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_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养老机构关于老年护理的管理现状,然后提出了养老机构老年护理干礼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对老年人进行更好的护理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护理管理;规范化;专业化;风险管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之后又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关系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难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子女支付一笔费用之后,这些养老机构则替他们的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护理管理所呈现的局面也十分混乱[1]。
  一、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总数接近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扰其子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养老机构,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由于我们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承办和运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十分混乱,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连护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乱的管理和护理市场急需统一的规范和强制的措施使其有效运行。
  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照顾。反思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关于护理方面的培训,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对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他们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树立正确地工作观念,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第一感觉,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着自己的前辈或者同事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在一个养老机构中,除了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医护人员外,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中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兼做的,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巧的医护人员很难做好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影响机构的长期运行。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
  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老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赡养晚年,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成一个新家庭后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子女无法亲自照料老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只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受欢迎,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办养老机构的风潮。由于我国的养老机构起步较晚,现在还属于成长阶段,国家也没有及时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条约,整个养老机构的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成立养老机构的申请到养老机构的管理整个流程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三、对老年人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规范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严格限制养老机构的承办条件,对申请承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人的自身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该机构内的卫生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要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等,只有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的行业规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养老行业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就好比羊群的领头羊,控制着整个养老机构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此同时,管理队伍还是养老机构领导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医护人员传递上层领导的工作指示,同时及时上层领导反映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机构内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养老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该机构的竞争力,增强医护人员对机构的归属感,为机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已经在職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会、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去外校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肯定能使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资格审核
  医护人员是直接对老年人负责的群体,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况[3]。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些退化,也逐渐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药时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顾老年人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这也为医护工作埋下了隐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虑,国家应该加强对从事于护理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只有考察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而且政府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录用不合格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要予以重罚,绝不轻易放过。
  (四)加强养老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在养老机构的设计和建设中多多考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间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还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经常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等,因此医护人员除了照顾老年人身体上的健康外,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他们的家属沟通交流,督促他们的子女经常来陪陪父母,只有在医护人员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安,养老机构责任重大,不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养老机构护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外,也要家属的照顾和关心,只有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事业发展才能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善斌.养老护理人员“招不进、留不住”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民政,2009(02)
  [2]戴付敏.澳大利亚不同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对应资质[J].中华护理杂志,2009(02)
  [3]张菊美.影响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专业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18)
  [4]陈亚梅,施雁.对我国分级护理制度现状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8(09)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一直十分重视知识分子问题.近几年来,学术界围绕江泽民知识分子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地位和作用、历史使命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
2014年8月的一天,一起离婚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庭上审理未结,法庭外却出现意外情况,一位小伙子对着法庭大骂被告人。这位小伙子与这起案子有什么关系?他为
期刊
从1991年开始到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已经审定了12届,共评出813项成果。如果加上各地区、各行业审定的区域性、行业性成果,所涉及的企业数已接近上万家。通过对12
摘要:大学校友文化是在大学的校园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校友文化是一个学校与学生、社会联系的情感纽带,是体现一个学校人文情怀的表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本论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对校友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发展现状,校友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这一作用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校友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对策  一、校友文化的概述  (一)校友文化的基本
摘 要:本文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歧视直接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阻碍了公平就业,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理论以及案例分析就业歧视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就业歧视的抗辩理由、就业歧视的种类以及如何完善法律手段来救济权利受损方。  关键词:就业歧视;平等;类型;原因  一、反就业歧视的必要性  反就业歧视有利于保护基本平等权、禁止企业权利滥用。卢梭说过:“环境的力量始终倾向于破坏平等,惟其如此,法律的力量就应始终
“官出数字”现象的病源在于当前不切实际的目标考核体系和“数字出官”的干部评价任用机制.从当前来看,具体体现在:各级决策者未能正确地理解和对待“五年计划”.
1927年,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叛变而失败了。蒋介石反革命集团用无数革命人 民的鲜血换取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建立了政
营销历来是中国企业的软肋。的确,即便营销话语满天飞,依然不能掩饰人们营销意识与方法的缺乏。我国已然是出口大国,但我们目前多数企业的出口行为仅仅是一种销售,而缺少了营销的艺术。为什么要营销?营销大师科特勒关于销售和营销的区别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点:销售意识只能带来短期成功,营销意识却能造就长期增长。  理解了营销的意义,还要学会手段。营销界流行一种“借势营销”,其实就是借助有影响力的事件,展开与产品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