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应该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法纪和 职业,以及自然和社会规律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敬畏之 心具有自省与自律作用,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对 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当前,中职学校生源持续递减,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于 是,许多中职学校“无底线”、“零拒绝”地接收所有愿意或不愿 意(通过做招生宣传工作后愿意)进入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 这一生源群体,除了少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外,大多数甚至绝大 多数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学习失败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品 学兼差”的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差,他们的行为习惯与法纪意识 更差,他们中许多人进入中职学校后,原来在初中阶段没有暴露 或虽已暴露但并不很严重的一些毛病,如打架、抽烟、喝酒、说 谎、不服老师管教,甚至顶撞老师,有的还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 人在一起等。由于具有这些毛病的原来分散在各个初中的学生集 中到了一块,因而显得更加突出了,所以如何帮助他们矫正这些 恶习,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 一个突出任务。
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品质的缺失,是导致当前中职学校德育 工作难度增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面对学生实际,培养具有良 好道德品质的合格的技能人才,笔者认为,有必要教育学生常怀 敬畏之心。
一、教育学生敬畏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其学识和水平包括 道德品质和人生阅历都比学生丰富,教师的职业道德最核心的内 容就是“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与进步是其天职,因此,教师 值得学生敬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亦或是帮 助其矫正其不良品行,或者是化解其思想中的困惑,对于学生来 讲,都值得信赖。当然,作为教师,也要从“爱学生”出发,为 人师表,垂范师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让自己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值得学生学习效仿。另外,对于学生中 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不仅要“严”,而且要有热心和耐心,这 样,学生也才会“敬畏”教师。
二、教育学生敬畏法纪
法纪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法纪之于人, 正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与汽车,虽然它不时要我们停车等候,但 保证了道路畅通和我们的安全。一个人如果无视法纪,就如在十 字路口无视红绿灯行车,则容易犯错出事,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必须敬畏法纪,自觉遵守,而不 要让它来伤害自己,对学生中不守法纪现象,要加强教育,严格 要求,甚至要予以适当处罚,而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便会纵容 学生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将来 的人生道路。
三、敬畏《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 深沉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 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令。”《守则》和《规范》的颁布实施,是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和道 德品质养成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品质均差的 中职学生,学校要制定贯彻执行《规范》和《守则》有关办法或 细则,将有关要求具体化,让学生明白哪些事确实不能做,从而 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敬畏”之心。
四、敬畏他人
同学有缘才相聚,两、三年后各奔西东,要珍惜缘分和友谊, 不管是同班同学还是其他同学,要友好相处,即使有些生活、工 作、学习上的矛盾,也要心存敬畏,不要恶言伤人,也不要斗力 逞强,更不要日后寻机报复,而要相互体谅和谦让,要以“怕” 伤了双方的感情来自觉约束自己在矛盾产生后的言行,如若有一 时想不通或咽不下这口气的时候,也要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 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来对待,也可以将有关情况向老师或学校 反映,请求老师出面解决。而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 也要怀有“敬畏”之心,讲求和奉行家庭美德。对于邻里和同事, 则要和睦相处,敬重他们。
五、敬畏自然
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人类在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同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要懂得可持续发展。因 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不乱丢废弃物品,对能反复利用的东西就要多次使用,对可能造 成影响生态和环境的行为应避免,敬畏大自然,是中职学生良好 品德中的重要内容。
总之,“天不怕,地不怕”的自然个性的张扬,在现在中职 学生中大量存在,这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我们有必要教 育他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学会自省和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才能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技能人才才会变成 现实。
当前,中职学校生源持续递减,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于 是,许多中职学校“无底线”、“零拒绝”地接收所有愿意或不愿 意(通过做招生宣传工作后愿意)进入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 这一生源群体,除了少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外,大多数甚至绝大 多数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学习失败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品 学兼差”的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差,他们的行为习惯与法纪意识 更差,他们中许多人进入中职学校后,原来在初中阶段没有暴露 或虽已暴露但并不很严重的一些毛病,如打架、抽烟、喝酒、说 谎、不服老师管教,甚至顶撞老师,有的还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 人在一起等。由于具有这些毛病的原来分散在各个初中的学生集 中到了一块,因而显得更加突出了,所以如何帮助他们矫正这些 恶习,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 一个突出任务。
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品质的缺失,是导致当前中职学校德育 工作难度增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面对学生实际,培养具有良 好道德品质的合格的技能人才,笔者认为,有必要教育学生常怀 敬畏之心。
一、教育学生敬畏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其学识和水平包括 道德品质和人生阅历都比学生丰富,教师的职业道德最核心的内 容就是“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与进步是其天职,因此,教师 值得学生敬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亦或是帮 助其矫正其不良品行,或者是化解其思想中的困惑,对于学生来 讲,都值得信赖。当然,作为教师,也要从“爱学生”出发,为 人师表,垂范师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让自己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值得学生学习效仿。另外,对于学生中 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不仅要“严”,而且要有热心和耐心,这 样,学生也才会“敬畏”教师。
二、教育学生敬畏法纪
法纪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法纪之于人, 正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与汽车,虽然它不时要我们停车等候,但 保证了道路畅通和我们的安全。一个人如果无视法纪,就如在十 字路口无视红绿灯行车,则容易犯错出事,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必须敬畏法纪,自觉遵守,而不 要让它来伤害自己,对学生中不守法纪现象,要加强教育,严格 要求,甚至要予以适当处罚,而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便会纵容 学生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将来 的人生道路。
三、敬畏《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 深沉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 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令。”《守则》和《规范》的颁布实施,是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和道 德品质养成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品质均差的 中职学生,学校要制定贯彻执行《规范》和《守则》有关办法或 细则,将有关要求具体化,让学生明白哪些事确实不能做,从而 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敬畏”之心。
四、敬畏他人
同学有缘才相聚,两、三年后各奔西东,要珍惜缘分和友谊, 不管是同班同学还是其他同学,要友好相处,即使有些生活、工 作、学习上的矛盾,也要心存敬畏,不要恶言伤人,也不要斗力 逞强,更不要日后寻机报复,而要相互体谅和谦让,要以“怕” 伤了双方的感情来自觉约束自己在矛盾产生后的言行,如若有一 时想不通或咽不下这口气的时候,也要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 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来对待,也可以将有关情况向老师或学校 反映,请求老师出面解决。而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 也要怀有“敬畏”之心,讲求和奉行家庭美德。对于邻里和同事, 则要和睦相处,敬重他们。
五、敬畏自然
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人类在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同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要懂得可持续发展。因 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不乱丢废弃物品,对能反复利用的东西就要多次使用,对可能造 成影响生态和环境的行为应避免,敬畏大自然,是中职学生良好 品德中的重要内容。
总之,“天不怕,地不怕”的自然个性的张扬,在现在中职 学生中大量存在,这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我们有必要教 育他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学会自省和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才能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技能人才才会变成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