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u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28-01
  
  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未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要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1 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属性,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
  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審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2 改“捡骨架”为“见全身”
  语文学习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完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传统的方法教学“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节时,教师一般都采用让学生以列表形式整理出船夫驾驶技术好表现在哪几方面。于是学生把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变成了一张表格,可以说捡出了这段课文的“骨架”。但仔细想想,学生列出了表格,就等于对驾驶技术好有了深刻的感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没有细细品味每一句话,还没有好好看一看文章的“全身”呢!
  为了让学生有真切的感悟,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这样做,他在让学生反复阅读了文章后,让学生当当船夫,向“游人”吆喝,招揽游人来坐自己的小艇。这一做法,使得每个学生不仅仅去品读这一段文字,还主动地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个体感悟的不同,介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人侧重介绍小艇的舒适,有人侧重介绍自己行船之快,有人侧重自己驾船的安全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不是机械照搬课文原话,而是经过自己感悟,再加工后,把原文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
  3 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要善于提出假设,产生分歧时,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常用的方法有:
  3.1 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要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多关住学生的生活。还有一些课文,学生无法产生移情体验,教师可以运用师生对话方式或观看相关的教学录象进行感受。
  3.2 读写结合,加深理解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许多老师经常运用。但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些读写的训练完全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效果。
  3.2.1 在“空白处补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些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字之处“、”无声之处“,因此,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如《穷人》一课,桑娜把邻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诉了刚刚打渔归来的丈夫,但她没有把话说完就”沉默“了,她为什么欲言又止、她在想些什么?作者用”沉默“一词留了一个”空白“教师于此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想象,为”沉默“一词解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虽然说法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只要不悖对主旨的把握应该给予鼓励。
  3.2.2 在“难以言传”处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不仅有明晰的,可以表述的一面,而且也有模糊的,难以描慕的一面。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针对这种心理现象的概括。这种心理现象反映到作品上往往“言”不能尽“意”,读者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去还原。
  3.2.3 在“意犹未尽”处延伸。文章的结尾是门艺术,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遐思和不尽的魅力。
  3.3 表演再现,学生的表演是对教材内化后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在对作品的认知与自身原有经验的融洽与建构的基础上,借助动作、语言、神态等手段来表达情绪,展现自我的方式。在表演过程中,没有对话的,补上了对话,为了更好地表现,还外加一些动作。内心的想法变成了内心独自,这是对教材再创造的结果。
  此外,教师还要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即不要死死拖守教材钻坚仰高,固守一隅,应跳出语文教语文,积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使课内、课外知识融化贯通。
  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16-01    “老师,班里的同学很喜欢给别人取绰号,特别是一部分男同学总是恶意的给我们女同学取绰号,您能否出面说一说?好几个女同学为此已经哭过了。”下午刚上班,在办公作桌上就出现了一封几位女生联笔的求救信,透过字迹,我猜出了写信的同学是谁。“是现在把写信的同学叫来问个清楚,还是在今天下午的课上说一说这种
期刊
【摘要】乐都县高一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应以学生为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新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改革;误区困惑;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25-01    2010年秋季开学青海省高一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如何利用新课程理念来指
期刊
【摘要】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思路,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具体结合教学案例,开展数学实验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完成意义建构,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建构; 数学实验; 数学活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24-0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但
期刊
【摘要】多媒体学习平台对于中学生学习英语所起的巨大作用已经基本上是毋庸置疑的了。但是,如何具体的在实践中使用这个平台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如何顺应高考改革的新思路,做到既不哗众取宠,只做表面文章,又能在不挤占学生正常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实实在在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呢?本文将着重探析把《空中英语教室》作为校本课程来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 《空中英语教室》 校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35-02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还要求学生“由此以知彼”。“举一反三”、“由此知彼”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现在高考特别重视对学习素质的考查,其中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学习素质的核心。  简单的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39-01    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投资,人力资本附加值的诞生之源, 则是我们在实践中的自身投入。人力资本附加值是在外在投入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投入所形成的新价值。要全面提高人力资本附加值,就必须以激发创造力为核心,多方面、多层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并着力推进创造人格的全面塑造。  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来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26-01    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期刊
【摘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电力从生产到供应的时效最短化、安全最大化和运行成本最小化,本文就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一些基础性知问题予以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综合自动化; 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K26-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38-01    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36-01    曾记得,我参加了县举行的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在评课中,有一位教师这样说:“你的课缺泛听说,笔头操练太多,这样,学生的素质很难得到提高”。一节成功的课,是否要以听说为主,而不要考虑因材施教,把应试教育丢一边呢?我认为,当前我们英语教师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过分强调“听说”技能,而导致“
期刊
【摘要】针对从约束、分布、指称三个方面概述的汉语“自己”和英语反身代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试图从“词汇差异说”这一角度解释“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的差异问题,为解释汉语中的反身代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汉语“自己”;英语反身代词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21-03    1 引言  照应关系作为语言单位之间同一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