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校都采用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多种模式,不论哪种模式,都是建立在电子设备硬件、计算机软件基础上的。这些设备和软件的维护,有共同的规律和难题。
●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建设问题
信息技术采用的硬件设备,本身有一个选择、采购的问题。从理论上讲,选择和采购这道程序比较专业,首先要考察市场,了解市场上有多少种硬件可选,各有什么特点,哪款比较适合本校。此外,还要倾听用户也就是教师的意见,更要倾听有维护经验的工程师的意见,怎样的设计才好用又可靠。然而,这个过程往往被忽略了,并且还有一种误区,认为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买贵的、新的产品总没有错,用一分钱一分货的简单公式代替了复杂的思考和比较。因此往往一个小群体,就决定了设备的选择,最后未必有预先想象的好效果,这方面有不少教训。例如,某校采购的全自动电子讲台,打开锁,掀开柜子门,各设备样样都自动打开了;关闭柜子门,样样都关闭了。看起来很先进,结果用了没多久,故障频发,打开柜子设备不自动打开,甚至有的柜子都打不开了,维护人员疲惫地奔波于各教室间解决故障,苦不堪言,而教师损失了宝贵的课时,下课时讲不完备好的课,也很有怨言。
教训就是:新产品价钱贵,但技术上未必成熟,一分钱一分货的公式不能处处套用。
当然,新设备也不全是不成熟的,买对了也能带来许多便利。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比较难,因此,在选择设备的时候,还是将成熟稳定放在第一位为好。
在配置上,也有讲究,轻率花钱不对,一味省钱也不对。例如,某校配置设备时,正逢双核计算机上市,于是配备了一整栋教学楼。然而,虽然双核给人带来新意,但选择的内存条却很小,一年不到,运行起来就很费劲了。原因是他们听从了供货商家的主意,按商家的推荐进行配置,商家的技术人员认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所需的软件不多,给出的内存足够了,但是他们不知道,操作系统刚安装的时候,对硬件要求不高,可是打过补丁以后,这些补丁占用资源会越来越厉害,以至于运行起来越来越难。
总之,选择配置设备,还是要多听各方面的意见。目前各校在开支上所处的制度环境都差不多,一次性开支容易,以后再想弥补,经费申请就难了。
● 维护队伍组织的问题
在硬件安装使用以后,有一个维护的问题。维护可以有多种模式:本校派专人维护、外骋人员维护、外包公司维护。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
最好的模式是:本校派专人维护,太专业的问题则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一般设备厂家都有维修点。但是,这仅仅是理想化的一种模式,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本校设置了工程师岗位,专门维护机器,但如何保证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确实是热爱此岗位,肯学习钻研,工作负责,有专业技术的人,是个难题。这个问题要彻底解决,目前还没有良好的制度基础,全依赖学校的人事管理水平。
此外,从人才市场外聘有技术的人员维护设备,理论上讲也是一个合理的途径,有很多优越性,如可以保证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还容易筛选。可是同样也有缺点,首先人才市场可选择的人有限,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目前还算是新事物,有工作经验的人几乎找不到,而技术人员的流动性,也困扰着维护水平的提升。而且外聘的人员在心里并不认同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因此也难保证所聘的人都能处处以教学为重。
以合同的形式外包给专业公司,这也是一个符合市场化潮流的途径,问题在于,这些公司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实力也得不断重新衡量,耗时耗力。
所以,任何模式都有利有弊,如何抉择,选用哪种方法,怎样组织维护队伍,这得看学校所处的环境而言。
另外,从理想状态讲,维护工程师应该是一个跨界人才,最好是有教学经验,又有硬件知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维护工程师?它可以由教师学习硬件知识达到,同时又可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教学知识而达到。
● 软件安装维护方面的问题
有了硬件,还得有软件才能实施教学,有的软件是基本的,如操作系统、杀毒软件,所有的课程都得使用办公系统,播放幻灯课件。有的软件是课程独有的,如编程课要安装编程软件,设计课要安装图形设计软件,不同的课程使用不同的专业软件。
这就有了软件安装的问题,与课程相关的软件当然必须安装,否则课程无法进行。此外,会有教师经常要求安装新软件,教师的要求不全是合理的,要依据条件判断。维护人员的判断能力也有局限,因此有时候会引发矛盾。最好是与教学单位协商,建立制度,计算机上安装软件由教学单位统一审批决定,这样就可以保证安装的软件确实是与教学相关的。
教师使用计算机播放课件,其所用的U盘、移动硬盘等经常会带来许多病毒,公用的计算机是防毒重心,这就要研究杀毒技术,一旦染上病毒,要尽快处理,采取措施,恢复系统的安全。研究杀毒技术要耗费许多精力,但又是不可省略的业务,并且防毒杀毒是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要掌握病毒防治软件公司各家所长,不同的问题可以找不同的软件公司解决。
目前免费的杀毒软件增多,为维护带来便利。多种提供良好服务的免费杀毒软件可选,免除了购买正版杀毒软件的困难,但杀毒永远是滞后的,对这一点要有清醒认识。频繁更新杀毒软件在个人机上可以,但是在教学机中不可能,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应急机制,平时要密切关注病毒发展动向,钻研反病毒知识,注意积累才能避免形成大灾难。
● 日常管理和维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勤于清洁和除尘
所有的设备,都应该注意清洁和除尘,因为很多故障就是灰尘引起的。不仅教室的计算机,还有网络交换机,密封状态下的交换机照样会积累灰尘,积年累月,灰尘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使计算机出现故障,因此应该利用假期、课少的时候,见缝插针地安排对计算机进行除尘,以避免由灰尘带来的故障的发生。
2.重视制度建立
要管好教学设备,制度必不可少。比如,在计算机桌上放水杯,水杯倾倒后毁坏键盘的事时有发生。现在很多键盘都声称防水,实际上并无明显的防护功能。键盘里面的线路条十分怕水,被泼上水以后,哪怕立刻拆开吸吹擦,终究线路条上的金属带还是要发绿、断路、报废,预防的唯一办法只能是要求不在桌上放水杯。只规定还不够,还要充分宣传,教师不理解制度的意义的时候,很容易形成情感上的抵触,认为没道理,多此一举,要利用多种手段,让教师、学生理解不在桌上放水杯这条制度的意义,自觉遵守。形成习惯以后,就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
3.重视资料保管
原机带有的说明书等资料,要妥善保管,一旦丢失,会带来许多不便。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些资料的意义,分门别类妥善保管好也不花费太多成本和精力,但往往就是省略掉了举手之劳,结果或者丢失,或者要用的时候找不出来,给维护工作带来困难。因此,首先要重视和珍惜这些资料,不要轻易当废纸抛弃,其次平时应该养成习惯,定期整理,做好目录索引,以能迅速找到资料为目标原则。
4.做好维护记录
维护记录也很重要,一台设备,有没有维修过,维修的时候换过什么配件,故障所在、发生频率,对于维护工作都很有参考价值,这些不能只靠头脑记忆,毕竟能记住的很有限,而且一旦人员更换,移交不完全,缺少史料,维护难度就会加大。因此,维护工作做完以后,应该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备今后参考。不仅要建立维护流水日志,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一机一档,每次维修经过,换了哪些零件、故障有无解决等,都应该分别记录下来,便于下一次的故障查找。
5.分工与会战
在设备较多的情况下,维护人员应该有所分工,各自负责若干教室的日常维护,这样便于熟悉每台设备的个性特点,对故障进行处理。在进行大型维护时,再以会战的形式进行,适时组织全体人员,大家齐动手,共同完成维护任务。
会战这种方式,能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面对枯燥而重复循环的工作的时候,更有明显优势,因为多人一起工作不容易精神疲倦和心理烦躁,而会战可以连续工作较长时间而不用放松调节大脑,能明显加快维护工作进度。
●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建设问题
信息技术采用的硬件设备,本身有一个选择、采购的问题。从理论上讲,选择和采购这道程序比较专业,首先要考察市场,了解市场上有多少种硬件可选,各有什么特点,哪款比较适合本校。此外,还要倾听用户也就是教师的意见,更要倾听有维护经验的工程师的意见,怎样的设计才好用又可靠。然而,这个过程往往被忽略了,并且还有一种误区,认为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买贵的、新的产品总没有错,用一分钱一分货的简单公式代替了复杂的思考和比较。因此往往一个小群体,就决定了设备的选择,最后未必有预先想象的好效果,这方面有不少教训。例如,某校采购的全自动电子讲台,打开锁,掀开柜子门,各设备样样都自动打开了;关闭柜子门,样样都关闭了。看起来很先进,结果用了没多久,故障频发,打开柜子设备不自动打开,甚至有的柜子都打不开了,维护人员疲惫地奔波于各教室间解决故障,苦不堪言,而教师损失了宝贵的课时,下课时讲不完备好的课,也很有怨言。
教训就是:新产品价钱贵,但技术上未必成熟,一分钱一分货的公式不能处处套用。
当然,新设备也不全是不成熟的,买对了也能带来许多便利。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比较难,因此,在选择设备的时候,还是将成熟稳定放在第一位为好。
在配置上,也有讲究,轻率花钱不对,一味省钱也不对。例如,某校配置设备时,正逢双核计算机上市,于是配备了一整栋教学楼。然而,虽然双核给人带来新意,但选择的内存条却很小,一年不到,运行起来就很费劲了。原因是他们听从了供货商家的主意,按商家的推荐进行配置,商家的技术人员认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所需的软件不多,给出的内存足够了,但是他们不知道,操作系统刚安装的时候,对硬件要求不高,可是打过补丁以后,这些补丁占用资源会越来越厉害,以至于运行起来越来越难。
总之,选择配置设备,还是要多听各方面的意见。目前各校在开支上所处的制度环境都差不多,一次性开支容易,以后再想弥补,经费申请就难了。
● 维护队伍组织的问题
在硬件安装使用以后,有一个维护的问题。维护可以有多种模式:本校派专人维护、外骋人员维护、外包公司维护。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
最好的模式是:本校派专人维护,太专业的问题则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一般设备厂家都有维修点。但是,这仅仅是理想化的一种模式,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本校设置了工程师岗位,专门维护机器,但如何保证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确实是热爱此岗位,肯学习钻研,工作负责,有专业技术的人,是个难题。这个问题要彻底解决,目前还没有良好的制度基础,全依赖学校的人事管理水平。
此外,从人才市场外聘有技术的人员维护设备,理论上讲也是一个合理的途径,有很多优越性,如可以保证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还容易筛选。可是同样也有缺点,首先人才市场可选择的人有限,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目前还算是新事物,有工作经验的人几乎找不到,而技术人员的流动性,也困扰着维护水平的提升。而且外聘的人员在心里并不认同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因此也难保证所聘的人都能处处以教学为重。
以合同的形式外包给专业公司,这也是一个符合市场化潮流的途径,问题在于,这些公司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实力也得不断重新衡量,耗时耗力。
所以,任何模式都有利有弊,如何抉择,选用哪种方法,怎样组织维护队伍,这得看学校所处的环境而言。
另外,从理想状态讲,维护工程师应该是一个跨界人才,最好是有教学经验,又有硬件知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维护工程师?它可以由教师学习硬件知识达到,同时又可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教学知识而达到。
● 软件安装维护方面的问题
有了硬件,还得有软件才能实施教学,有的软件是基本的,如操作系统、杀毒软件,所有的课程都得使用办公系统,播放幻灯课件。有的软件是课程独有的,如编程课要安装编程软件,设计课要安装图形设计软件,不同的课程使用不同的专业软件。
这就有了软件安装的问题,与课程相关的软件当然必须安装,否则课程无法进行。此外,会有教师经常要求安装新软件,教师的要求不全是合理的,要依据条件判断。维护人员的判断能力也有局限,因此有时候会引发矛盾。最好是与教学单位协商,建立制度,计算机上安装软件由教学单位统一审批决定,这样就可以保证安装的软件确实是与教学相关的。
教师使用计算机播放课件,其所用的U盘、移动硬盘等经常会带来许多病毒,公用的计算机是防毒重心,这就要研究杀毒技术,一旦染上病毒,要尽快处理,采取措施,恢复系统的安全。研究杀毒技术要耗费许多精力,但又是不可省略的业务,并且防毒杀毒是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要掌握病毒防治软件公司各家所长,不同的问题可以找不同的软件公司解决。
目前免费的杀毒软件增多,为维护带来便利。多种提供良好服务的免费杀毒软件可选,免除了购买正版杀毒软件的困难,但杀毒永远是滞后的,对这一点要有清醒认识。频繁更新杀毒软件在个人机上可以,但是在教学机中不可能,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应急机制,平时要密切关注病毒发展动向,钻研反病毒知识,注意积累才能避免形成大灾难。
● 日常管理和维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勤于清洁和除尘
所有的设备,都应该注意清洁和除尘,因为很多故障就是灰尘引起的。不仅教室的计算机,还有网络交换机,密封状态下的交换机照样会积累灰尘,积年累月,灰尘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使计算机出现故障,因此应该利用假期、课少的时候,见缝插针地安排对计算机进行除尘,以避免由灰尘带来的故障的发生。
2.重视制度建立
要管好教学设备,制度必不可少。比如,在计算机桌上放水杯,水杯倾倒后毁坏键盘的事时有发生。现在很多键盘都声称防水,实际上并无明显的防护功能。键盘里面的线路条十分怕水,被泼上水以后,哪怕立刻拆开吸吹擦,终究线路条上的金属带还是要发绿、断路、报废,预防的唯一办法只能是要求不在桌上放水杯。只规定还不够,还要充分宣传,教师不理解制度的意义的时候,很容易形成情感上的抵触,认为没道理,多此一举,要利用多种手段,让教师、学生理解不在桌上放水杯这条制度的意义,自觉遵守。形成习惯以后,就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
3.重视资料保管
原机带有的说明书等资料,要妥善保管,一旦丢失,会带来许多不便。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些资料的意义,分门别类妥善保管好也不花费太多成本和精力,但往往就是省略掉了举手之劳,结果或者丢失,或者要用的时候找不出来,给维护工作带来困难。因此,首先要重视和珍惜这些资料,不要轻易当废纸抛弃,其次平时应该养成习惯,定期整理,做好目录索引,以能迅速找到资料为目标原则。
4.做好维护记录
维护记录也很重要,一台设备,有没有维修过,维修的时候换过什么配件,故障所在、发生频率,对于维护工作都很有参考价值,这些不能只靠头脑记忆,毕竟能记住的很有限,而且一旦人员更换,移交不完全,缺少史料,维护难度就会加大。因此,维护工作做完以后,应该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备今后参考。不仅要建立维护流水日志,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一机一档,每次维修经过,换了哪些零件、故障有无解决等,都应该分别记录下来,便于下一次的故障查找。
5.分工与会战
在设备较多的情况下,维护人员应该有所分工,各自负责若干教室的日常维护,这样便于熟悉每台设备的个性特点,对故障进行处理。在进行大型维护时,再以会战的形式进行,适时组织全体人员,大家齐动手,共同完成维护任务。
会战这种方式,能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面对枯燥而重复循环的工作的时候,更有明显优势,因为多人一起工作不容易精神疲倦和心理烦躁,而会战可以连续工作较长时间而不用放松调节大脑,能明显加快维护工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