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监测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院内获得病原菌的分布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收集来自于院内菌血症、肺炎和腹腔感染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9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MICs,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2 660株病原菌.引起菌血症(BS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0%)、肺炎克雷伯菌(12.O%)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2%);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3.4%)、鲍曼不动杆菌(17.4%)和肺炎克雷伯菌(13.8%);引起腹腔感染(IA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8%)、肺炎克雷伯菌(10.2%)和铜绿假单胞菌(9.2%).对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敏感性大于80%的药物包括替加环素(100%)、美罗培南(99.3%~100%)、亚胺培南(98.5%~100%)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3.8%~95.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12.4%~44.9%.对于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99.2%-10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为96.6%-100%.另外,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有阿米卡星(82.8%~96.6%)、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3.4%~93.1%)、头孢吡肟(69.O%~82.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2.6%~75.9%),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55.2%-82.8%.多苇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8.7%和54.O%.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最高(93.5%),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为75.1%).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最高(96.2%),其次为替加环素(92.1%)、亚胺培南(59.4%)、米诺环素(59.4%)和美罗培南(56.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的发生率为64.5%,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巾MRSCoN的发生率为82.8%.所有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均敏感.本次监测中发现9株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VRE发生率为4.3%.结论 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对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均体现出高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达92.1%;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院内革兰阳性球菌保持高的抗菌活性。
中国14家教学医院院内菌血症与肺炎和腹腔感染病原菌的抗生素耐药监测
【摘 要】
:
目的 监测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院内获得病原菌的分布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收集来自于院内菌血症、肺炎和腹腔感染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9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MICs,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2 660株病原菌.引起菌血症(BS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
【作 者】
: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首都医科
【发表日期】
:
2009年32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患者男,33岁,因"发热1个月余伴眩晕及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2008年7月收住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入院前曾到2家医院治疗,未能明确诊断,具体治疗不详.住院体检:体温39℃、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肝、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脾脏触诊,剑下0.5cm可触及脾脏下缘,无牙龈出血、鼻衄及皮肤色素沉着.经抗炎、对症治疗
期刊
目的 探讨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AT活性(AT:A)、AT抗原含量(AT:Ag)及基因型在引起遗传性AT缺陷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3例AT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标本,采用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AT:A和AT:Ag,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法扩增AT基冈的全部7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分析异常的突变基因.利用蛋白免疫
为全面反映人体感染寄生虫的状况,促进人体寄生虫检验事业的开展,由36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75位专家教授历经3年撰写的《临床寄生虫检验学》大型参考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病例摘要 患者男,26岁,主因间断发热2个月,外院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个月,于2009年1月收入北京市道培医院住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体温升高,最高38.7℃,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PLT正常,Hb 100 g/L,抗炎治疗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
期刊
HLA-Ⅰ类分子在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表达丰富,HLA-Ⅰ类分子除了参与全身免疫应答外,还有调节免疫和参与免疫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表明,PBMC的HLA-Ⅰ类分子在细胞免疫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表达降低可能会减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导致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1]。
期刊
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spleen marginedl zone B-celllymphoma SMZL)极为罕见,WHO最新分类中将该病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归类于外周B淋巴细胞肿瘤[1]。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CMA)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与美国临床化学学会(AACC)Clinical Chemistry杂志共同举办的“如何使论文获得发表”首期培训班将于2010年3月29至4月1日在广州举办。
编辑同志: 拜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年第32卷第7期徐向升和王福生著<免疫评价与免疫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的新策略>~([1])一文,文中提出HBsAg定量测定具有重要意义,认为HBsAg水平不仅是反映感染水平的较好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对治疗的应答,有针对性地调整患者的个性化治疗,进而提高疗效;对患者了解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治疗信心.对于该观点,笔者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