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氧能力的训练一般要求训练的强度控制在85%最大强度以下,而无氧乳酸能力训练强度的要求一般控制在85%-95%最大强度,无氧磷酸原能力的训练一般要求在95%最大强度以上。有氧训练是进入比赛准备期的必要训练课程,但是整个的有氧训练过程中很难做到对训练强度百分之百的有效控制。用Polar心率表作为监控手段、用生化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更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足球训练中去。如何在整个有氧训练过程中了解到每位队员的训练状态以及强度的变化情况,这就需要运用科学化手段去监控整个训练过程。Polar心率表的运用就能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操作简单易行,更为科学化。便于运动队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 有氧训练 心律监控
广州足球在近几年突飞猛进,无论是男足还是女足都得到了长远的进步,重新在找回足球霸主的地位。此次研究通过Polar心率表对广州u15女子足球运动员有氧训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经过现场观察及数据分析结果判断有氧训练的手段是否科学,是否达到预期训练强度,对今后女足运动队在有氧训练方面提供一个参考。研究对象广州U15女子足球运动员在近几次的全国比赛、省足球锦标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全国第三名、省锦标赛第一名。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广州体育局以及广州市足协制定的“训、科、医”一体化政策密不可分。目前,广州的科研水平以及科研设备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前列,广州足球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在全国更是处于前列。大量而先进的设备更是运用到了足球专项中,去帮助球队进行提升。一个大的训练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保持和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消失三个阶段,与其相对应的是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一个大的训练周期是以成功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有氧训练是进入比赛准备期前必要的训练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及时的掌握有氧训练时期运动员的状态是每位教练员所需要的。目前,运动队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手段依旧是生化检测,虽然检测效果很好但是过程相对繁琐,需要医务人员在中断训练的情况下前去为运动员采血,给运动队的训练和运动员自身带来不便。运用Polar心率表对每一位运动员进行现场监控,对教练员所安排的次与组的训练强度及时做出评价,具有很好的时效性。教练员可以根据现场数据显示做出及时调整,极大的改进了整堂训练课的质量。很好地为教练员提供科学化依据。这样既解决了教练员经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队员的整个状态和运动的强度,又省去了运用生化测试手段进行监控的繁琐。心率表的监控对于教练员和基层的科研人员来说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并且可以对整个训练的过程实时监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0名广州U15女子足球运动员在有氧训练课中的心率变化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搜集、整理、阅读大量运动心率及训练负荷相关文献;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检索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在运用心率表监控训练强度、如何选取心率指标等问题,对一线的教练员及相关科研人员进行咨询和访谈,搜集宝贵意见,保证了研究的顺利进行。
3.实验法
(1)实验目的
根据教练员对有氧训练课的要求,确定训练的强度和队员的目标心率。
(2)实验对象
选取10名广州U15女子足球运动员(平均年龄15岁)身体状态良好。
(3)实验步骤
选取芬兰polar心率表作为整个有氧训练过程的实验仪器。Polar心率表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采用无线心率监测来记录储存数据,并能够现场及时反馈心率及负荷指标到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电脑上,对每个时间段的强度及心律情况及时呈现。
(4)测试方案
①有氧训练过程采取的训练手段是有球跑动,包括行进间的传球、带球绕杆、带球跑等,有效持续时间约50分钟(守门员因专项需要只进行了约25分钟的时间)。
②负荷要求:整个过程要求队员处于有氧训练低强度状态。强度一般达到最大强度的80%左右,心率保持在约160次/分。
4.数理统计法
Excel软件导入心率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
5.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分析、推理等逻辑方法结合专项理论对收据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在进行练习时的心率情况
有氧训练是比赛前准备期的必要训练手段。只有将有氧准备期的基础打牢,才能为后期高强度有氧训练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后期队员们体能情况如何,实则要看在准备期有氧训练的基础如何。根据此次训练课教练员的要求,训练的整体强度达到最大强度的80%左右,心率保持在160次/分。当然,运动员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好要根据其训练场上的实际情况结合数据来最终的分析。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对象在练习中得心率变化多数时间是超出了预期的强度范围,心率也超出预期心率,即160次/分。10名研究对象的数据分别为:罗××,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65次/分,最高心率为183次/分;谢××,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1次/分,最高心率为191次/分;熊×,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1次/分,最高心率为187次/分;李××,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44次/分,最高心率为160次/分;何××,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64次/分,最高心率为193次/分;官××,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1次/分,最高心率为192次/分;屈××,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61次/分,最高心率为179次/分;邹×,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7次/分,最高心率为200次/分;何××,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0次/分,最高心率为189次/分;苏××,练习时间25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2次/分,最高心率为199次/分;说明队员们对于教练要求的低强度训练负荷内容未能完全适应。心率始终高于预期心率。 这次训练课根据教练员的要求是有氧低强度训练,从实际监测结果来看,十名测试队员的平均心率167次/分,如果排除准备时的心率情况,实际情况应略高于此。训练强度占到了最大强度的84%左右,表明训练强度超出了有氧低强度的控制区域。其中李××的平均心率为144次/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基础较好,在同样的有氧训练手段下强度偏小,可适当对该队员增加训练要求以达到预期目标。屈××、何××、罗××三名队员在目标心率范围,说明强度适中。其他队员的强度大大超出了控制区域,进入了混氧训练强度的控制区域,应适当进行调整。
从结果数据中可以看出,同样的训练手段及要求,运动员实际的负荷强度差别很大,因此,根据区别对待的原则,教练员可将队员分组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以达到训练目的。
有氧训练手段在比赛前准备期的体能储备中非常重要。球队队员的体能储备情况决定着他们的比赛能否出色完成。队员们的准备期有氧储备情况如何,都会直接关系到比赛期时能否有个好的比赛结果。因此,教练员只是依靠经验和意识去制定的有氧训练方案是行不通了。一个好的训练方案的制定主要目的就是队员在此方案的实施情况下能否达到教练的预期有氧训练的目的。一般的传统测试法,就是教练员、队医等在一个阶段的训练完成后采用手直接测量脉搏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运用polar心率科学监控,避免了手工测量脉搏存在误差的问题、避免了因为教练组人手有限不能顾及到每一位队员的问题,现场实时反馈的数据对于教练员制定的方案能否达到有氧训练的预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直观有效的反应队员在跑动全过程的心率变化情况,确定训练方案切实有效。
此次实验测试方案:有氧训练过程采取的训练手段是有球跑动,包括行进间的传球、带球绕杆、带球跑等,有效持续时间约50分钟(守门员因专项需要只进行了约25分钟的时间)。准备期初期采取低强度的有氧训练,让队员们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此次监测球员们的低强度有氧训练情况下的心率变化情况来确定该训练的强度,也为证实采用Polar心率监控的方便及时效性。为运动队的训练提供参考。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有氧训练是比赛前准备期的必要训练手段。只有将有氧准备期的基础打牢,才能为后期高强度有氧训练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后期队员们体能情况如何,实则要看在准备期有氧训练的基础如何。此次低强度有氧训练过程采取的训练手段是有球跑动,包括行进间的传球、带球绕杆、带球跑等,有效持续时间约50分钟(守门员因专项需要只进行了约25分钟的时间),是低强度的有氧训练手段,主要目的是让刚进入准备期的队员们适应。运用Polar科学监控手段分析一下目前运动员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体现出Polar监控手段的方便性,反馈信息的实时性。
2.采用polar心率监控手段,有效地解决了教练员的难题像如人工测量脉搏、不能对每位队员进行有效兼顾、无法及时的掌握队员的状态信息等。采用科学化的Polar心律监控,对于当场检验教练员制定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十分便利,便于教练员及时的对每位队员做出调整,对训练手段做出及时调整等。对于有氧训练下队员们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一目了然。
3.本次低强度有氧训练方案:包括行进间的传球、带球绕杆、带球跑等,有效持续时间约50分钟。是让队员们有氧能力逐渐提升的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也是结合Polar心率表给出现场分析的一次实验研究,为了证明更方便科学化的监控手段。
(二)建议
1.加强教练员对科研手段的学习
教练员培训学习的大都是与专项相关的知识,科研手段和方法方面涉及甚少,缺乏科研相关的理论基础,多数情况下只有在科研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科研手段的运用,很少可以自己执行操作。这就需要体育局、足协等上级主管部门多组织教练员参加与科研机构的培训学习等,掌握科学器材的使用方法,这样对于运动队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
2.坚持完善“训、科、医”相结合
训练、科研、医疗相结合是发展好足球运动的必然模式。坚持走好训练、科学、医疗一体化的道路,才能使竞技水平更上一层楼。目前,虽然生化测试已经被普遍的应用到运动队中去,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生化检测其繁琐性也使其不常被应用,而且对训练中的检测、监控不能做到及时性。因此,运用科学监控手段像如polar心率表的监控,可以更好、更快、更便捷的监控运动员的及时状态,通过向教练员的及时反馈,可以做出快速调整,让训练过程更加优化,可以更好的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队的整体水平。
3.加大运动队科研投入力度
运动队整体实力的提升不只是专项方面的提升就可以了,如果将科研、医疗投入其中,加大对运动队的指导和帮助,我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我们已经从现在的科研投入中看到了巨大的回报与便捷,只有运动队的一整套体系完善了,系统了,才能为以后人才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王海涛.湖北省青年足球队不同跑动训练手段和心率特征关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04.
[3] 赵刚,刘丹.足球比赛负荷构成与量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3):255-259.
关键词 有氧训练 心律监控
广州足球在近几年突飞猛进,无论是男足还是女足都得到了长远的进步,重新在找回足球霸主的地位。此次研究通过Polar心率表对广州u15女子足球运动员有氧训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经过现场观察及数据分析结果判断有氧训练的手段是否科学,是否达到预期训练强度,对今后女足运动队在有氧训练方面提供一个参考。研究对象广州U15女子足球运动员在近几次的全国比赛、省足球锦标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全国第三名、省锦标赛第一名。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广州体育局以及广州市足协制定的“训、科、医”一体化政策密不可分。目前,广州的科研水平以及科研设备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前列,广州足球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在全国更是处于前列。大量而先进的设备更是运用到了足球专项中,去帮助球队进行提升。一个大的训练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保持和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消失三个阶段,与其相对应的是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一个大的训练周期是以成功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有氧训练是进入比赛准备期前必要的训练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及时的掌握有氧训练时期运动员的状态是每位教练员所需要的。目前,运动队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手段依旧是生化检测,虽然检测效果很好但是过程相对繁琐,需要医务人员在中断训练的情况下前去为运动员采血,给运动队的训练和运动员自身带来不便。运用Polar心率表对每一位运动员进行现场监控,对教练员所安排的次与组的训练强度及时做出评价,具有很好的时效性。教练员可以根据现场数据显示做出及时调整,极大的改进了整堂训练课的质量。很好地为教练员提供科学化依据。这样既解决了教练员经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队员的整个状态和运动的强度,又省去了运用生化测试手段进行监控的繁琐。心率表的监控对于教练员和基层的科研人员来说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并且可以对整个训练的过程实时监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0名广州U15女子足球运动员在有氧训练课中的心率变化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搜集、整理、阅读大量运动心率及训练负荷相关文献;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检索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在运用心率表监控训练强度、如何选取心率指标等问题,对一线的教练员及相关科研人员进行咨询和访谈,搜集宝贵意见,保证了研究的顺利进行。
3.实验法
(1)实验目的
根据教练员对有氧训练课的要求,确定训练的强度和队员的目标心率。
(2)实验对象
选取10名广州U15女子足球运动员(平均年龄15岁)身体状态良好。
(3)实验步骤
选取芬兰polar心率表作为整个有氧训练过程的实验仪器。Polar心率表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采用无线心率监测来记录储存数据,并能够现场及时反馈心率及负荷指标到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电脑上,对每个时间段的强度及心律情况及时呈现。
(4)测试方案
①有氧训练过程采取的训练手段是有球跑动,包括行进间的传球、带球绕杆、带球跑等,有效持续时间约50分钟(守门员因专项需要只进行了约25分钟的时间)。
②负荷要求:整个过程要求队员处于有氧训练低强度状态。强度一般达到最大强度的80%左右,心率保持在约160次/分。
4.数理统计法
Excel软件导入心率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
5.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分析、推理等逻辑方法结合专项理论对收据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在进行练习时的心率情况
有氧训练是比赛前准备期的必要训练手段。只有将有氧准备期的基础打牢,才能为后期高强度有氧训练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后期队员们体能情况如何,实则要看在准备期有氧训练的基础如何。根据此次训练课教练员的要求,训练的整体强度达到最大强度的80%左右,心率保持在160次/分。当然,运动员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好要根据其训练场上的实际情况结合数据来最终的分析。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对象在练习中得心率变化多数时间是超出了预期的强度范围,心率也超出预期心率,即160次/分。10名研究对象的数据分别为:罗××,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65次/分,最高心率为183次/分;谢××,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1次/分,最高心率为191次/分;熊×,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1次/分,最高心率为187次/分;李××,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44次/分,最高心率为160次/分;何××,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64次/分,最高心率为193次/分;官××,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1次/分,最高心率为192次/分;屈××,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61次/分,最高心率为179次/分;邹×,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7次/分,最高心率为200次/分;何××,练习时间50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0次/分,最高心率为189次/分;苏××,练习时间25分,练习时平均心率172次/分,最高心率为199次/分;说明队员们对于教练要求的低强度训练负荷内容未能完全适应。心率始终高于预期心率。 这次训练课根据教练员的要求是有氧低强度训练,从实际监测结果来看,十名测试队员的平均心率167次/分,如果排除准备时的心率情况,实际情况应略高于此。训练强度占到了最大强度的84%左右,表明训练强度超出了有氧低强度的控制区域。其中李××的平均心率为144次/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基础较好,在同样的有氧训练手段下强度偏小,可适当对该队员增加训练要求以达到预期目标。屈××、何××、罗××三名队员在目标心率范围,说明强度适中。其他队员的强度大大超出了控制区域,进入了混氧训练强度的控制区域,应适当进行调整。
从结果数据中可以看出,同样的训练手段及要求,运动员实际的负荷强度差别很大,因此,根据区别对待的原则,教练员可将队员分组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以达到训练目的。
有氧训练手段在比赛前准备期的体能储备中非常重要。球队队员的体能储备情况决定着他们的比赛能否出色完成。队员们的准备期有氧储备情况如何,都会直接关系到比赛期时能否有个好的比赛结果。因此,教练员只是依靠经验和意识去制定的有氧训练方案是行不通了。一个好的训练方案的制定主要目的就是队员在此方案的实施情况下能否达到教练的预期有氧训练的目的。一般的传统测试法,就是教练员、队医等在一个阶段的训练完成后采用手直接测量脉搏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运用polar心率科学监控,避免了手工测量脉搏存在误差的问题、避免了因为教练组人手有限不能顾及到每一位队员的问题,现场实时反馈的数据对于教练员制定的方案能否达到有氧训练的预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直观有效的反应队员在跑动全过程的心率变化情况,确定训练方案切实有效。
此次实验测试方案:有氧训练过程采取的训练手段是有球跑动,包括行进间的传球、带球绕杆、带球跑等,有效持续时间约50分钟(守门员因专项需要只进行了约25分钟的时间)。准备期初期采取低强度的有氧训练,让队员们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此次监测球员们的低强度有氧训练情况下的心率变化情况来确定该训练的强度,也为证实采用Polar心率监控的方便及时效性。为运动队的训练提供参考。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有氧训练是比赛前准备期的必要训练手段。只有将有氧准备期的基础打牢,才能为后期高强度有氧训练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后期队员们体能情况如何,实则要看在准备期有氧训练的基础如何。此次低强度有氧训练过程采取的训练手段是有球跑动,包括行进间的传球、带球绕杆、带球跑等,有效持续时间约50分钟(守门员因专项需要只进行了约25分钟的时间),是低强度的有氧训练手段,主要目的是让刚进入准备期的队员们适应。运用Polar科学监控手段分析一下目前运动员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体现出Polar监控手段的方便性,反馈信息的实时性。
2.采用polar心率监控手段,有效地解决了教练员的难题像如人工测量脉搏、不能对每位队员进行有效兼顾、无法及时的掌握队员的状态信息等。采用科学化的Polar心律监控,对于当场检验教练员制定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十分便利,便于教练员及时的对每位队员做出调整,对训练手段做出及时调整等。对于有氧训练下队员们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一目了然。
3.本次低强度有氧训练方案:包括行进间的传球、带球绕杆、带球跑等,有效持续时间约50分钟。是让队员们有氧能力逐渐提升的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也是结合Polar心率表给出现场分析的一次实验研究,为了证明更方便科学化的监控手段。
(二)建议
1.加强教练员对科研手段的学习
教练员培训学习的大都是与专项相关的知识,科研手段和方法方面涉及甚少,缺乏科研相关的理论基础,多数情况下只有在科研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科研手段的运用,很少可以自己执行操作。这就需要体育局、足协等上级主管部门多组织教练员参加与科研机构的培训学习等,掌握科学器材的使用方法,这样对于运动队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
2.坚持完善“训、科、医”相结合
训练、科研、医疗相结合是发展好足球运动的必然模式。坚持走好训练、科学、医疗一体化的道路,才能使竞技水平更上一层楼。目前,虽然生化测试已经被普遍的应用到运动队中去,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生化检测其繁琐性也使其不常被应用,而且对训练中的检测、监控不能做到及时性。因此,运用科学监控手段像如polar心率表的监控,可以更好、更快、更便捷的监控运动员的及时状态,通过向教练员的及时反馈,可以做出快速调整,让训练过程更加优化,可以更好的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队的整体水平。
3.加大运动队科研投入力度
运动队整体实力的提升不只是专项方面的提升就可以了,如果将科研、医疗投入其中,加大对运动队的指导和帮助,我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我们已经从现在的科研投入中看到了巨大的回报与便捷,只有运动队的一整套体系完善了,系统了,才能为以后人才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王海涛.湖北省青年足球队不同跑动训练手段和心率特征关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04.
[3] 赵刚,刘丹.足球比赛负荷构成与量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3):25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