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墨尔本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这里有钢筋丛林般的摩天大厦群,也不乏怀旧气息浓厚的老旧街巷——同样这里也拥有极富“年代感”的老菜场——女王市场。2010年当听闻北京的崇文门菜市场拆迁的消息时,我还有点不大敢相信,这个比墨尔本的老菜场档次高很多、建筑也新得多的菜市场怎么说拆就要拆了呢?说实话我真的有那么一点不大明白……
如果与北京的崇文门菜市场比起来,墨尔本的女王市场才更有“拆掉”的必要性吧,尤其是女王市场不仅占地面积太大、建筑规格不高——整个女王市场差不多有一大半的建筑面积还都是不上档次的铁皮棚子。说女王市场更有拆迁必要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和北京的崇文门菜场一样,都雄踞城市的黄金宝地。如果墨尔本的女王市场真被拆掉的话,一定能产生比拆掉崇文门菜市场大得多的多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墨尔本的女王市场注定没有北京的崇文门菜市场那么“好命”了,因为这里已经被墨尔本市政府列为该市的重要历史遗迹。同时也成为了该市极为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前来参观游览的外国游客几乎比本地的顾客还要多出很多。墨尔本女王市场与北京崇文门菜市场最大的区别是,这里全是由一个个的个体商户组成,但相同的是两地的菜市场全都能做到诚信经营。
另外一个不同则是女王市场里的个体商户,有很多都是某种产品的生产世家或经营世家,比如说这个专做调料的调料“专业户”。
除了果酱专业户之外,这里还有奶酪专业户、红酒专业户、咖啡专业户、火腿专业户、巧克力专业户、腌橄榄专业户等等。
女王市场资格最老的建筑建于130年前,只有一层、面积大约只有崇文门菜市场的一半左右。
周末本是最赚钱的机会,但还是有几家铺子关门休息,这多少会给专门前来采购的顾客带来些许的不便。
这一家人专做巧克力,不要说品尝,就是看上一眼都要流口水……
还有另外一个差别就是墨尔本的老菜场里顾客和店家无论买卖与否几乎都要聊上几句,就连我这个观光客也无法置身度外。
因为这里已经成为了墨尔本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所以商家们对游客的镜头都能从容应对。当我提出能否拍照的时候,左侧的这个哥们儿连忙让另一个店员转过身来配合我的快门,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友善着实让人感动。
女王市场更大的面积则是在我们北京早已经被认为不上档次的铁皮棚子,所卖的商品也早已经超出了最初的菜市场的经营范围。
顺便说一说张墨尔本商业中心区的另一家老商店——当初建的时候也是该市最大的商店,其实面积不过只有几百平米而已,它的隔壁以及隔壁的隔壁,早已经变成了高达几十层的摩天大厦,但是因为它的老资格而得以被政府强制保留了下来,现在也已经成为了该市最炙手可热的旅游大热门。
在墨尔本钢筋水泥丛林的夹缝之中,同样保留了众多的小街小巷,这里已经成为墨尔本最有魅力的区域。即使是在旁边摩天大厦里忙碌了一天的银行家们,下了班之后也都爱到这样的小巷中混迹于市井小民中间,那份怡然,那种惬意都是坐在高空中的玻璃盒子里无法体会到的。与被拆掉的崇文门菜市场比,上面的这家老商店和众多的小街巷具有更高的“潜在商业价值”,但是,保留下来的意义却绝不是能用金钱简单地衡量出来的。事实上,欧洲的许多城市也不乏身居黄金宝地而看起来却不那么体面、不够所谓档次的老店铺老市场,但都因其在文化传承上的重要性而被格外保留了下来,它们存在的意义是绝对无法用简单的金钱价值所能衡量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之前都会约几个小伙伴,骑着自行车奔走于崇文门和东单两大菜市场,前去采购凭票供应的花生瓜子及黄花木耳带鱼。每次出门之前母亲都不大放心地叮嘱几句,怕的是一不小心丢了自家的副食本,那样的话,家里的年可就真的没法过好了。东单菜市场已经先一步被拆掉,而崇文门菜市场的拆迁则彻底消灭仅存于脑海的春节之前排大队等候开门营业的盛况……这许多本已泛了黄的记忆,随着北京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的建筑物的崛起,慢慢化为了空白。
据建设部的调查,中国建筑的平均年限大约只有30年左右。这样来算,建设于1976年的崇文门菜市场确实也只有拆掉,却不知墨尔本那些建筑物为什么能在百年间依然屹立不倒!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如果与北京的崇文门菜市场比起来,墨尔本的女王市场才更有“拆掉”的必要性吧,尤其是女王市场不仅占地面积太大、建筑规格不高——整个女王市场差不多有一大半的建筑面积还都是不上档次的铁皮棚子。说女王市场更有拆迁必要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和北京的崇文门菜场一样,都雄踞城市的黄金宝地。如果墨尔本的女王市场真被拆掉的话,一定能产生比拆掉崇文门菜市场大得多的多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墨尔本的女王市场注定没有北京的崇文门菜市场那么“好命”了,因为这里已经被墨尔本市政府列为该市的重要历史遗迹。同时也成为了该市极为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前来参观游览的外国游客几乎比本地的顾客还要多出很多。墨尔本女王市场与北京崇文门菜市场最大的区别是,这里全是由一个个的个体商户组成,但相同的是两地的菜市场全都能做到诚信经营。
另外一个不同则是女王市场里的个体商户,有很多都是某种产品的生产世家或经营世家,比如说这个专做调料的调料“专业户”。
除了果酱专业户之外,这里还有奶酪专业户、红酒专业户、咖啡专业户、火腿专业户、巧克力专业户、腌橄榄专业户等等。
女王市场资格最老的建筑建于130年前,只有一层、面积大约只有崇文门菜市场的一半左右。
周末本是最赚钱的机会,但还是有几家铺子关门休息,这多少会给专门前来采购的顾客带来些许的不便。
这一家人专做巧克力,不要说品尝,就是看上一眼都要流口水……
还有另外一个差别就是墨尔本的老菜场里顾客和店家无论买卖与否几乎都要聊上几句,就连我这个观光客也无法置身度外。
因为这里已经成为了墨尔本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所以商家们对游客的镜头都能从容应对。当我提出能否拍照的时候,左侧的这个哥们儿连忙让另一个店员转过身来配合我的快门,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友善着实让人感动。
女王市场更大的面积则是在我们北京早已经被认为不上档次的铁皮棚子,所卖的商品也早已经超出了最初的菜市场的经营范围。
顺便说一说张墨尔本商业中心区的另一家老商店——当初建的时候也是该市最大的商店,其实面积不过只有几百平米而已,它的隔壁以及隔壁的隔壁,早已经变成了高达几十层的摩天大厦,但是因为它的老资格而得以被政府强制保留了下来,现在也已经成为了该市最炙手可热的旅游大热门。
在墨尔本钢筋水泥丛林的夹缝之中,同样保留了众多的小街小巷,这里已经成为墨尔本最有魅力的区域。即使是在旁边摩天大厦里忙碌了一天的银行家们,下了班之后也都爱到这样的小巷中混迹于市井小民中间,那份怡然,那种惬意都是坐在高空中的玻璃盒子里无法体会到的。与被拆掉的崇文门菜市场比,上面的这家老商店和众多的小街巷具有更高的“潜在商业价值”,但是,保留下来的意义却绝不是能用金钱简单地衡量出来的。事实上,欧洲的许多城市也不乏身居黄金宝地而看起来却不那么体面、不够所谓档次的老店铺老市场,但都因其在文化传承上的重要性而被格外保留了下来,它们存在的意义是绝对无法用简单的金钱价值所能衡量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之前都会约几个小伙伴,骑着自行车奔走于崇文门和东单两大菜市场,前去采购凭票供应的花生瓜子及黄花木耳带鱼。每次出门之前母亲都不大放心地叮嘱几句,怕的是一不小心丢了自家的副食本,那样的话,家里的年可就真的没法过好了。东单菜市场已经先一步被拆掉,而崇文门菜市场的拆迁则彻底消灭仅存于脑海的春节之前排大队等候开门营业的盛况……这许多本已泛了黄的记忆,随着北京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的建筑物的崛起,慢慢化为了空白。
据建设部的调查,中国建筑的平均年限大约只有30年左右。这样来算,建设于1976年的崇文门菜市场确实也只有拆掉,却不知墨尔本那些建筑物为什么能在百年间依然屹立不倒!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