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对话教学”被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成功教学形态,在语文教学领域得到了最大力度的提倡和推广。然而,当前的常态化语文课堂,沉闷仍高过活跃,冷寂仍占据了课堂的主流,学生课堂对话的热情不高。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重构语文课堂的师生对话。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交流鼓励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指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应该怎样重构初中语文课堂师生对话交流的意愿,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实现能力与人格的成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合理的对话方式,科学的分组等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对话意愿以及交流的效果。
一、适当采用自由分组的方式提高对话交流意愿
课堂上,小组分配,有利于同学们的对话,让他们各抒己见。而习惯性的小组分配方式是,就近合作,邻近的同学一般四个或者六个为一合作团体。
合作团体的确定与交流的成效有着极大的关系。而对话愿望因人而异。多数人对不熟悉的人不愿意敞开心扉。对于熟悉的人,则滔滔不绝。因此,合作团体内的同学如果自己不熟,甚至反感,这样对话就不积极,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需要激发同学的积极对话愿望。这样就需要组建合理的合作团体,打破常规的分配方法,让同学自主结合,找可以倾心交流的同学组成小团队。这样的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对话愿望,合作交流与对话就可以有效推进。
二、降低对话交流的恐惧感
教学过程中的互助交流,不单是语言的表达,文字的呈现也是对话。有报道称,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具有较高的交流恐慌表现。对于交流恐慌的同学,在交流场所中无论是教师点评,还是同学的积极商讨,对他来讲,因为焦虑过度,都被屏蔽了。交流恐慌不易改善,但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这样一种群体,给他们一些空间,来尽可能地改善这种焦虑度。在讲述《致女儿的信》这一课时,我提出的对话交流问题是,“请同学们谈谈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愿意对话的同学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具有交流恐慌的同学我则要求他们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教师,在批改时使用鼓励性的评语,来逐步减轻他们的交流恐慌度。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但让愿意发言的同学能够展示自己,而且对于交流恐慌的同学也进行了保护,同时又实现了对话与交流。
三、借助视觉、听觉冲击带动对话交流
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学生能够很快地认知形象教学。有报道称:通过说话让人认识一种物体,辨别时间是2.8秒,画图辨别时间是1.5秒,黑白照显示这个物体,辨别时间为0.9秒,把实际物体展示出来,只需要0.4秒就可以鉴别。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给学生更多直观感受与体验。教学交流时也应这样,合理的听觉和视觉刺激可以激起同学的对话交流愿望。而现代教育技术大大变革了我们的课堂,为语文课堂带来了超多的视听体验。科学利用它,将大大促进语文教学。
在《老王》一课教学中,我安排了这样的交流话题,“现实中难道只有一个老王吗?”然后,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幅照片,如清洁工,建筑工人,身残志坚者等等,同时播放音乐《英雄的黎明》。感人的画面,悲怆的乐曲,同学们认真地看,静心地听。经过这一过程,不但触动了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和感情,而且将同学们带入了课文的情景之中。之后的对话交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在探讨、交流时,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激励性的点评,有助于同学的积极思考,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师评价语言如果不合适,有时会让学生心生恐慌,甚至对教师反感,这样妨碍了正常交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让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正能量,需要做到下面几点。
1.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评价
举个例子,让同学脱离书本叙述文章关键段落时,可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引导他们记录下文章的核心词语和句子,他们发言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参考这些词句,有了这些,同学就会信心倍增。
2.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使其主宰自己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听和说的评价,教师要放权,让同学进行自我打分,或者同学之间彼此打分;对于作文、默写还有听写,这些考试评价时,同学之间彼此互批,之后教师检查总结等等。这种方法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和感情,也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3.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层次化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操作,但是,由于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很大,一种评价体系极大地约束了同学的创新能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这样教师也轻松了,学生也渐渐有了自我认识,这种多样化的方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只有还课堂于学生,真正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学生课堂对话交流的意愿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健全人格才能很好地养成。
参考文献:
[1]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OL].百度文库,2011.
作者简介:王慧慧,九江市同文中学,邮编:332000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交流鼓励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指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应该怎样重构初中语文课堂师生对话交流的意愿,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实现能力与人格的成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合理的对话方式,科学的分组等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对话意愿以及交流的效果。
一、适当采用自由分组的方式提高对话交流意愿
课堂上,小组分配,有利于同学们的对话,让他们各抒己见。而习惯性的小组分配方式是,就近合作,邻近的同学一般四个或者六个为一合作团体。
合作团体的确定与交流的成效有着极大的关系。而对话愿望因人而异。多数人对不熟悉的人不愿意敞开心扉。对于熟悉的人,则滔滔不绝。因此,合作团体内的同学如果自己不熟,甚至反感,这样对话就不积极,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需要激发同学的积极对话愿望。这样就需要组建合理的合作团体,打破常规的分配方法,让同学自主结合,找可以倾心交流的同学组成小团队。这样的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对话愿望,合作交流与对话就可以有效推进。
二、降低对话交流的恐惧感
教学过程中的互助交流,不单是语言的表达,文字的呈现也是对话。有报道称,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具有较高的交流恐慌表现。对于交流恐慌的同学,在交流场所中无论是教师点评,还是同学的积极商讨,对他来讲,因为焦虑过度,都被屏蔽了。交流恐慌不易改善,但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这样一种群体,给他们一些空间,来尽可能地改善这种焦虑度。在讲述《致女儿的信》这一课时,我提出的对话交流问题是,“请同学们谈谈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愿意对话的同学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具有交流恐慌的同学我则要求他们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教师,在批改时使用鼓励性的评语,来逐步减轻他们的交流恐慌度。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但让愿意发言的同学能够展示自己,而且对于交流恐慌的同学也进行了保护,同时又实现了对话与交流。
三、借助视觉、听觉冲击带动对话交流
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学生能够很快地认知形象教学。有报道称:通过说话让人认识一种物体,辨别时间是2.8秒,画图辨别时间是1.5秒,黑白照显示这个物体,辨别时间为0.9秒,把实际物体展示出来,只需要0.4秒就可以鉴别。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给学生更多直观感受与体验。教学交流时也应这样,合理的听觉和视觉刺激可以激起同学的对话交流愿望。而现代教育技术大大变革了我们的课堂,为语文课堂带来了超多的视听体验。科学利用它,将大大促进语文教学。
在《老王》一课教学中,我安排了这样的交流话题,“现实中难道只有一个老王吗?”然后,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幅照片,如清洁工,建筑工人,身残志坚者等等,同时播放音乐《英雄的黎明》。感人的画面,悲怆的乐曲,同学们认真地看,静心地听。经过这一过程,不但触动了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和感情,而且将同学们带入了课文的情景之中。之后的对话交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在探讨、交流时,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激励性的点评,有助于同学的积极思考,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师评价语言如果不合适,有时会让学生心生恐慌,甚至对教师反感,这样妨碍了正常交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让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正能量,需要做到下面几点。
1.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评价
举个例子,让同学脱离书本叙述文章关键段落时,可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引导他们记录下文章的核心词语和句子,他们发言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参考这些词句,有了这些,同学就会信心倍增。
2.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使其主宰自己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听和说的评价,教师要放权,让同学进行自我打分,或者同学之间彼此打分;对于作文、默写还有听写,这些考试评价时,同学之间彼此互批,之后教师检查总结等等。这种方法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和感情,也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3.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层次化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操作,但是,由于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很大,一种评价体系极大地约束了同学的创新能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这样教师也轻松了,学生也渐渐有了自我认识,这种多样化的方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只有还课堂于学生,真正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学生课堂对话交流的意愿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健全人格才能很好地养成。
参考文献:
[1]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OL].百度文库,2011.
作者简介:王慧慧,九江市同文中学,邮编: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