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企业变化较大,成长较快,但并不“健壮”。要使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必须扎实有效地搞好技术创新。成绩及问题
1997—2000年,经过全国上下的一致努力,国有企业脱困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后来又经过两年多努力,国有企业各个方面的状况进一步好转。其一,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成功重组上市,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二,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其三,实施关闭、破产、债转股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重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资金不足、人员过多和社会负担过重等历史遗留问题,并初步建立了优胜劣汰的机制。其四,由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所加强。其五,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和国家社会生活的稳定。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国有企业增盈状况在行业间很不平衡,有的行业仍很困难,军工企业困难更大;中小企业效益普遍不好,技术改革、技术进步速度迟缓,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财富》杂志公布了2001年全球100家大公司排名,我国仅有中国国家电力公司(第60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第81名)和中国石化(第86名)三家名列其中,中国石化的位次一年降了18位。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评价与研究中心,公布了2002年中国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排位(第44位),在生产率、劳动成本、公司绩效、管理效率和公司文化五项具体指标中的排位分别是第40、12、44、44、40位。除此而外,世界500强已有400家在我国投资或建立技术改造中心,气势逼人。怎样迎接这一严峻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个国有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如何使石头才能“漂”起来?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高招是:让石头快速运动。他还有句名言:“要与狼共舞,你首先必须是狼。”也就是说,国有企业要战胜国内外对手,争得更大胜利,必须强健自身筋骨。怎样才能健身壮骨呢?我们以为,关键在企业创新,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
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与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创造,是指首创了具有新颖性、价值性和实用性的事物,如创造发明、创造纪录等。它多指首创了某一具体事物。创新不仅包括创造,而且是一个比创造宏观包容性更大和时间持久性更长的概念。一种创造形态的最终形成,往往是若干个创造成果的集合与交融,如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等都是如此。
党和国家极其重视创新。十六大报告不到四万字,28处提到创新,12处提到创造,此外还有“开创”、“首创”、“开拓”、“创业”、“新思想”、“新思路”、“新视野”、“新境界”、“新实践”、“新局面”等提法。江泽民同志在《论科学技术》一书中,有11篇文章强调创新。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刻地揭示了创新的丰富内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不仅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是聪明智慧的民族。中华民族在明末清初之前,在世界民族之林留有骄人的业绩,那应归功于创新。此后二三百年由于固步自封和政治腐败,落伍了。即使这样,在此期间还是创新出了“康乾盛世”。今天,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这样高,完全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来的。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上有少数国家经济上很是发达。其所以发达,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技术创新等走在了别的国家的前边。我国与他们有不少差距,主要是在企业技术创新上。我国要尽快缩小经济发展上的这一差距,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首先必须缩小创新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
实践一再证明,企业技术创新是加快技术进步、革新工艺流程、提升核心技术、增强自生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要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继续深化改苹,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目前,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加之许多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到位,政企不分现象还很普遍、很严重,企业投资项目、技改项目、革新工程仍要层层审批,手续繁难复杂,常常贻误时机,“交涉成本”巨大,这种状况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1997—2000年,经过全国上下的一致努力,国有企业脱困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后来又经过两年多努力,国有企业各个方面的状况进一步好转。其一,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成功重组上市,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二,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其三,实施关闭、破产、债转股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重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资金不足、人员过多和社会负担过重等历史遗留问题,并初步建立了优胜劣汰的机制。其四,由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所加强。其五,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和国家社会生活的稳定。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国有企业增盈状况在行业间很不平衡,有的行业仍很困难,军工企业困难更大;中小企业效益普遍不好,技术改革、技术进步速度迟缓,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财富》杂志公布了2001年全球100家大公司排名,我国仅有中国国家电力公司(第60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第81名)和中国石化(第86名)三家名列其中,中国石化的位次一年降了18位。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评价与研究中心,公布了2002年中国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排位(第44位),在生产率、劳动成本、公司绩效、管理效率和公司文化五项具体指标中的排位分别是第40、12、44、44、40位。除此而外,世界500强已有400家在我国投资或建立技术改造中心,气势逼人。怎样迎接这一严峻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个国有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如何使石头才能“漂”起来?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高招是:让石头快速运动。他还有句名言:“要与狼共舞,你首先必须是狼。”也就是说,国有企业要战胜国内外对手,争得更大胜利,必须强健自身筋骨。怎样才能健身壮骨呢?我们以为,关键在企业创新,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
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与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创造,是指首创了具有新颖性、价值性和实用性的事物,如创造发明、创造纪录等。它多指首创了某一具体事物。创新不仅包括创造,而且是一个比创造宏观包容性更大和时间持久性更长的概念。一种创造形态的最终形成,往往是若干个创造成果的集合与交融,如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等都是如此。
党和国家极其重视创新。十六大报告不到四万字,28处提到创新,12处提到创造,此外还有“开创”、“首创”、“开拓”、“创业”、“新思想”、“新思路”、“新视野”、“新境界”、“新实践”、“新局面”等提法。江泽民同志在《论科学技术》一书中,有11篇文章强调创新。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刻地揭示了创新的丰富内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不仅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是聪明智慧的民族。中华民族在明末清初之前,在世界民族之林留有骄人的业绩,那应归功于创新。此后二三百年由于固步自封和政治腐败,落伍了。即使这样,在此期间还是创新出了“康乾盛世”。今天,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这样高,完全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来的。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上有少数国家经济上很是发达。其所以发达,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技术创新等走在了别的国家的前边。我国与他们有不少差距,主要是在企业技术创新上。我国要尽快缩小经济发展上的这一差距,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首先必须缩小创新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
实践一再证明,企业技术创新是加快技术进步、革新工艺流程、提升核心技术、增强自生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要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继续深化改苹,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目前,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加之许多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到位,政企不分现象还很普遍、很严重,企业投资项目、技改项目、革新工程仍要层层审批,手续繁难复杂,常常贻误时机,“交涉成本”巨大,这种状况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