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通过调动教师、高校、社会、政府四大行为主体形成“四联动”效应,激活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内、外“两翼”驱动力量,助推高校思政课教师自主生成基准性、鉴别性、核心性胜任力“三级”胜任力指标,实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一体”之核心目标,进而架构起“一体两翼三级四联动”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升体系,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胜任力构建一个融合互动、统筹高效、协同共进的良性生态系统.
【机 构】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温州32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通过调动教师、高校、社会、政府四大行为主体形成“四联动”效应,激活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内、外“两翼”驱动力量,助推高校思政课教师自主生成基准性、鉴别性、核心性胜任力“三级”胜任力指标,实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一体”之核心目标,进而架构起“一体两翼三级四联动”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升体系,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胜任力构建一个融合互动、统筹高效、协同共进的良性生态系统.
其他文献
叙事教学具有主体交互性、内容聚焦性、方法艺术性、环境协同性、目标层次性的要素结构.党史叙事教学中,教师采用故事化的教学构境手法,能够营造理想的教学场域,化晦涩的党史及其背后潜隐的抽象价值观念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党史教学“党史认知—情感认同—理想信念—外化践行—反思反馈”的运行过程.高校通过党史叙事教学,讲好党史故事,有助于党史学习教育大众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党史观,有助于党的良好形象塑造.
在媒介技术全域性介入与前沿科技深度互嵌的态势下,高校网络舆论场逐渐成为高校网民的信息共享场、意见流通场以及民主权利场.建设高校网络舆论场主导权是培育高校网民公共理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阶的必然路径,亦是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网络舆论场主导权建设正面临着意见结构分化、内容生态失衡、话语权力稀释、价值取向错位等多重挑战.为此,高校应着力于聚合主导力量、整合主导思想、耦合主导方法与融合主导媒介,营造一个同大于异、通优于堵的高校网络舆论场.
大学生思想活跃、关心时事,对网络上的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较高.随着新生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与大学生群体相关的网络舆情时有发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分析掌握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特点,通过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其合理表达、理性发声,健全学校舆情干预机制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党史学习教育与精神交往具有内在统一性,党史学习教育属于精神交往的活动范畴,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精神交往实践.作为精神交往的一种特殊形态,党史学习教育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重塑人的精神秩序、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坚持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外部环境与交往心理的互动性、交往内容和交往形式的延续性来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高校组织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高校组织育人工作存在政治功能发挥不充分、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各类型育人组织的职责重点不够突出等问题,对此,要从准确把握工作体系的要素构成、全面完善体系结构、妥善处理运作方式、做好动态视角的反馈评价入手建构高校组织育人工作体系,并注重价值功能主体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组织育人工作体系的创新优化和组织育人工作体系内学生的主体性诉求,充分发挥高校组织育人工作体系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