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禁带半导体β-Ga2O3相关研究进展

来源 :人工晶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镓(β-Ga2O3)是一种超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其相关研究起源于日本.21世纪初,日本东北大学利用浮区法获得了多晶向的高质量β-Ga2O3单晶晶圆,京都大学开展了β-Ga2O3薄膜外延研究并获得了高质量的同质外延片.在此基础上,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于2012年构建了第一个β-Ga2O3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证明了β-Ga2O3在功率器件领域拥有巨大潜能,开启了β-Ga2O3研发的新纪元.此后,国际上众多机构加入了β-Ga2O3单晶、外延、器件的研发潮流.随着研发工艺的进步,β-Ga2O3基功率器件的耐压上限一次次被刷新.本文梳理了β-Ga2O3单晶、外延、器件发展的时间线,汇总分析了β-Ga2O3功率器件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期望为以后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太阳能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由于其绿色无污染、可再生,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等优点而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研究.由于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取决于其表面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而这些结构又强烈地依赖于晶体层面,因此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受到反应过程中暴露的晶面的显著影响.近年来,晶面调控工程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半导体理化性质微调方法.三氧化钨(WO3)半导体催化剂由于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常用作光电催化系统中的光阳极.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使用有机物(有机小分子及有机大分子)作为结构诱导剂对WO3晶面调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LIBs)的消耗量日渐增大.磷酸铁锂电池(LFPBs)因安全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原材料价格低廉、环境友好且技术成熟等优势,在市场上存量较大.因此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报废量也逐年增加,对于其回收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总结了当前锂电池的梯次利用现状,包括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测定的多种方法,不同余能适用的场合以及投资回报分析.并对磷酸铁锂电池中金属的回收工艺进行了对比,包括破碎、风选、涡电流、冷激等物理方法,浸出、沉淀、活化等化学方法以及生物浸出方法.介绍了修复再生
可穿戴、可折叠电子设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开发与之配套的柔性电极材料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前驱体/碳布复合材料,将其在高纯氩气气氛下煅烧,得到柔性的CoO多孔纳米片阵列/碳布负极材料.这种多孔与三维网状立体结构能够有效缓解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体积效应,而且多孔结构还增加了活性物质CoO纳米片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电极材料储锂容量的提升.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CoO多孔纳米片阵列/碳布负极材料在100 mA·cm-2的恒电流下,首次放电容量1862.8 mAh·cm-2,首次循环库伦效率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