺像韩萍这样“专家型”的观众,请她一定要帮忙。韩萍动了心,但她还是很犹豫:“我这么胖,不得把镜头给撑爆了啊?”
  
  节目火得不得了
  
  韩萍半信半疑地来到电视台摄影棚,导演一看,这位大姐不仅没有想象中那么胖。而且非常有亲和力。韩萍当场亮出手艺,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们则大快朵颐,品尝到了她的手艺:珍珠丸子、侉炖鱼……
  刚开始录制节目时,韩萍说“冬天动一动。少得一场病”时总是笑场,但她很快适应了“嘉宾主持”的角色,与主持人一唱一和。拍摄进展顺利,录制期间导演几乎从不喊停,而每当喊停的时候,工作人员们便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走到操作台前抢食韩萍做的菜。
  说起节目走红,豪爽的韩萍毫不谦虚:“他们说我是收视率的保证,凡是想提高收视率的美食节目都会想让我主持,有时候甚至超出了美食范畴。这不,2008年央视4套要录制奥运节目,非得请我去,我说咱也不在行呀,可是人家说,没关系,韩姐,只要你来,就能给节目带出人气。电视台给我起了个外号——119、120,也就是救火队员、救护车的意思,因为北京有一批固定的电视节目嘉宾,我性格随和好说话,如果哪个嘉宾临时有事上不了场,我随叫随到给他们救场。所以才得了这么个称呼。”
  2007年,韩萍穿梭于7档电视节目中间,平均四五天便出镜一次,她拥有大量的“粉丝”。韩萍总结成功经验:“我做的是普通人过日子吃的饭。”
  做了这么多电视节目,一定大有收益吧?韩萍笑道:“人家明星上电视挣大钱,我上电视不但不挣钱,反倒赔钱。因为摄制组准备的原料我用着不顺手,会影响做饭的效果,你要教观众做饭,不能糊弄人家是不是?我就自己买一些半成品原料,上节目头天晚上准备好。节目一录完,工作人员端着碗一哄而上,把我做好的菜都抢着吃了。”
  拍摄做饭过程很简单,摄像师会按照韩萍做饭的顺序有选择地拍,但韩萍最不习惯的就是脚本里不生活化的语言,所以她一直使用老北京方言介绍她的菜品和做菜窍门。
  一些经常出入五星级大酒店,尝遍山珍海味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外面的饭菜再好吃,比不过家里一道哪。怕最简单的菜。韩萍说:“我完全同意这样的说法,因为饭店的菜为了追求好吃,要加入各种调料,那样出来的味道是‘复合味’,时间长了身体会排斥。比如,我在家里做鱼,从来不搁料酒,不影响鱼本身的香味;大饭店里做鱼,恨不得搁半锅油。炸出来是挺香的,但不好吃。再比如,做盐煸里脊,一头猪就一条里脊,饭店里能给你放那么多里脊吗?都是拿小苏打抓糊,裹着其他部位的肉,这样肉就会失去原有的香味。还比如说肉饼,我妈教我做的肉饼。将饼拎起来对着阳光看。是透明的,里面哪儿是肉馅,哪儿是面,看得一清二楚,这才是真正的肉饼。”
  怎样做色泽红润、汁明油亮的红烧肉,怎样熬好看又好喝的绿豆汤,怎样煮透面条又不糊汤,怎样做流黄蛋和硬心蛋……韩萍在电视上毫不吝啬地告诉观众她总结出来的经验。让大家应用到生活中去。
  韩萍说:“生活跟工作是一样的,只要你不重复做无用功,你就有时间。做饭也一样。穿插着做就节省时间,比如这个东西费火先放到火上,然后抓紧时间洗菜,我每次做饭,就算是做再复杂的菜,比如红烧肉,我都用不了一个小时,保证饭菜全上桌,厨房还收拾得特干净。没有一个没刷的锅、盆在那儿摆着。”
  
  用心做出味道来
  
  生性乐观热爱生活的韩萍,也给街坊四邻当了多年的厨艺参谋。比如有人问怎样才能炸出又香又脆的花生米。如何存放土豆等五花八门的小窍门,每次她都非常耐心地解答,她说这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2006年6月,韩萍应邀去中央电视台参加《美味中国》节目。自接到通知的那一天起。韩萍的心里就直打鼓,这是面向全国播放的节目,万一有个疏忽把菜做砸了怎么办,自己年龄这么大了,要是记不住台词说错了话可就麻烦了。
  第二天一大早,邻居街坊不断来到韩萍家,有给她加油的,有叮嘱她别紧张的,还有自告奋勇陪她去录节目的。大伙说,平常他们都得到过韩萍的照顾和帮忙,这次他们一定要为她加油。进了录制棚,韩萍马上调整思绪投入到做菜中,节目很成功。
  “有年轻人建议我开博客,可我不会打字啊。女儿给我买来手写板,我就开博了。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写博客或者回答网友的问题。还有人要拜我为师。我可没敢答应。”为了回复网友的帖子,韩萍每天都要熬夜,也正是因为写博客,她结识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出乎韩萍意料。喜欢她的人大部分是年轻人。一位在国外留学的大学生说自己要请外国人吃饭,又没多少钱,于是根据韩萍所教的方法,亲手做了一桌菜请客,那种感觉就好像韩萍是自己的母亲在身边一样。
  还有一位年轻女性,丈夫因为她不会做饭闹着要离婚,而韩萍教观众做的家常菜正好帮了她一个大忙。韩萍说,她自己都没有想到现在的年轻人居然又重新拾起了厨房里的那些事情。
  韩萍说:“北京明星多。走到大道上,看到个把明星,老百姓未必当回事。可我要是到了公开场合,得到的待遇让我自己都吃惊。老人见到我就说。谁家这么有福,娶了一个这么会做饭的儿媳?年轻人见到我,忍不住问:韩姐,你给我当岳母吧,那样我就能天天有好吃的了。还有一次我打车,出租车司机说啥也不要车钱。还说我上电视教大家做菜是在做善事。现在我都不太敢去以前天天必逛的菜市场了,我每次去不用1个小时出不来,大家都围着我问今天该买什么菜,该怎么做,我有时候也有点烦。耽误事儿,可是不管我多忙,也要尽量给他们满意的回答。”
  早在2005年,一家出版社请韩萍写书。韩萍答应了,她的理由是:“我得给孩子留一个做饭的‘字典’”。2006年6月,韩萍出版了美食类图书——《生活魔法师:韩姐教你下厨房》。
  2007年,韩萍参与过的美食栏目,除了最初北京电视台的《快乐生活一点通》和《食全食美》,还有央视的《天天饮食》《超市大赢家》等7个栏目,出镜次数达到83次。
  “做饭要有一个好心情,莱的味道跟你的心情有直接关系,如果你心情好,你今天的饭菜绝对香。”2008年,已经成为荧屏“红人”的韩萍一如既往地开心生活、专心做菜:“做饭是一种乐趣,既然做,就要用心做出味道来。”
  
  编辑 彩 衣
其他文献
王菲不仅情路坎坷,而且她与父母之间也曾产生了严重的隔阂和误解,更因母亲的病故而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怨恨,父女感情一度达到冰点……    孤独的女儿,与父亲隔着心墙    王菲1969年8月8日出生在北京,父亲王佑林是煤矿工程师,母亲夏桂影是煤矿文工团的女高音演员,哥哥王戈比她大5岁。  因为工作关系,王佑林经常要到深山工作,一呆就是几个月,夏桂影也经常深入矿山演出,夫妻俩一年见不上几面,他们只好把王
期刊
2007年9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件奇特的讨债案。原告是被告的妻子,除离婚财产索赔外,她还要讨一笔债——婚姻生活中丈夫因犯错而签下的欠款。因为被告不能举证当时他是受到胁迫,法官根据宣判原告胜诉,同时宣判双方婚姻的破解。  然而,胜诉的原告并没有开心的表情,她用悔恨而哀怨的眼神看着被告,被告则痛苦地垂下了头……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丈夫恶习不改,妻子翻脸催债    26岁的
期刊
在销售过程中,包装的作用是渐渐被苏娅认识到的:单纯的一张旧报纸远远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他们更看中整体的包装档次。  200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苏娅开始找工作,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口专业。苏娅与几个同学在深圳开办了一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万元港币,开业后的一段时间,公司的生意并不好。  闲暇时间,苏娅看见写字楼里常常有人上门收购废品,对方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堆放在办公室里被大家不屑一
期刊
半只番茄的故事  裴重生    当快餐店应约给你送来快餐,你发现对方多送了半只番茄,送餐者表示道歉并声明不加收半只番茄的钱而恳请你接受这份快餐时,你是接受还是拒绝?  我觉得,自己在不增加付出的条件下多得到半块番茄,还可让送餐者少跑一回路,利己且便人,是可以接受的。我曾就此事问过同事、朋友、同学、同乡、亲戚共计12人,他们的看法与我一样。我想,这可能是咱们中国人的普遍想法吧。  可是,日本人不这样
期刊
如今的凤凰让我感到沉重  巧 叶    一向以来,凤凰是让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然而,在我踏上了旅程后,所见所闻让我心凉。  坐了五个多小时的车到达凤凰古城门口时,整个凤凰是沸腾的。下车后,随着人流进城后不久便看见了各式的摊子,卖水果、银饰、手工编织品以及一些全国各地都在卖的小玩意,。摊主均是一些中老年妇女,有个别的穿着民族服装,让人不禁多看几眼。  到了凤凰广场,一个大大的凤凰铜像威武而又气派地
期刊
信用卡让我感觉更爽  玉 壶    第一次知道信用卡是在1995年,当时申请一张可以透支1000元的信用卡要填写一沓子表格,而且需要存入10000元的保证金。  2003年,单位提供担保为每个职工办一张工商银行的信用卡。当时我申请办卡时,很多男同事都觉得这是女人的小资行为,还免不了冷嘲热讽几句。不久,我拥有了第一张一卡双币的国际卡,拿到卡之后下班顺路去超市刷了一次,感觉很爽。  买东西的时候,我能
期刊
对牛弹琴——《成语大辞典》的解释是:比喻给根本不懂的人讲道理,做事不看对象。如果生活中真有对牛弹琴这样的事情,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这样的举动是荒唐可笑的。但是,在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布村奶牛场,每天都上演着“对牛弹琴”的故事。    美女琴师勇做奶牛催乳师    26岁的赵丽丽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父亲赵江山是医院的科室主任,母亲林慧珍是洛阳市中信集团的工人。赵丽丽5岁时开始学习弹钢琴,12
期刊
破镜重圆再起纠纷怎么办  深 海    编辑你好:  我与刘某于1998年5月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因家庭琐事双方常发生争执。2003年6月,我们协议离婚。离婚后,我们惦念着对方,均未再婚。经亲戚朋友一再说和,我们于2004年10月在未履行复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又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从2006年6月起刘某常常借口工作繁忙彻夜不归,我听说他与一女子来往密切,我们的感情再次出现裂缝。刘某要
期刊
不是我的    公交车中,一位站着的孕妇对她身旁坐着的男子说:“你不知道我怀孕了吗?”  男子立即很紧张地说:“孩子不是我的!”    三鲜还是麻辣    听同学说,一次她们宿舍一个女生去买卫生巾,对老板说:“一包卫生巾。”老板居然问:“要三鲜的还是麻辣的?”那个同学愣了一下说:“三鲜吧,我怕麻辣的受不了……”    连续3天看不到我    某男爱喝酒取乐,周末领了工资就到外面请客喝酒,从周五晚上
期刊
多少影迷都在猜测与臆想,梁朝伟与张曼玉那段似有若无的爱情,从他们的影片中,从娱乐报刊的八卦消息里,甚至从电影人无意提及的文字里,他们的藕断丝连……  细数梁朝伟与张曼玉合作的影片,其实真不能算多,好像除了《花样年华》,就是《英雄》吧?当然,《东邪西毒》、《东成西就》、《阿飞正传》和《2046》等影片中两人也都有出镜,然而没有多少对手戏。  我最爱的影片是侯孝贤导演的《海上花》,男主角是梁朝伟,三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