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资源科学分配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方式开展企业管理工作,能够推动企业资源进一步优化分配,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效益,进而实现企业管理日益完善的良性循环。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企业内部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了企业出现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全面预算管理产生于20世纪,对于部分发达国家,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广泛,而在我国,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没有在各个行业中渗透。为了保证我国企业不被社会淘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结合时代发展,通过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细化战略指标,优化配置企业各项资源,避免企业资源随意消耗,维护企业自身利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完成。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及必要性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1. 重视预测
   预测是以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根据。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应结合企业实际经营发展状况,科学编制预算计划。而做好市场调查是编制预算方案的前期要素,其中包含销售预测、市场调查分析等。
   2. 强调以销定产
   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需求,需要以市场预测为根本,确定产品销售量,结合产品销售量来实现产品生产。
   3. 以目标利润决定目标成本
   目标利润是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发展,从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利润是企业一段时期之内经营努力成果的集中体现,它受多种构成因素的影响:产销数量、品种结构、产品变动成本等。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切入点,结合市场发展要求,实现企业运营目标具体化处理,对企业现有资源科学分配,引导企业运营发展,是一项集控制、绩效、考核为一体的运营管理体系。通过对企业运营活动有效监管,降低风险。在新形势背景下,为了迎合市场发展要求,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运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管理工具,影响企业经营发展,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会把控制、管理、绩效、考核等内容融为一体,将企业运营发展中各项管理问题进行整合,统一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存在偏差
   部分企业领导对全面预算价值了解不全面,认识存在偏差。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企业领导把工作重心放在经营生产上,普遍认为预算管理就是对企业财务支出进行控制,交由财务部门即可,没有从全局入手,安排各个部门负责人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中,影响工作效果。
   (二)与战略发展目标偏离
   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技术水平,并且在管理上有着明显优势。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管理者仅为了完成年度经营目标,没有顾及长远发展战略,预算管理目标没有迎合企业战略发展要求,使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相偏离,无法起到引导战略目标实现的效果。
   (三)缺乏专业预算组织机构
   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能够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但大部分人员认为,预算管理也就是对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应让财务部门来落实,财务部门通常在下年度的预测量和价格收入计算基础上,对企业其他部门上交的历史数据进行成本费用预测。对于企业各部门的相关预算数据,部分人员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应该由其独立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预算规划不合理,出现各种问题。如果企业缺少专业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负责预算管理工作,将会给企业整体管理效果带来影响,阻碍企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四)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通常情况下,预算编制一般由财务部门落实,由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编制预算方案。在预算编制中,由于采取的编制方法比较单一,也就是以增量预算为主,根据历史数据增加或者删除来预测明年成本预算情况,预算也只是局限于年损益预算,没有涉及资金预算、资本投入预算等。全面预算编制内容没有渗透到企业整体格局中,数据不能形成闭环管理,增加风险出现几率,不能保证预算管理规范性。
   (五)全面预算执行不强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企业预算收入成本相关数据只是交由财务部门进行差异点分析而沒有实现追踪管理的情况下,对于产生原因分析以后没有结合分析结果进行事后追踪管理,而是依然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采购,缺少对费用整体的把握。在费用管理上,对于超支部分,通常会采取申请后补方式,不能真实展现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属于事后反馈,使得预算管理过于形式化,影响预算效果发挥。
   三、改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主要管理人员预算管理意识
   从全面预算管理角度来说,不但包含企业战略,同时又涉及企业日常运营活动,所以应该在企业主要领导的带领下落实,要想发挥预算管理使用价值,需要让各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都能知晓并熟稔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工作中给予全面预算管理高度重视并合规执行。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需要从自身维护预算威严性角度入手,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秉持全员参与工作原则,引导各部门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在企业内部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引导全面预算管理目标顺利完成。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之前,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宣传,让每个职工都能对预算管理实施必要性有深入认识,给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提供良好条件。    (二)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
   企业在设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时,需要结合战略目标,保证预算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统一,创建良好预算管理氛围,保证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增强企业实力,推动企业更好发展。从战略目标角度来说,通过把战略目标融入到预算管理活动中,让预算管理满足企业经营发展要求,所有职工都要根据预算管理指标完成本职工作,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性,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
   (三)设立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
   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需要设立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管理机构既可以用于及时沟通和反馈企业财务部门、采购部门、运营部门、生产部门等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情况,又可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规范性。企业预算管理机构可以联合企业各部门一同促进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快速流通,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完整性和规范性。预算管理部门可以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将预算管理目标层层下发,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由专人负责,这样便于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找出负责任,防止部门发生推卸责任的状况,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加强企业宣传教育,促进各部门之间交流,增强各级人员职责意识,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获取理想预算管理结果。
   (四)保证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为了将企业专业预算管理机构的预算管理落到实处,体现预算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需要企业根据自身行业及经营特点,针对性地编制符合企业自身的预算管理计划,并结合企业全面管理的要求采取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具体来说,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运营发展状况,对于可以参考时间历史数据进行预算的,则使用增量预算或者滚动预算编制方法;对于需要参考并结合历史业务规模或对新项目未来预测业务量情况的,则可以使用弹性预算或固定预算法。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包含了企业数据的方方面面,从损益预算、资金预算到投资预算等,形成一个企业数据闭环,将各项数据充分融合,结合损益预算预测企业今后现金流,根据现金流预测今后投融资需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由上至下或者由下至上的方法,尽可能避免其他部门预算过于松弛。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把战略目标融入其中,保证预算编制的全面性,给企业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五)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有效性
   企业完成编制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后,企业各部门应切实履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在企业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利用IT或者软件技术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严格监督,提高预算执行时效性。通过对企业全面预算情况进行系统追踪、监督和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企业可以根据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具体调整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的部分细节,不可盲目修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预算执行管理时,企业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企业管理运营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调整优化企业资源利用率,推动企业更好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及时找出预算中存在问题并处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现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推动企业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效益,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因管理人员面对意识、机构等因素影响,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效能,不利于企业更好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企业领导需要从战略角度入手,在企业内部成立专业的管理部门,编制预算管理方案,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美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探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7):154-155.
   [2]宋文生.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17):41-43.
   [3]孙昱琛.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J].财会学习,2019(12):13-15.
   [4]王建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07):54-56.
   [5]尹奥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國乡镇企业会计,2019(01):60-61.
   (作者单位: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慈善组织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社会资源、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公信力是公益慈善组织的灵魂和生命力,是展示组织形象、影响慈善捐赠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描述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现状,构建监管部门与慈善组织间的博弈模型,进行纯策略博弈分析,得出促使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有效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慈善组织;公信力;公信力建设   一、引言   慈善组织是一种
目的:研究普拉洛芬联合贝复舒滴眼治疗对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及对干眼症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8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为对照组,另一个小组为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普拉洛芬治疗,研究组联用普拉洛芬与贝复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痒评分、结膜充血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治疗后总有效率、干眼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眼痒评分、结膜充血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更长、角膜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清蛋白、胆汁酸和总胆红素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中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A组,6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B组,6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C组,检测三组的血清胆碱酯酶、清蛋白、胆汁酸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分析三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清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和C组患者,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和C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胆碱酯酶、清蛋白水平明显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